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灣流傳《桃園明聖經》淺析

  二十年前,我在台灣東吴大學講學時,有朋友帶我到宜蘭參訪,在一座關帝廟中,獲見一册木刻本的關帝《桃園明聖經》。出於好奇,我把這本木刻《桃園明聖經》帶回厦門。二十年過去了,適逢漳州市東山島舉辦隆重的“關帝文化論壇”。主事者邀我參加,苦於寫不出論壇文字,思索之下,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這本《桃園明聖經》。翻閲之後,覺得此書不愧是可以見证海峽兩岸關帝文化的珍貴文獻。故特羅列如次,以不負盛會之邀。

  一、關帝聖君的經文流傳

  目前流行於民間的有關關帝聖君的經文,爲數不少。揆其要者,有《關聖帝君覺世真經》《關聖帝君寶誥》《關聖帝君伏魔真經》《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關聖帝君降筆真經》《關聖帝君戒淫經》《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等等。這些經文基本上是在明清時期特别是是清代以來才出現的。其内容不外是勸世行善、不可妄爲之屬。經文發見之初,或爲關聖帝君的虔誠信徒所爲,或是經過乩童的渲染而成。《桃園明聖經》大致流行於民國前期,《桃園明聖經》有序雲:

  緬維桃園結義,立極人倫,木筆傳經,濟生九有。關聖帝君化同天地,功亘古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固無庸妄爲詞贊者也。比來吾友蔡公超雲,因辦道務,由粤來遼,鈔寄《桃園明聖經》真本,並傳來關聖帝君在雲端顯聖照片,俯仰欽依,如在其上。盛德照臨,善念沃起。洮南善社同仁,擬爲廣刊,借挽末運。將來流傳所至,裨益群倫,當非淺鮮。夫鬼神爲道,盛非所思,迷信宜除,理有真宰。第思關聖帝君生平率性,没世警人,其行可規,其言可法,則此經爲入世津梁,爲進道寶鑒,有心人其勉旃。黄岡萬咸章謹識。中華民國十九年庚午夏中澣。

  據此,則《桃園明聖經》的流行,源於關聖帝君信徒蔡超雲,不僅渲染《桃園明聖經》傳自宋代,并且拍攝到關聖帝君在雲端顯聖照片,愈加神聖。一般的信徒,“俯仰欽依,如在其上。盛德照臨,善念沃起”。

  在諸種關聖帝君的經文中,内容不一,渲染的角度有所不同,故字數也長短有差。其中《關聖帝君覺世真經》《關聖帝君寶誥》字數較少,簡明扼要。而《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桃園明聖經》等字數較長。如《桃園明聖經》除了“告文式”之外,正文共分經序、原始、力學、道貌、節訓、經驗六章。

  這裏,我舉字數較短、行文比較簡潔的《關聖帝君覺世真經》《關聖帝君寶誥》爲例,以領略廣聖帝君經文中的勸世行善要旨如下:

  (一)《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媮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動一静,神明鑒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况報應昭彰,不爽毫髮。淫爲萬惡首,孝爲百行原。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若負吾教,請試吾刀。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敬夫婦,教子孫。時行方便,廣積陰德;救難濟急,恤孤憐貧;創修廟宇,印造經文;舍藥施茶,戒殺放生;造橋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難解紛;捐貲成美,垂訓教人;冤讎解釋,鬥秤公平;親近有德,遠避兇人;隱惡揚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 ;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灾消病减,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若存惡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壞人名節,妒人技能;謀人財産,唆人争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恨天怨地,駡雨呵風;謗聖毁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穢溺字紙;恃勢辱善,倚富壓貧;離人骨肉,間人兄弟;不信正道,姦盗邪行;好尚奢詐,不重勤儉;輕棄五穀,不報有恩;瞞心昧己,大鬥小秤;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詭説昇天,斂物行淫;明瞞暗騙,横言曲語;白日咒詛,背地謀害;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作惡;不修片善,行諸惡事;官詞口舌,水火盗賊;惡毒瘟疫,生敗産蠢;殺身亡家,男盗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髮不紊。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吾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言,斬首分形;有能持頌,消兇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無私,惟佑善人;衆善奉行,毋怠厥志。

