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開創先河:東山銅陵關帝廟對當代閩台民間文化交流的貢獻

  東山銅陵關帝廟是台灣和東南亞諸多關帝廟的祖廟之一,也是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精神家園,在歷史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東山關帝廟在閩台民間文化交流方面不斷開拓進取,首創東山關帝文化節,又開創祖廟金身巡遊台灣的先河,影響廣泛而深遠,作用積極而重大。

  銅陵關帝廟建於明初,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愈發壯觀,不但成爲東山島百姓的精神家園,也被我國台灣省和東南亞地區衆多關帝廟奉爲祖廟。東山關帝信仰不但成爲明清時期抗擊倭寇等外來侵略的精神支柱,也是聯繫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橋樑和紐帶。改革開放以來,東山銅陵關帝廟在對台交流交往中,做出重要貢獻,至少在東山關帝文化節和祖廟金身巡遊台灣方面開創了先河,起到引領作用。 

  一、東山關帝文化節開創閩台各類“文化節”的先河

  改革開放以來,爲了使中國民間信仰擺脱“封建迷信”的魔咒,各地采取種種應對策略尋求民間信仰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其中民間信仰與“文化”的結合是其擺脱民間信仰“污名化”的主要途徑。如果説1987年“媽祖文化”提出是民間信仰與“文化”結合的開始,那麽,1992年的“首届東山關帝文化節”則是最早的民間信仰與“文化節”的結合體。

  東山是福建南部的一個海島,與台灣隔海相望,也是大陸沿海距離澎湖島最近的地方,歷史上大批福建移民從東山渡海移民澎湖和台灣本島,爲了祈求航海順風順水,這些移民往往要到東山銅陵關帝廟祈禱,甚至請去符箓香灰和小神像等,一旦平安扺達目的地,開創新家園獲得成功後,便建關帝廟祭祀,認同東山銅陵關帝廟爲祖廟,定期回祖廟進香謁祖。在台灣地區諸多的關帝廟中,與福建關帝廟結緣最深的是泉州通淮關岳廟和東山銅陵關帝廟。

  改革開放以後,關帝信仰成爲聯繫兩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紐帶,東山銅陵關帝廟成爲台灣關帝信衆進香謁祖的聖地之一。1988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王兆國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冲先後視察東山,參觀銅陵關帝廟,指示要利用東山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做好對台工作、發展旅遊業。當地政府堅决貫徹上級的指示,開始强力介入,把銅陵關帝廟作爲對台工作的重要基地,努力打造東山關帝文化的名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帶動當地旅遊産業的昇級。1990年,漳州市與東山縣政府决定開放銅陵關帝廟舉辦兩岸祭祀活動。台灣宜蘭礁溪協天廟、台中聖壽宫、高雄關帝廟、台南山西宫、花蓮聖天宫、桃園大溪普濟堂等二十幾家宫廟和台北、台南、基隆、高雄的東山同鄉會紛紛組團前來朝聖祭袓;台灣寺廟整編委員會組織關聖帝君祝嘏團數百人前來舉行祭祖祝嘏活動,兩岸關帝文化交流掀起一波又一波熱潮。翌年,海峽兩岸關帝廟聯誼會成立,約定今後每年擇吉日會聚東山舉辦朝聖謁祖祭祀慶典。1992年,由東山銅陵關帝廟和台灣宜蘭礁溪協天廟、台中壽宫等協同舉辦“首届東山關帝文化節”。

  與許多地區曇花一現的文化節不同,東山關帝文化節自1992年舉辦,一直延續至今,已經連續舉辦32届了,其“連續性、長久性、影響性居全國同類節慶活動第一”。東山關帝文化節在形式上也會根據客觀需要有所變動,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已經形成一定的模式,主要由以下特點:

