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以來關帝信仰在中華大地上順應時代潮流生生不息不斷發展,並隨着華人華僑移居海外而遍佈世界。一直以來,學界一般認爲明代晚期以李旦、顔思齊和鄭芝龍等爲代表的閩南海商和文人們紛紛前往日本九州島平户及周邊諸島。隨着他們的前來,平户和長崎的唐寺陸續建成,關帝信仰在内的中國民間信仰也傳播到了日本。但是,有關關帝聖君像的日本文獻記載却可以追溯到相當於我國元朝的日本南北朝時代(1336-1392)。
在今天日本京都市左京區有一座大興寺,1196年由日本後鳥羽上皇敕令創建。最初是天台宗寺廟,兩百年後因迎接關帝聖君像改爲臨濟宗禪寺。在日本,人們初識關帝是在室町幕府最繁榮的足利尊氏時期。幕府將軍足利尊氏夢見如來佛祖,受其開示從中國求得關羽像安置在這座大興寺中進行祭祀,這就是關帝聖君像在日本文獻中最早的記録。清代順治時期的日本古籍《山城名勝志》是這樣記載此事由來的:“尊氏卿二夜の夢に如來告げて雲う、今汝に百戦百勝の術を教えん、大元國に軍神を求め信仰すべしと。霊夢により元朝に求めるに、王関羽將軍の像を送らる”。從本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關帝聖君在日本最初是被作爲武士階層的保護神而被武士引入日本並受到崇敬的,同時也作爲守護寺院的伽藍護法神被信仰。但大興寺雖然被日本學界公認爲日本最早的關帝祭祀場所,但現存的關帝像是否還是足利尊氏求索的元代原物却值得商榷。從實拍照片上來看大興寺關帝像不僅與宋元時代的關帝形象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與清代關帝像也有相當大的不同,因此日本很多學者都懷疑大興寺關帝像是否真的是關帝像,配祀神像也不是關平和周倉,只是同時期的童子塑像。日本中國民間信仰研究的權威關西大學文學部教授二階堂善弘則在其著作《關公與足利尊氏》中主張,大興寺關帝像可能是關羽、關平和關興。
圖1 二階堂善弘所攝製的大興寺關帝聖君像
今天在京都大興寺的網頁上給這組關帝聖君像的文物説明則是:“關帝聖君像(關羽像),據説是從中國北宋(960-1127)通過貿易船傳入日本的,是日本最古老的雕像。另外,據説尊氏從大元國取來,作爲戰場上的守護神。他坐在寶座上,雙手放在膝蓋上。衣服上留下了朱紅色。 據説尊氏在一宇安置像。也被認爲曾經被供奉在關帝廟。在中國是商業、財力之神,作爲生意之神受到華僑的崇拜。另外,最初作爲武神被崇敬,也作爲守護寺院的伽藍神被信仰。作者、年代均不詳。據説有‘關帝’的匾額,刻着‘南宋武干謹書’。像高8寸(24.2厘米)。彩色木像,玉眼入。武士根據關羽之子的‘關平立像’和‘關興(周倉)立像’。彩色木像,玉眼嵌入。”從這篇文物説明裏我們可以發現大興寺出於追遠推古的角度出發,不顧文獻記載的足利尊氏吉夢發生的1363年是中國元順帝至元二年的事實,將這組關帝聖君像年代推前兩三百年的北宋時期,還言之鑿鑿的强調有“南宋武干謹書”的“關帝”匾額。這種做法實際上反而混淆視聽,妨礙了關帝信仰的傳播。
關帝信仰興起於隋代,有幾種野史記載隋朝時關帝已被時人視爲佛教護法伽藍神,進入唐代,關帝又被視爲和秦瓊、尉遲恭一樣的道教守護鬼神。北宋時期,關帝終於被國家册封爲道教護國神,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敕封關帝爲思惠公,六年後的大觀二年(1108)宋徽宗又敕封關帝爲武安王,短時期完成了侯-公-王的三級轉换。但關帝封帝確是在明代萬曆年間。南宋時期絶對不會出現“關帝”匾額。且南宋爲後世史家爲分辨所定,時人如何會犯禁自書“南宋”兩字。日本學者有人考證説應該是德川幕府中期活躍於京都的書法家武村南窓所書的匾額,其草書體的南窓武村謹書落款讓後來者發生了辨别錯誤,先入爲主的將南窓兩字認讀爲南宋。