  (二)關聖帝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太上神威。英文雄武。精忠大義。高節清廉。協運皇圖。德崇演正。掌道釋儒教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fēng)。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持生死罪過。奪命黑籍。考察諸天諸神。監製群仙群職。高证妙果。無量度人。至靈至勝。至上至尊。伏魔大帝關聖帝君。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真元顯應。昭明翊漢。靈佑天尊。至心稱念,南天主宰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

  從以上的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和《寶誥》中,我們可以領略到這些經文所宣揚的要旨,在於倡導人世間秉承忠孝節義、向道勸善的倫理道德,一切向善修德的行爲,都將得到關聖帝君的護佑和福澤;而凡是有違這種倫理道德的惡劣行爲,都將受到天譴,受到關聖帝君的懲罰。所謂“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 ;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灾消病减,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而爲惡之人,“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髮不紊。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

  現存於世的有關關聖帝君的諸種經文,其大意要旨基本上與上引兩種經文大同小异。從這些經文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關聖帝君作爲忠孝正義之神,他所賦予的神格,又跨越儒、釋、道等各界的神通。宋明以來,隨着中國的儒、釋、道三界的融通互補,他們在傳承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方面各自發揮着積極推進的社會功能,一道爲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延續做出了自己不可或缺的貢獻。我們只有從這樣文化傳承的視野來考察宋明以來的儒、釋、道演變與融通,才能對於關聖帝君的經文做出比較恰如其分的評説。

  二、台灣流傳的《桃園明聖經》

  《桃園明聖經》全名爲《關聖帝君應驗桃園明聖經》。據説《關聖帝君應驗桃國明聖經》於清未貴州大醮時,再由朱子降鸞調整、删定,而成爲《朱子删定玉泉真本桃園明聖經》的版木,也就是我從台灣宜蘭所獲見的版本。

  《朱子删定玉泉真本桃園明型經》,台灣前輩學者間亦有所論列。鄭喜夫先生依經中有“朱文公”三字,而推之應爲慶元六年(1200年)後所作。但蔡相輝先生却認爲此經應爲日據時代的大正年間(1911年)所作。此外,鄭喜夫先生依經文所言“漢漢壽亭侯,略節桃園經。書於玉泉寺,夜夢與凡人。萬經千典有,吾經未舉行。着爾傅鹿世,不可視爲輕”,而認爲此經可能關聖帝君首隆之經;但蔡相輝先生却認爲此句經文所言之始於玉泉寺,實則應始於日據時代。鄭喜夫先生根據經文中有“朱文公”三字,而推之應爲慶元六年(1200年)後所作。這是把乩童降乩之語當真了,不亦謬乎?因此,蔡相輝先生推斷此經即《朱子删定玉泉真本》,是於清未貴州大醮降鸞所造,應該是正確的。而此經傳入台灣,則是在民國前期也就是日劇時期。

  《桃園明聖經》最爲引人注目之處,就是把宋儒朱熹請出來來爲《桃園明聖經》背書,增强經文的可信度與神聖度。《桃園明聖經》卷首開篇載有朱熹的删正奏議文雲:

  朱子删正桃園明聖經奏議,肅疏奏議,謹副帝心。臣熹以罔生宋代夙儒,謬接孔門心學,考經編史,不堪往事上聞。注易校書,豈必今人遵守,第文人高遠,希圖苟掇一科,而下等狂愚,未免竟荒八德也。雖然冠婚喪祭,禮叙生前。小學格言,期望没世,奈世人讀之者藐藐,而行之者寥寥矣,又何若張聖之陰隲文、關聖之覺世經之入人益深,而更切於化世也哉。㐲蒙上帝勅删桃園經,臣俯查漢季少明文,是夢授之流傳者罕。晋初無盛典,本新聞之駁議者多。迄而至於後晋之天福九年,經固流佈,海内遵行。持誦人家,著驗未幾。而周漢接踵兵戈,此經之若顯若隱者幾希耳。夫是時原文也,考之三天,著經録載,乃先之以原始,次之以力學,又次之以道貌,而終則忠孝廉節焉已。又迄宋之天聖七年,民間録出玉泉真本,始有首之經序、末之經驗二章。然猶錯簡無次。迨元人亂揉後,衆口异辭,雖有一二信善,幼而持誦,長而忘焉。長而奉行,老而懈焉,固不得其詳切真解。章句錯僞,以成今之梓行經本矣。臣熹不敏,謹依我宋天聖七年玉泉真本,以符三天著經録文,其經如左(經文從略即本經正文)。

