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附録4 京台科技合作面臨的形勢與設想

  京台科技合作的大環境正在發生重要變化,在創造更多合作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异,發展迅速,重大科技發現與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成爲推動産業革命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也爲高科技産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高新科技産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突出,世界各國或地區都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並確立了重點發展方向,特别是在微電子産業繼續深化發展的同時,生物科技、納米技術與新型材料等新世紀最具潜力的産業還處於在萌芽與發展初級階段,跨國公司正在世界範圍内展開新的合作與分工布局,這不僅爲中國也爲北京未來高科技産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第一節  京台科技合作形勢分析與判斷

  在目前世界範圍内,國際政治環境的多變與恐怖、戰争等不穩定因素的上昇,世界範圍内許多地區經濟形勢前景不明,增加了相關國家或地區高科技投資的風險,高科技産業對這些地區投資有收縮之勢,而有意轉向經濟穩步增長的中國投資與發展,爲北京高科技産業的發展與合作創造了條件。

  我國入世後,市場進一步開放,外商對華投資與技術合作持續增加,跨國公司紛紛在華尋找新的合作機會與伙伴,有利在北京在新一波對外投資與科技合作中找到新的機會與定位。同時,我國大力發展微電子、軟件、生物科技、中醫藥與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産業,北京較其他地區在這些領域佔有較大的優勢,將爲北京這類高科技産業的發展及與外商、台商合作創造良好條件。

  就兩岸之間而言,台灣與大陸經濟出現彼消我長的新格局,台灣高科技産業在島内發展遇到新的障礙與困難,投資意願下降,實際投資不斷縮减,有意在大陸尋找新的合作伙伴與發展機遇。北京的科研機構、科技人才、信息資源與金融等優勢,正成爲台商大陸投資的重要選擇地與合作伙伴。若北京能够抓住這一機遇,引勢利導,未來以北京爲中心的京津冀甚至華北地區有可能成爲繼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之後台商高科技産業在大陸投資與合作的重點區域。

  與此同時,北京高科技産業發展及京台科技合作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首先是發達國家對高科技的轉移限制依然嚴格,進一步加大對知識産權保護,跨國公司擔心中國企業的發展成爲其競争對手而不願轉移核心或關鍵技術,必然影響到企圖通過投資與技術合作推動北京本地高科技産業的發展。其次是台灣當局在政策上加大限制台灣高科技産業到大陸投資,限制科技人才到大陸發展,限制高科技轉移大陸,爲兩岸尤其是京台科技合作製造了新的障礙,要突破這種人爲限制,可能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與代價,影響京台科技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再次是大陸各地都在集中力量發展高科技産業,又多將台資列爲争取重點,加大吸引力度,努力提供超國家政策的種種優惠與條件,使得各地吸引台資的競争越來越激烈,甚至變成惡性競争,不利京台科技合作與有序發展。

  第二節  京台科技合作設想與建議

  一、充分發揮北京高科技産業發展的獨特優勢,確立北京作爲台商在大陸區域投資的重要角色

  在目前大陸各地均在積極争取台商投資特别是高科技投資及目前重心集中在珠三角與長三角這一背景下,北京應重新確立吸引台商投資的總體政策規劃,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優勢,將北京建成台商在華北地區投資及連接東部地區的運籌中心。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充足,是與台灣進行高科技領域合作的最大優勢,關鍵是要將這一優勢轉换爲具體的合作行動。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鼓勵台商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設計中心與信息處理中心,讓北京成爲台商在大陸的技術、人才供應源與信息源。

  同時,北京地處華北,可以有效地將西北、内陸與沿海地區連接起來,即將周邊的遠郊縣區與唐山、廊房作爲生産基地,將天津與秦皇島作爲出海通道,從而使北京成爲台商在華北與内陸投資的轉運與運籌中心。

  二、充分認識京台高科技合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全球範圍内的高科技發展日新月异,競争日趨激烈,發達國家與跨國公司對技術輸出或轉移管制甚多,特别是將中國看作經濟競争對手與威脅的背景下,中國通過與外商合作發展高科技産業的做法就會受到影響,而北京作爲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企圖通過這一手段發展高科技産業就面臨更大挑戰。在這種情况下,加强與同文同種、在高科技産業領域有一定優勢與國際合作經驗的台商合作,就成爲一條重要途徑。

  要通過台商吸引或轉移國際高科技産業與技術,就要將吸引台灣高科技産業與外商高科技産業投資結合起來。外國跨國公司與西方國家對中國高科技輸入仍實現較嚴格限制,而對台灣限制相對較少,台灣企業較容易獲得發達國家的先進與高科技,同時與外國跨國企業建立了密切的關係,北京可以通過台資、外資的聯合或者借用台商的中介角色,引進所需的高科技産業技術,以推動北京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

  同時,面對台灣當局對科技産業赴大陸投資的管制與諸多相關限制政策,特别是台灣經濟發展面臨的投資不足問題,對於未來吸引台灣科技産業及京台科技合作,也必須有清醒的認識,京台科技合作雖具潜力與空間,但也不能寄於過高的期望,必須實事求是,從兩地實際情况出發,進行一些切實可行的科技産業合作。