  1.文化節開幕時間基本在關帝誕辰的農曆五月十三日。在五月十三日前後都有各種慶贊活動,諸如演戲酬神、進香謁祖等,如第十三届關帝文化節,從農曆五月初六起東山關帝廟廟戲起鼓開鑼,由厦門、漳州、龍海、浯嶼、東山等地漁船和商家及民間各界請捐的廟戲多達36場(不含放映電影),百姓們扶老携幼,聚觀於廟前,匯成一片神人共喜的海洋。在海峽對岸同胞不斷組團前來祭祖晋香的同時,“閩南各地,尤其漳州、龍海、漳浦、平和、長泰、雲霄、詔安等地百姓亦紛紛組團結隊前來東山關帝廟掛香鑒靈。銅陵古城的大街上,經常是許多輛大巴同時進出,一隊隊掛香的人群古服盛裝,帶着鼓樂班、彩旗隊,敲鑼打鼓,載歌載舞,一路鞭砲震天。他們抬着或捧着關帝神像,挑着豐盛供品,有的甚至三步一跪,虔誠地來到東山關帝祖廟……” 。 

  2.主辦單位的官方色彩逐漸濃厚。早期的文化節的主辦單位爲東山縣旅遊局、文化局主辦,一些企事業和台灣宫廟參與。如第十三届關帝文化節“由東山縣旅遊局、文體局共同主辦;厦門厦成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漳州東久花園城、東山東森房地産開發公司、漳州雙語實驗學校聯合協辦;台灣宜蘭礁溪協天廟、台南祀典武廟、台中清水帝君會、南投日月潭文武廟、嘉義鄭成功廟、金門昭應廟、澎湖紅毛城關帝廟、澎湖大義宫與泉州通淮關帝廟與東山縣政協文史委、東山縣博物館、東山華福酒店給予友情支持”。隨着關帝文化節影響的逐漸擴大,參與主辦的官方的色彩逐漸濃厚,級别也越來越高。如第十五届“關帝文化旅遊節由福建省旅遊局、漳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東山縣人民政府、漳州市旅遊局、漳州市台辦、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漳州市台商協會、台灣中華國際觀光協會共同承辦”。第十六届文化節“由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旅遊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主辦;東山縣人民政府、漳州市旅遊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台辦、市台商協會、台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承辦”。第二十届文化節“由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旅遊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福建省文化廳、共青團福建省委、福建省閩台交流協會共同主辦。東山縣人民政府、漳州市旅遊局、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漳州市文化與出版局、漳州市台辦、共青團漳州市委以及台灣的旅遊、農業、宗教團體共同承辦”。

  3.文化節活動項目豐富多彩。文化節期間,必定要舉行盛大的關帝祭典。東山關帝祭典始於明代,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除了春秋二祭外,每逢農曆五月十三關帝聖誕,官方往往要舉行隆重祭典,祭品爲太牢,祭儀爲“三獻禮”。1939年東山關帝廟被日軍轟炸,祭典中斷。1995年東山關帝祭典重新恢復,祭祀儀式根據本地長者口述整理而成,既保留傳統祭典的基本要素,也注入一些時代色彩。祭祀儀式由官方組織,本地的行政首長爲主祭官,其他參祭人員都是本地的紳士、長者。朝拜人員由主祭官1名、陪祭12 名、司禮2名、唱禮1人、引贊1名組成,祭品主要有牲禮五味、果品、糕點、米果類、金紙等。祭祀儀程主要由32個環節組成,莊嚴而隆重。