  於戲!畢生大義,三世因緣。刀扶炎漢,筆削春秋,經著桃園,英靈署節之地,夢傳僧寺,義貫古今之言,語出無非金石,本來面目未忘。書垂信是靈神,奕出威風猶在。髦髦多士,敢因武弁而忽輕。貿貿群黎,誰謂語粗而戲侮。殊語粗者道破精微,見幾輩心精行將去。武弁者識高文學,看我徒步武做得來。願世留心,當與六經不朽。欲人立志,要同三傳並勘。聊抒寸衷,仰維帝聽,伏冀帝澤覃敷,天恩下逮,準錫報恩於奚似,賜諸功過以何如,則民命信有攸歸,而神曹無不景仰。臣熹無任瞻天激切之至。

  《桃園明聖經》與其他關聖帝君有所不同之處,是此經的許多内容皆從《三國演義》而來,利用《三國演義》的故事來點化士人,勸人忠孝節義和行善積德。這種叙事方式,故易令讀者感到親切生動。此外,《桃園明聖經》相傳非常露驗,且文字易解、易誦、易背,故印送很多;清朝崔秉銑言此經爲關帝諸經之綜,近人又言其爲天地間最流行之善書,便可見其流傳之廣。時至日據時代,《桃園明聖經》更爲流行,而在台灣各善堂、佛堂廣泛流傳。下面,兹引述經文第二章《原始》中的有關關聖帝君的若干描述:

  原始第二

  帝乃紫微宫裏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

  只因張仙無主轄,敕令隨帝爲從神。

  檢點少男與少女,或損陰騭絶子孫。

  送生催生及難産,魅妖傷殘斑痘疹。

  如有焚香諷誦者,轉禍爲祥顯聖靈。

  今有塑畫帝像者,側立張仙持彈弓。

  鑒知戰國侵陵亂,命帝臨凡救萬民。

  玉皇賜帝名和姓,子胥五轉做忠臣。

  臨潼解釋諸侯難,絶却姦秦並國心。

  楚無道,酒荒淫,昭關過此難,吴越動刀兵。

  道帝一生爲孝子,數世做忠臣。

  敕令帝管錢塘事,晝夜領潮行。

  漢室多姦黨,改姓下凡塵。春秋丈夫志,生長解樑城。

  指關爲帝姓,下界又稱臣。幼而離鄉,壯而出任。

  大丈夫以四海爲家,何患乎帝無兄弟?

  入桃園,睹兩人奇异,請問英雄何處?

  雄糾糾朗曰恒侯,貌堂堂温言劉主。

  出身投地今逢主,須待挽天河水來盪滌。

  誠哉龍虎風雲會,宰牛馬,昭告天地,結義匡扶漢室。

  破黄巾,誅董卓,吕布斃。劫寨剿曹姦,賺入空營内。

  雁侣散徐州,携後無存地。减燭張遼謀,破壁聖帝義。

  降漢不降曹,忠臣不事二。封漢壽亭侯,印無漢重鑄。

  三日華筵,曹瞞美意。

  顔良文丑統兵圍,敢對立功,可酬曹歸計。

  封金却印三辭操,挈眷尋兄一點忠。

  千裏尋兄添義氣,五關斬將有威風。

  離合英雄干坤内,相逢兄弟古城中。

  智尚雖高無决勝,運籌固識少經綸。

  三謁茅廬,卧龍晏起,大夢誰先覺,平生相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未出茅廬,三分已定。