關帝形象是是經漢晋以來中國各種文學創作、繪畫塑像和戲曲故事中相互影響而固定下來的。有關關帝的傳説、靈异和顯聖等從魏晋南北朝時代就流傳開來。古籍中記載曹丕曾在曹操墓魏高陵中繪製關帝水淹七軍逼降於禁的場景嘲諷於禁,這應該就是最早的關帝畫像了,可筆者經詢問魏高陵考古隊和魏高陵博物館,無人證實有相關發現,只能繼續等待有緣之人了,畢竟同時期的丁奉墓就有將中國馬鐙史提前三百餘年的奇迹。最早以勇比關張載入史册的例子就在《晋書》中:“晋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此後直到宋徽宗將關帝封王爲止,歷代被人以關帝勇武形容的檀道濟、蕭摩訶、楊大眼等勇將多達二十幾位。雖然關帝的傳説和故事作爲三國文化的一環經過歷代加工逐漸形成,但在五代十國之前關帝並没有固定形象,只是在各種唐代傳奇小説和誌怪小説中存在片斷性記録。五代時期開始出現關帝標準形象。宋代黄修復《益州名畫録》中記載:“趙忠義者,德玄子也。……蜀王知忠義妙於鬼神屋木,遂令畫《關將軍起玉泉寺圖》。於是忠義畫自運材斫基,以致丹楹刻桷,皆役鬼神叠拱、下昂、地架一座。佛殿將欲起立。蜀王令内作都料看此畫圖,枋拱有準的否?都料對曰:‘此畫復較一座,分明無欠。’其妙如此。”。趙忠義連玉泉寺都能畫的如此精妙,其筆下的關帝形象必然更加精妙絶倫。到了北宋,隨着社會經濟的發達,民間開始舉行各種各樣的文藝表演、説書和戲劇,其中瓦舍、勾欄等説書中最流行的就是三國故事。中國皮影戲的最早記録就是北宋文學家張來的《明道雜誌》中:“京師有富家子……甚好看弄影戲。每弄至斬關羽,輒爲之泣下,囑弄者且緩之……”這一關公戲的記録。目前學界公認現存最早的關羽圖像則是1909 年發現於西夏黑水城遺址時出土的《義勇武安王位圖》。從現存於俄羅斯亞歷山大三世博物館的該圖中可以窺見宋代關帝信仰的狀况。首先,封關羽爲“義勇武安王”是在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因此可以明確斷定這幅義勇武安王位圖是1123年以後的作品。南宋時期,隨着起源於閩南的朱熹理學思想的樹立,官史中的曹魏正統論迅速被匡扶漢室、北復中原的季漢正統論所取代。關帝形象也隨着這一趨勢進一步提昇飛躍。進入元代,隨着關漢卿等元代雜劇家們的創作,學界已知有13種以上的關帝戲,目前存世的包括《 關張雙赴西蜀夢》、《關大王獨赴單刀會》、《關雲長單刀劈四寇》、《關雲長大破蚩尤》等8種。這些元雜劇對明代出現的三國文化和關帝文化集大成者《三國演義》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三國演義》的出現和綉像配圖使得關帝文化真正走向了世界,也將關帝形象固定了下來,關帝最終在萬曆年間明朝廷先後敕封爲協天大帝、伏魔大帝。
西晋陳壽的《三國志》形容關羽的詞有兩個,都是間接性的。《張飛傳》中形容張飛:“飛雄壯威猛,僅次關羽”。馬超歸附劉備後,諸葛亮的信記載關羽“猶如未及髯之絶倫逸群也 。”這强調了關帝形象中雄壯威猛和美髯公的雙重性。北宋的筆記小説輯録《大宋宣和遺事》中又爲關帝形象添加了絳衣、金甲、青巾三個衣飾方面的固定搭配。到了元代關漢卿的雜劇中又爲關帝形象增加了“ 九尺軀陰雲裏惹大,三縷髯把玉帶垂過”的高大身軀和“絳雲也似丹東臉若頻婆,今天卧蠶眉瞅定面没有羅。”的紅臉和卧蠶眉三個顯著特徵。