  除了祭典外,文化節還與旅遊、經貿、項目推介、學術研討、文藝展演等結合起來。以第十九届關帝文化爲例,有12項重要活動,即:海峽兩岸青年狂歡—沙灘嘉年華、海峽兩岸百家宫廟朝聖祭典、金鑾灣“海峽情”焰火晚會、迎關帝出巡民俗文化踩街、項目開工奠基和項目推介簽約儀式、東山—金門友好合作協議簽訂儀式、福建省藝術家東山創作基地啓動儀式、閩台水産品博覽會、海峽兩岸關帝文化研討會、東山島文學采風筆會、第四届中國縣域旅遊經濟論壇暨國際旅遊海島發展研討會、全民過節“七天樂”活動。第二十届文化節活動項目有14項:台灣“第二、三代”尋根謁祖活動、 兩岸青年東山沙灘嘉年華、 “第二、三代”台胞省親懇談會、黄道周學術研究系列活動、首届福建書法蘭亭奬作品展、 《走進東山·旅遊勝地  海島明珠》首髮式、《海峽情》焰火晚會、 海峽兩岸(福建東山)關帝文化旅遊節開幕式、關帝祭祀慶典、 關帝文化踩街活動、奠基剪綵獻禮活動、投資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嘉賓參觀遊覽活動、全縣歡樂周活動。 

  4.文化節雖然力求凸顯民間、對台、文化、旅遊四大亮點,但核心是對台交流。如第十三届東山文化節“旨在弘揚關帝文化,增强台灣同胞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促進兩岸的民間交流,共同祝願兩岸平安吉祥”。第十五届文化節的主題是“弘揚關帝文化,共謀發展願景”,“以關帝文化爲橋樑和紐帶,增强兩岸民衆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强化閩台文化旅遊交流與合作,創建海峽旅遊品牌,積極推進海峽兩岸旅遊區建設,使之成爲弘揚關帝文化的盛典、聯誼交流的盛會、經濟合作的盛事、兩岸交流的平台”。第十六届文化節“旨在圍遶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目標,突出‘五緣’特色,拓展‘六求’作爲,以關帝文化爲橋樑和紐帶,增强兩岸民衆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强化閩台旅遊文化交流與合作,創建海峽旅遊文化强勢品牌,積極推進海西經濟區建設,使之成爲弘揚關帝文化的盛典、兩岸聯誼交流的盛會、合作共創和諧的平台”。第十七届文化節“以‘緣係關帝 和諧兩岸’爲主題,突出三個鮮明特色:一是聚焦弘揚關帝文化、擴大兩岸交流、提昇旅遊品牌等三個目標;二是突出東台旅遊合作、成立兩岸關帝文化交流協會、舉辦關帝文化學術研討會三大亮點;三是展示閩台合作、‘五緣’關係、人文濃郁等三大特點。通過關帝文化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增强兩岸民衆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弘揚關帝文化,促進兩岸的文化交流”。第十八届文化節“以關帝文化爲橋樑和紐帶,增强兩岸民衆的親和力、凝聚力,强化閩台旅遊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海峽西岸旅遊區和東山國際旅遊海島建設,努力把盛會辦成弘揚關帝文化的盛典、聯誼交流的盛會、經濟合作的盛事、兩岸交流的平台”。第十九届文化節旨在“爲推進海西經濟區建設,充分發揮東山對台優勢,大膽先行先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加快東山國際旅遊海島建設和海洋經濟强縣、構建海峽文化名城建設”服務 。第二十届文化節的宗旨“圍遶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海峽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區的戰略目標,以關帝文化爲橋樑和紐帶,增强兩岸民衆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努力將節慶辦成弘揚關帝文化的盛典、聯誼交流的盛會、經濟合作的盛事、兩岸交流的平台。”節慶活動以“緣係關帝 、和諧兩岸”爲主題,舉行一系列海峽兩岸共同參與的文化、旅遊、經貿活動。”

  經過三十多年不懈的努力,東山關帝文化節形成海峽關帝文化的品牌,從而“撬動東山經濟板塊和城市品位的抬昇,助推東山建設國際旅遊海島的發展崛起”。並達成東山與台灣兩地“共創關帝文化旅遊品牌,共築關帝文化旅遊圈,共同推動兩岸旅遊業共同發展”的合作意願。更重要的是“節慶活動讓兩岸賓客廣泛接觸、交流、溝通、討論,有效增進了兩岸同胞情誼,增進了兩岸文化認同,加强了兩岸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體現在關帝信仰方面,就是台灣信衆到東山關帝廟進香謁祖的人數逐年增多。兹將1988年至2012年台灣關帝信衆組團到東山關帝廟進香的情况列表如下:

  1988年至2012年台灣關帝信衆組團到東山關帝廟進香的情况表

  表格略

  需要説明的是,非組團來東山關帝廟進香謁祖的台灣同胞人數比組團的多得多,由於没有登記所以未能統計在内。從組團來東山進香謁祖的台灣同胞的成分看,主要是關帝信衆,還有其他神明信仰(如媽祖、保生大帝等等)的信衆,以及各行各業的遊客,包含一些政治人物等,東山關帝文化成爲聯繫海峽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

  更重要的是,東山關帝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反響,紛紛傚仿,各地以神明名稱命名的“文化節”如春笋般地涌現,諸如“媽祖文化節”“保生大帝文化節”“清水祖師文化節”“三平祖師文化節”“福德文化節”“臨水夫人文化節”“池王爺文化節”“玄天上帝文化節”“觀音文化節”等等。“文化節”的名稱還影響到台灣、澳門,如“台南媽祖文化節”“北台灣媽祖文化節”“台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新港奉天宫國際媽祖文化節”“台灣岡山媽祖文化節”“澳門媽祖文化節”等。

  二、東山關帝祖廟金身巡遊台灣創造了閩台民間信仰廟際網絡新形式

  巡遊,也稱巡安,其起源應爲神明的繞境。巡遊的歷史至遲可以追溯到明代,在閩台民間,村落社區都各建有自己的擋境神廟,廟中神明負責保障村落社區及其民衆的平安順利與興旺繁榮。每逢春節或神明誕辰,民衆就要抬出神明,巡繞整個村落社區,祈福驅邪,稱爲繞境。有時,民衆出於對神明靈力的景仰或是祈福消灾的需要,也會邀請一些影響較大的權威大廟的神明到本地繞境,這種活動,俗稱巡遊。

  在歷史上,由於海峽間巨大風浪的阻隔,以及經濟、政治的多方面因素,福建祖廟金身從未跨越海峽去台灣繞境巡遊。雖然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着兩岸關係的逐漸解凍,越來越多的台灣信衆有機會前往福建祖廟進香謁祖。然而,由於真正的“三通”尚未實現,加上台灣海峽的阻隔,大多數台灣信衆仍然無法實現到福建祖廟朝聖的夢想,因此,恭請福建祖廟金身赴台巡遊,以滿足台灣信衆朝聖夢想就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1995年1月11日,爲了滿足台灣關帝信衆瞻仰東山祖廟關帝金身的願望,應台灣基隆市普化警善堂、基隆區漁會理事長、基隆區拖網漁業協會的邀請,東山銅陵武聖殿祖廟關聖帝君金身乘坐“源豐11號”漁船東渡台灣,主鎮台灣四百年來首次“太上黄箓護國祈天七朝清醮”大典、玉勅文武廟興建鑒醮活動暨巡遊台灣全境,陪同關帝巡遊台灣的還有東山銅陵天後宫的“注生娘娘”和“延壽娘娘”。直至7月20日,東山銅陵關帝廟關帝金身才由台灣“議員”劉文雄等12人護送下,乘坐豪華遊艇返回東山。關帝金身巡遊台灣半年多,全島轟動,島内數十萬各界信徒争相膜拜,台灣《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自立早報》《大成報》《自由時報》《民衆日報》《台灣新生報》《聯合報》《青年報》等30多家報紙和“中視”“華視”等電視台、電台,均在頭版突出位置和黄金時段,連續報導東山關帝金身巡遊台灣盛况。此次活動,台灣媒體認爲“這是海峽兩岸交往的新突破、大跨越,是海峽兩岸傳統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被稱爲“海峽春回暖,破冰使者來”。大陸媒體也予以高度評價,認爲此舉“是促動兩岸‘三通'的成功嘗試”,“有利於未來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值得一提的是,東山關帝金身還在2010年、2014年、2016年、2018年相繼巡遊台灣,其影響一次比一次大。