  武侯原是廣慧星,即是前朝嚴子陵。

  此生諸葛相,再宋朱文公。輪逥三世相,永不下凡塵。

  鼎足三分嫌地窄,江山今换許多人。先主已在清虚府,聖帝今掌三天門。

  恒侯四川爲土谷,每起忠良護國心;在宋易姓武穆將,在唐改諱曰張公;

  輪逥三轉皆忠烈,上帝封爲護國神。小可兵戈不差聖,大難危邦再下塵。

  天下城隍皆將相,正直爲神古至今;爲人忠孝感天陸,豈在持齋佛顯靈。

  飲食衣服休華美,隨着隨餐莫厭憎。禽獸一切皆性命,無故自食宰生靈;

  一切化生皆活命,何苦張弓捕網尋。草木花果休折採,亞冬零落髮陽春;

  萬物悉含天地化,依時生長與人靈。爾能遵守惜萬物,福有攸歸禍不侵。

  勿謂善小而不做,勿謂惡小而可行;天網恢恢分曲直,神靈赫赫定虧盈。

  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耻人之根;爾能聽帝行善事,定有祥雲足下騰。

  帝受三天門掌握,萬神啓奏帝先聞。善者紀録加官爵,惡者遭殃絶子孫。

  報應遲速時未到,昭彰早晚禍福臨。休道天高無耳目,虧心暗室有游神。

  敬神如在須誠敬,不可狂言褻聖明。

  《桃園明聖經》就是通過演繹《三國演義》的故事,勸誡世人秉承忠孝節義的道德標準、恪守從善去惡的因果報應原則,以净化人世間的良風善俗。在《桃園明聖經》的末尾,還刊載有《覺世文》一篇,其内容依然世勸善懲惡因果報應的大旨,該文如下:

  覺世修持出苦文,印送廣傳無量功,千兩黄金萬兩銀,有錢難買爹娘身,烏鴉能知反哺恩,何時能報億萬分,有朝失志雀空亭,功名蓋世秋月霜。近在己身遠兒孫,榮華如幻雲烟過,一生惟有孽隨身,不如及早登慈船,非爲無悟不同程,真經從來口相傳,惟有一師法最明,得者快快修來修。地獄無閂勿闖開,功不扺過也難逃,昌明聖教振儒風,明德新民達至善,

  羊兒尚會跪食奶,恩情如山似海深,得意之時客滿庭,成敗榮枯莫悲嘆。莫説因果無報應,百年光陰向東流,高樓大厦帶不去,生老病死誰替代,敲打念唱紙上法,妙道心印火宅授,天下稱師千千萬,大道分明在眼前。天堂有路加鞭進,難言能脱閻君手,人心不古轉世俗,佛光照徹靈山塔,敬惜懸掛實行者,堂上父母要敬重,疼兒之心愛爹娘,若要父母重見面。

  趨炎附勢人情冷,富貴貧賤天安排,妙藥難醫冤孽病,三寸氣在千般用,人生恰是黄樑夢,舉世盡從忙裏老,參禪打座覓何處,三期普渡憑真理。尋訪明師求大道,仙佛本是人修成,如要前世冤不討,時時救苦行方便,應無所住生其心,佛道無上誓願成,祖德流芳後代賢,在生不孝死何悲。百善德行孝爲先,除非龍華會上仙,虚僑世情浮水萍,命由人造不由天,

  研劫臨頭善惡分,大限無常萬事休,只是空虚戲一場,誰人肯向死前修。佛法三千一理通,十八工夫度衆生,一指超出輪翅圈,只怕凡人心不堅,速行功德劫灾消,廣種福田布三施,至誠行道貫古今,圓滿聖業報皇恩。

  此篇《覺世文》,未見於其他的關聖帝君經文以及之外的勸善覺世文中,從全文的表述上看,包含有許多現當代的内容,如“高樓大厦帶不去,生老病死誰替代”“千兩黄金萬兩銀,印送廣傳無量功”等等,想必此篇《覺世文》,是傳印贈送《桃園明聖經》的善士所爲。