關帝“喜看《春秋左傳》”的設定則首見成書於元英宗至治(1321-1323)年間的《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這種種元素最終匯集成了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身高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抹朱;丹鳳眼,卧蠶眉,人面威風凛凛。頭戴青巾,身穿緑色戰袍 ,手拿青龍偃月刀 ,脚跨追風赤兔馬 。”的完整關帝形象。
在論述了這麽多關帝形象構建完成的過程後,可以將日本京都大興寺的關帝聖君像放入其中進行造型學比較和文化内涵分析。這尊關帝聖君像是足利尊氏吉夢赴元求取的原物嗎?成書更早的室町幕府晚期的臨濟宗僧侣蘭坡景茝 (1419-1501)所寫的詩文集《雪樵獨唱集卷五》“武田左京亮文秀畫像”的贊中記載更爲詳細。“昔後光嚴院御宇,等持相公(即足利尊氏),於九州多多良濱,與南軍交鋒,旁有一英雄,提長刀爲先驅,怪而問之、則曰蜀將關羽也,不幾南人敗績矣,凱旋之後,相親知神之所助,命工寫我像,所謂甲胄之影,秘置京之等持,今所丹青,亦其摸,而其所持乃關羽刀也。”這種足利尊氏帶着關羽畫像上陣的記録無疑比帶着塑像上陣的説法更加合理,隨後供奉在大興寺的説明也證實足利尊氏和大興寺最早供奉的關帝形象是一幅名爲《甲胄之影》的關帝丹青,而現存的這尊大興寺關帝聖君像是後來請來的。當然九州多多良濱位於現在日本福岡市東區,臨近日本古代與中國貿易的重要港口博多,足利尊氏能明確記住蜀將關羽的名號和形象,那麽不管他派人赴大元請來關帝聖君像還是命工匠畫出關帝提刀丹青都應視作關帝文化在宋元之際已經傳播到日本,並進入日本武家文化的核心中樞。另外,關帝形象在室町幕府初期已進入日本並非只此孤证。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編寫的《日本古記録》所收《璧山日録》中寬正二年(1461年)有記載日本僧人西山慈濟曾獲得一幅印製關帝持長刀護法像:“趙關見寄一帖並普庵之印像,其帖曰:此印板,入唐者賺之,非此方刊,故印之以寄公,祝有護法之驗雲,像傍有關國王,持長刀,其貌甚壯异也”
京都大興寺關帝聖君像造型上不是宋元時期出現的丹鳳眼反而是明代人物畫中武將類型常用的圓睁虎眼,胡鬚也不是宋代《義勇武安王位圖》中就出現的三縷髯而是明代人物畫中文官類型常用的短須。這説明這尊關帝聖君像不是出自華北系統的關帝形象,更像出自是以南戲爲主要載體的華南區域,很大可能是有海商傳統的閩南區域,南海一號宋代沉船、新安元代沉船、漳州半洋礁一號宋代沉船、聖杯嶼元代沉船都爲這一可能提供了實物佐证。相關的文獻記載也有不少閩南海商宋代就有前往九州交易的記録。出土的材料中,博多也出土了相當數量的宋代銅錢。根據網頁内容京都大興寺的關帝聖君像的高度只有8寸,也就是24.2厘米,正合閩南流行的丁蘭尺的財旺一欄,其它數據只能繼續等待大興寺公佈了。24.2厘米甚至低於明清流行一般家庭或廟宇擺放的德化窑和漳窑瓷觀音的平均高度的38-43厘米,這説明這尊關帝聖君像是以便携爲考慮的,應該是閩南海商遠洋商船上佛龕中供奉的小型神像。