  三、確立京台高科技合作的重點領域

  京台高科技合作要實現大發展,首先需要充分瞭解世界高科技發展趨勢及兩岸本身高科技産業發展優勢與政策。目前大陸與台灣均確立瞭高科技産業發展的重點與鼓勵政策,爲京台兩地高科技産業合作創造了條件。

  就未來兩岸科技發展觀察,如下領域應是京台科技合作的重點。一是IT産業領域,尤其是微電子領域。在未來較長時期内,這一領域仍是高科技産業發展的重點與核心,也是京台兩地合作的重點。北京在微電子領域基礎好,尤其是在設計與材料方面具競争力,台灣在製造技術方面較有優勢,可以加强該領域合作。目前兩地企業已經實行某些代工合作,但合作方式比較單一,合作範圍有限,潜力尚大。二是加强生物科技領域合作。生物科技産業是未來繼IT産業之後前景最爲廣闊的産業,北京在這一領域基礎研究力量雄厚,台灣也將這一産業列爲未來發展的重點,並有意推動兩岸合作,北京應就此一産業合作制訂新的方針與政策,推動兩地在這一領域合作。三是納米科技領域。這是一個涉及面廣,又是新興的高科技産業,兩地都處於發展初期,各具優勢,應大力合作。四是中草藥與醫藥領域合作。這一領域市場前景良好,北京在技術力量與人才方面有較大優勢,對台商有較大吸引力。五是高科技服務業。這是伴隨高科技産業發展而來的一項新興高科技産業,對高科技産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台灣在這方面已采取多項政策措施,並逐漸成爲一項頗具潜力的新興産業,北京應充分發揮信息、人才與市場資源這一優勢,將這一領域列爲兩地高科技産業合作的重點。六是能源與環保科技領域的合作。另外,北京應利用台灣改造傳統産業的技術經驗與優勢,推動台商對北京傳統制造業的技術革新,提高企業競争力。

  四、抓住機遇,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形成群聚效應

  要推動京台科技産業合作,首先要瞭解台灣高科技産業與高科技企業在島内的發展動向,通過現有的台商管道鼓勵在台灣發展受挫或有意外移的台灣高科技企業到北京發展。由於台灣島内投資環境的不佳特别是水源、電力供應及政治等因素影響,不少原在島内投資的科技廠商或外商有意撤資及轉向其他地方,就應及時抓住這一機會,吸引其到北京投資及進行合作。

  對於吸引台灣高科技産業,最好是重點突破,争取台商投資的幾個關鍵性大項目,帶動台灣島内相關與周邊技術、産業前來投資形成“群聚效應”。或者通過先引進台灣下游廠商帶動上游廠商或通過上游廠商帶動下游廠商的做法,達到“以台引台”的合作效果。

  在政策上不應再是泛泛的鼓勵台商投資,而是有重點的鼓勵與推動京台高科技合作的重點産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爲避免台灣當局政策限制與影響,宜多做少宣傳,以免給台商造成被動。

  五、將金融、人才、知識創新與高科技産業合作充分結合起來

  擴大兩地高科技合作,應采用多種模式。一是台商提供技術專利,大陸提供資金,進行合作;二是大陸提供技術專利,台商提供資金;三是大陸提供技術與資金,利用台灣高科技人才。四是台商投資與提供技術,大陸提供科技人才。或者將台商、外商與内地企業結合起來,采用多種交叉持股合作方式,加强兩岸高科技産業合作。其中,目前應以下三方面作爲合作重點。

  一是在吸引台灣高科技産業中,要充分將金融與高科技産業發展有機結合。未來吸引台商投資的税收優惠政策誘因會逐漸降低,因此要逐漸將吸引台商的高科技投資與金融資本相結合,要在金融環境與融資方面下功夫,創造條件,特别是采用風險投資或創業投資模式,以降低高科技投資合作風險。要跨越的一個重要障礙是突破台當局政策限制,其辦法之一就是通過間接或巡逥辦法吸引台灣資金或技術。

  二是吸引台灣科技人才到北京發展,通過兩地高科技人才合作機制推動兩地高科技産業合作與發展。事實上,在以前台商到大陸投資發展過程中,就有不少地方通過吸引台灣科技人員與管理人員達到促進投資與合作效果。近兩年來,台灣經濟形勢不好,台灣高科技人才有意到大陸發展,因此應抓住這一機會,積極鼓勵台灣高科技人才到北京發展,使北京成爲兩岸高科技人才的聚集中心。在政策上,應向到北京發展的台灣高科技人才包括在海外的台灣高科技人才在創業、居住、生活等方面提供與吸引海外大陸留學生創業相等的機會與待遇。

  三是重視知識創新,加强兩地知識産權領域的合作。台商極爲重視知識産權,在大陸申請專利性的知識産權案越來越多,遠超過大陸企業本身,而且在美國的專利申請案也居前三位。北京及整個大陸知識創新體系落後,專利申請量嚴重不足,北京應多關注與研究台商在這方面的優勢與合作機會,建立起一套新的科技創新體系,通過技術市場與專利交易吸引台商投資或技術轉移,提高北京高科技産業發展水平。

  (2002完稿)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