  三、海峽兩岸傳承《桃園明聖經》的文化意義

  以上我們對於海峽兩岸所流傳的關聖帝君經文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從上一世紀以來,包括關聖帝君在内的閩台民間信仰在内,中國的衆多宗教信仰、民間信仰,均被作爲“封建迷信”而倍受排斥,許多民間信仰甚至被禁止活動。這種行爲,從表面上看,是出於對“唯物主義”的信仰和堅持,但是在實際上,是把内涵豐富的“唯物主義”專制化、偏激化了。雖然説,最近幾年人民對於民間信仰這種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録”,有所重視,但是從理論上説,還是很難完全擺脱“封建迷信”的陰影。無論是關聖帝君或者是閩台地區其他的民間信仰神明,我們對於它們的認識,不能僅僅從社會政治的層面去理解,不能從所謂“封建迷信”的負面認識去理解,而是應該從文化的高度來進行全面的審視與詮釋。

  早在上一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先生就精闢地指出:“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我們的祖先,早在數千年前,就告誡人們應該敬畏自然,敬畏天地,把天時、地利、人和奉爲國家與社會得以進步、發展、强盛的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從現今的一部分人看來,所謂“敬畏自然”“敬畏天地”,飽含着許多不可知論的唯心主義色彩在裏面,因此是迷信的。不可否認的是,數千年來,人類對於大自然,對於“天地”的認識,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别是近兩百年來,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昌明,人類對於自然、天地的認識,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大自然的奥秘和天地的神聖,永遠不是人類所能完全掌控的;同時,作爲“人”的個體,在一生的生活經歷中,難免遇到許多自己所困惑與無法遣解的精神問題。正因爲如此,我們的祖先,爲後人創造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精神文化財富,這其中就包含了以敬畏自然、敬畏天地爲核心的道家思想文化。而我們現在所流傳下來的民間信仰,正是基於這種敬畏自然、敬畏天地的道家思想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并且傳播下來的。

  就中國民間信仰的産生和發展的歷程看,絶大部分的民間信仰,都是從宋代以來發展起來的。宋代在中國民間信仰發展史上的這個重要節點,正好與中國儒家發展史在宋代的重大變化,相互吻合的。中國的歷史演變到宋代時期,先秦漢唐時代的豪門士族制度,已經土崩瓦解,不復存在,以平民科舉出身的士大夫、知識分子階層,成了宋代社會的中堅力量,社會逐漸向平民化轉變。唐代後期以迄宋代時期社會結構的變化,促使了社會的上層建築即精神倫理、思想教化等各個方面,産生了相應的變化。我認爲,宋代理學群體的出現,正是在這一社會基礎背景之下涌現出來的。宋代理學家們的思想内涵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變化,却對後世的精神信仰,産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就是:宋代理學家們在傳統的儒家思想之上,一定程度上揉合進來一些佛家和道家的思想,從而逐漸出現了儒、釋、道三家相互參揉甚至合一的某種趨向。在宋代的這種文化發展趨向之下,許多民間信仰在這種多元文化融合的沃土中形成和發展起來。我們回過來考察福建地區的民間信仰,許多有重大影響力的民間信仰,如媽祖天妃、關聖帝君、保生大帝、清水祖師、法主公、廣澤尊王以及王爺信仰等等,都是在宋代確立起來或者是盛行起來的。在這種多元文化融合的沃土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間信仰,其信仰的文化内涵,遠不只是所謂的宗教的精神寄託,而是包含中許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和價值觀念在裏面。