大興寺關帝聖君像中坐神像應爲關聖帝君,但身後兩人却没有周倉。現今學界一般是通過關漢卿的元雜劇《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的周倉和清代葉德輝根據元代版畫《搜神廣記》翻刻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書認爲元明交接之際就已出現了周倉這一關帝附屬神將形象,但直到明代晚期關平和周倉才成爲關聖帝君神像的標準陪侍。左側陪侍像手中不像是托舉印綬這一標準信物,反而像抓舉某種禮儀用具。右側陪侍像手中的武器也不是青龍偃月刀類的斬擊武器,而是一把更像方天畫戟的挑刺武器。大興寺關帝聖君像三神像的衣冠服飾也不是宋元形制,關帝帽冠形制更貼近明代早中期的文官便服的烏紗帽,帽體後部左右各伸出一片短橢圓形小枝。三神衣服上的紋飾從照片上看也仿佛采用的是明嘉靖後神像上常出現的一年四吉(季)紋:春季牡丹花、夏季纏枝蓮花、秋季菊花、冬季梅花。種種迹象表明該尊神像應該是成型與永樂至萬曆年間的閩南地區。
江户時代初期,華人和華僧在日本長崎創建了興福寺、福濟寺、崇福寺等寺廟,再加上聖福寺被稱爲長崎四福寺,這些都被稱爲唐寺。1624 年,興福寺作爲南京等江浙華僑的歸屬寺被首先創立。1628 年,來自福建省南部泉州和漳州的華僑隨之創立了福濟寺,該寺廟被日本官員常常簡稱爲漳州寺,後成爲京都宇治黄檗山萬福寺的分寺。長崎四福寺的住持和檀越之間有着極其强烈的同鄉連帶關係,日本古籍中記載的福濟寺開創情况也特别强調了漳州海商和僧人的作用:“當寺開創ノ事ハ、寛永五年唐僧覺海當表二渡來レリ。其頃漳州方ノ船主共相議シ、唐船入津ノ最初二天主教ヲ尊信セルヤ否ノ事ラ緊シク穿鑿ヲ遂ケ、且ッ海上往來平安ノ祈願又ハ先亡著提供養ノ爲、其頃薩州二住居セシ唐人陳冲一、同子藤左衛門ヲ檀越ノ頭取ニテ、右の覺海ヲ住持トシテ、禪院ヲ創建成シタキ旨……市中二テ漳州寺ト稱ス。”福濟寺的日常祭典之中關於關聖帝君的活動就有每年正月十三的關帝祭、每年五月十三的關帝誕辰和每年九月十三的關帝祭。漳州寺一年三次的關帝祭典頻次僅次於海上保護神媽祖的一年五次。同時長崎四福寺或者專門設立了關帝堂,或者在媽祖堂的邊厢專門恭請布置了關帝、關平、周倉三神像。後來福濟寺因原子彈爆炸火灾被燒燬。供奉關帝聖像的情况據《長崎圖志》記載,青蓮堂中央供奉觀音大士,右壇供奉天妃,左壇供奉關帝。隨扈關平、周倉。關帝壇前有“大栽培”三字匾額,左右楹聯則爲“扶起家門,百歲祥雲隨日轉;護持嚴社,九天恩露及時濡”。長崎出島荷蘭東印度公司商館的荷蘭醫生西博爾德在1825年參拜過福濟寺後繪製了銅版畫,讓我們在今天仍能一睹當年福濟寺青蓮堂祭祀關聖帝君的盛况,供桌上還布置了大量閩南錫制器皿。
目前日本學界一般認爲江户時代初期的關帝信仰是以居住在日本的華僑海商爲中心只在長崎等九州島上的貿易港口盛行。但是,漳州泉州聯合的閩南係唐寺的建立和關帝信仰設施是近代以來中、後期日本關帝信仰的擴展核心,是日本關帝信仰發展的重要基礎。根據大興寺官網的介紹,其至少歷經四次大火,每一次都是全部損毁,分别是室町幕府時期的公元1469年應仁之亂,安土桃山時期的公元1573年織田信長進攻京都,德川幕府時期公元1675年和1692年兩次毁於大火。所以這尊關帝聖君像最可能應該是1692年後由前往長崎進行貿易的漳泉海商應京都宇治黄檗山萬福寺的請求或出自自身美好祈願的情况下將隨船神像捐獻給京都大興寺的。
不論日本京都大興寺現存的關帝聖君像是不是南宋原物,都無法改變古代日本九州島博多唐人町,長崎唐人屋敷或是現代日本三大中華街(横濱中華街、神户南京町、長崎新地唐人街)都是以關帝祭祀場所爲核心擴建而來的事實,無法抹去關帝文化早在宋元就以遠傳日本的檔案記録,無法否定漳州泉州海商團體和閩南僧人在明清時期的异國他鄉延續傳播關聖文化的不懈追求。正如現在參拜人數最多的横濱關帝廟碑文所述:“關帝廟,已成爲連結華僑、華人和祖先儒釋道衆神的場所,成爲連結中國傳統文化和故鄉的場所,成爲許多人心心相映的地方。”關帝廟已成爲在日華人華僑安居樂業、事業興旺的精神基地。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