  自1995年福建省東山縣銅陵關帝廟的關帝金身首次赴台巡遊之後,特别是1997年湄州媽祖金身巡遊台灣引起極大反響之後,其他宫廟紛起傚仿,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泉州法石真武廟、南靖縣和溪慈濟行宫、安溪縣玉湖殿、泉州天後宫、雲霄縣威惠廟、漳州古武廟、漳州官園威惠廟、厦門青礁慈濟宫、福州晋安區閩王紀念館、南安市鳳山寺、古田縣臨水宫、泉州通淮關岳廟、東山縣銅陵鎮北極殿、安溪縣大坪集應廟、武平縣均慶寺、平和縣坂仔心田宫、漳浦縣林太師廟、漳州下沙齊天宫、安溪縣清水岩、龍海市白礁慈濟宫等近30座福建宫廟,其奉祀的金身神像都曾先後出巡台灣本島或澎湖、金門、馬祖,至今方興未艾,成爲海峽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的新形式。不少祖廟金身還多次巡遊台灣,都在台灣發生較大的影響。

  巡境與古代帝王的巡狩有很多相似之處。巡狩是帝王通過出巡四至疆界的行爲來象徵對自己轄區領土的掌控,巡境則是通過神明出巡來確認神明的管轄範圍。當然,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突飛猛進,舊有的村落界限、街區界限被打破,出現跨區域的繞境巡遊,特别是一些影響較大的神明,繞境巡遊甚至超越縣界、省界,甚至國界。

  宗教世界是現實世界的曲折反映,當代盛行的福建祖廟金身巡遊台灣的活動,其文化原型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巡狩制度。巡狩是帝王到地方觀風問俗、查探民情,巡境則是通過遊行四境來爲民衆驅邪祈福。首先,福建祖廟金身巡遊台灣與古代中國“帝王(中央)巡狩四邊”的舉措有着驚人的相似性,是大一統觀念在宗教信仰上的曲折反映。從某種意義上説是在民間信仰上不斷宣示主權的歸屬,進一步强化大一統的觀念,有利於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其次,福建祖廟金身巡遊台灣,是祖廟的正統性與合法性的表達途徑之一,有利於祖廟地位的鞏固。第三,祖廟金身巡遊台灣,加强福建祖廟與台灣分靈宫廟和信衆的聯繫,特别是加强與那些没有到過祖廟的台灣分靈宫廟和信衆的聯繫,起到了類似於古代帝王巡狩所帶來的對四方的控制作用。 

  祖廟金身巡遊台灣,往往引起轟動,萬人空巷,争先恐後前來參拜,在台灣同胞的潜意識中注入他們的神明信仰的根也在大陸,客觀上會唤醒台灣同胞的祖根意識,强化兩岸文化的認同感。對於台獨分子鼓吹的台灣神明早已“落地生根”,台灣開基廟已成爲台灣分靈廟的“真正祖廟”,不必再到福建祖廟進香的謬論給予迎頭痛擊。

  結 論

  東山銅陵關帝廟是台灣和東南亞諸多關帝廟的祖廟之一,東山關帝信仰爲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在歷史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崇拜。改革開放以來,東山關帝廟在閩台民間文化交流方面不斷開拓進取,爲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其中首創東山關帝文化節,爲推動閩台民間文化交流開創了新的形式,也推動了兩岸旅遊、經貿的發展。至於東山關帝廟開創祖廟金身巡遊台灣的先河,既創造了閩台民間信仰廟際網絡的新形式,也進一步唤醒台灣同胞的祖根意識,强化兩岸文化的認同感。我們相信,東山關帝文化節將繼續舉辦下去,東山關帝金身也將再次巡遊台灣,東山關帝文化將在祖國統一大業上發揮更大作用。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