  唐宋以來中國多元文化的相互滲透與融合,造就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信仰,深具自己的文化特色。在中國傳統的文化語境中,並没有“宗教”一詞,“宗教”一詞的使用,是近代受到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的傳播而逐漸廣泛運用於國内的。廣義上的“宗教”,固然是指人神之間的交往方法,藉以追求人生的究極意義,來解决生存問題的社會現象。但是就“宗教”的具體定義而言,即使是西方的學者,也是衆説紛紜,各執己見。從人類文化傳統的角度來看世界諸多不同的宗教,就會發現,宗教是與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世界衆多民族均有他們自己的文化,而他們的文化又塑造了他們的宗教特有模式。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中國的文化傳統,自有其獨特的發展軌迹,與西方各國的文化傳統很不相同,如果把西方的學術概念原封不動地硬套在中國的文化歷史上,其結果只能是削足適履。以往我們動輒用西方的所謂“唯物主義”來評判我們本土的宗教及民間信仰,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説是削足適履。

  關聖帝君的信仰更是如此。關公關老爺,正像《桃園明聖經》裏所描述的那樣,是一位在歷史上有着道德典型與事功卓著、忠孝節義的名臣名將。雖然説這些經文中的叙述不一定確有其事,但是我們從這些虚有神迹介紹中,看到了傳統社會裏民衆對於倫理道德文化的向往。這是因爲,宋代以來興起的諸如關聖帝君、媽祖、保生大帝、閩台王爺等等的民間信仰,順應了宋代以來社會文化的變遷,順應了宋代以來倫理道德、民風習尚的普遍價值觀,因此這些民間信仰有了廣闊的信仰文化基礎,從而在福建以及台灣、東南亞民間的各個地域内,得到熱烈而虔誠的崇拜與信仰。從衆多的經文中,我們領略到關聖帝君的宣説,基本上是以儒家的“孝道”理念,以及儒、佛、道各家關於“揚善懲惡”的理念作爲閩台民間信仰的神格標準的。許多民間信仰的寺廟,還印製出各種的勸善書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醒目的圖畫,把儒家的“孝道“等倫理思想和”揚善懲惡“的故事,向信衆們廣爲傳播。

  不論是儒家經典,還是佛家經典、道家經典,其内容雖然博大精深,但是這些經典並不是一般的民衆所可以學習領會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説説,這些博大精深的儒、佛、道教授,與一般的下層民衆没有太大的關係。而只有把這些博大精深的經典轉化成一般下層民衆所能接受的語言方式,這種經典才能在中國的民間社會産生重大的文化影響力。民間信仰揭示“孝道”及“揚善懲惡”的理念,正適應了宋代以來經典平民化的趨向,因此這種民間信仰,我們切不可把拜神祭祀當成簡單的酬神求願行爲,在其背後,發揮着重要的教化民衆、端正社會的巨大社會功能。包括王爺信仰在内的閩台民間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正統儒家倫理道德教育高高在上而無法直接惠及下層社會的教化缺陷,從而爲宋以後民間基層社會傳統文化教化的普及,做出了無可替代的歷史貢獻。

  再者,宋代以來民間信仰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徵,是民間信仰與基層民俗化的結合。唐宋之後,佛家和道家雖然還有不少虔誠的信徒,堅守着清規戒律,從事着佛理、道法的研習,并且自成系統、淵源可尋,但是在另一方面,宋明以來宗教信仰深入民間社會,宗教信仰以及由此而派生出來的鬼神崇拜成了基層社會文化生活龢民俗風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爲基層一般民衆日常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虔誠的許願祈夢,隆盛的迎神賽會,恐怖的驅邪普渡,已經與廣大民衆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融爲一個民間文化的整體。在這樣的民間文化的氛圍之中,人們通過民間信仰的道德化教義,自然而然地從中吸取了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養分,從而世代相傳,文化永續。民間信仰自然而然地成爲儒、佛、道三家經典之外的教化社會的一種不可替代的工具。事實上,在舊社會中國普遍缺乏文化正規教育設施的情况下,文盲的人數直至解放初期,佔有總人數的百分八十,人們希望通過正規的文化教育來理解和傳承我們的傳統優秀道德價值觀,是不太可能的。而這種扎根於基層社會業已民俗化的民間信仰的道德文化傳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説是宋以後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和道德價值觀代代傳承的主要途徑。

  回到閩台關聖帝君的廟宇裏,壁畫警示:在世爲官不能貪贜枉法,如果貪贜枉法,死後將墜入地獄永背枷鎖;爲人在世不能坑蒙拐騙、欺負良善,如若這樣,死後將在地域遭受割舌炙肉的懲罰;爲人若是不孝敬父母公婆,將在地獄遭受百蛇吞噬等等的嚴厲責罰。這些壁畫故事雖然恐怖、觸目驚心,但是它又是社會現實的真實體現,它能够在人們的心靈中産生巨大的共鳴與暗示作用,從而使得人們在從事各種日常行爲時,有所顧忌,有所參照,積極向善,不敢胡作非爲。在這種民間信仰的長期熏陶之下,中國的民間流傳着警世的諺語如:“人在做,天在看“、”頭上三尺有神明“等,這些民間信仰的警世行爲,爲教化社會起到了無法估量的歷史作用。時至今日,如果我們依然從所謂”封建迷信“的視野來考察和研究閩台區域的民間信仰,無疑是十分短視和偏頗的。民間信仰從表面上看,似乎是與文化的進步背道而馳的,但是我們在考察閩台區域的民間信仰時,却不能不看到這種民間信仰在推進這一區域文化進步時所産生的積極正面作用,它的社會文化教化功能,是應該予以充分肯定的。

  自從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政府逐漸以比較寬容的心態允許民間信仰重新活動。雖然説中國的民間信仰活動一度受到嚴厲禁止,許多民間信仰的廟宇也慘遭破壞,但是這種文化的印記,是不可能被完全壓制消滅的。一旦當得到政策與環境的允許之後,中國的民間信仰,特别是閩台地區的民間信仰,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這種情景的出現,本身就有力地證實了文化發展的延續性和頑强性。民間信仰作爲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的傳承與發展,並不是一些突發性和非理性的阻隔所能消失的,它的傳承和發展雖突然將受到某種阻礙,但是從長遠的發展眼光看,它將繼續沿着自己的文化發展軌道,不斷前進。這正是我們今天在這裏舉辦“關聖帝君文化信仰研討會”的意義所在。當然,任何一種民間信仰,都有其某些落後的文化因素,我們在繼承發揚閩台王爺等民間信仰文化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吸取精華、棄其糟粕“的基本原則,把王爺信仰中所發揮出來的教化社會、端正民風的道德精神意義,進一步光大。把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民間信仰文化的研究、繼承和弘揚,推進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再者,我們從海峽兩岸文化傳承與交融的視野來思考《桃園明聖經》。正如我在前面所叙述的那樣,《桃園明聖經》是在民國初期傳入到台灣的,這個時期,也就是所謂的“日據時期”。在日本侵略者的高壓統治之下,日奴化是侵略者們的既定政策。而恰恰是在這麽一個特殊的日子裏,關聖帝君的信徒們,把《桃園明聖經》引進台灣,并且廣爲印刷散發,流傳於廣大的漢人信衆之中,從而産生了深遠的文化影響力和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傳播力。《桃園明聖經》在這一特殊的時間節點在台灣廣爲流播,這絶不是偶然的。正如在《桃園明聖經》末尾的《覺世文》中所指出的那樣,:“覺世修持出苦文,印送廣傳無量功”“昌明聖教振儒風,明德新民達至善”“至誠行道貫古今,圓滿聖業報皇恩”。在這些經文中,不忘家國故園、傳承中華道德傳統、昌明聖教振儒風的良苦用心,表露無疑。而海峽兩岸民間對於關聖帝君的崇拜,共同鑄就了人們對於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狡猾的不朽紐帶。

  漳州市東山島上的關帝廟,堪稱在台灣島内最有影響力的關帝祖廟,由東山關帝廟傳承香火島台灣島内的關帝廟所在多有。我們或者有理由推定,我在台灣宜蘭所獲見的《桃園明聖經》,或許就是從東山關帝廟所傳承過去的?我希望今後在漳州東山一帶研究關聖帝君的同仁們,能够進一步發掘資料,在這方面有所揭示、有所斬獲。促使海峽兩岸的《桃園明聖經》形成合璧,共同推進海峽兩岸文化的相互輝映。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