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關帝廟,又稱銅山關帝廟,銅陵武廟。隨着東山島由一個典型的軍事衛所水寨向海島定居經濟社會發展,銅山關帝廟的社會功能也由衛所軍户官兵守護神逐漸向商業漁航守護神轉化。
一、銅山所軍户官兵的守護神
明正德十一年《鼎建銅城關王廟記》記載:
銅城東,天尊堂之右,有祠一所,漢關羽雲長之宫也。……國朝洪武二十年,城銅山以防倭寇,刻像祀之,以護官兵,官兵賴之。後官使往來之絡繹,與夫祈者、賽者、問吉凶者,須臾聚可數十人,而不能以容,人咸病其隘。亦有喜施者欲辟之,又以工程浩大,艱於濟。正德戊辰歲正月,雲霄吴公子約避寇於銅,同銅善士黄公宗繼等九人,募衆資財崇建之。遂卜舊祠右之空地,是年五月初七日辛卯,土木聿興,閲至壬申年二月初二日丁醜落成。廟之地勢,龍盤虎踞,水秀山明;廟之壯觀,翚飛鳥革,矢棘跂翼;廟之定制,縱袤百二十尺,横廣五十一尺;廟之規模,王宫巍巍,廊腰縵回,階級峻絶,中肅閫門,外高華表,傍則僧舍翼然。非昔日之舊矣!是以祈者頌,賽者歌,遊玩者樂,問吉凶者贊羡,官使停驂者便於息。……
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建銅山所城及水寨以防倭。“刻(關帝)像祀之,以護官兵,官兵賴之”的“祠一所”,即“保安堂,明建。爲祀聖習儀之所。今廢,基地無存”。銅山“關帝廟,在城東陽左,與寶智寺鄰。明正德、隆慶間,助兵敗賊,衆皆神之。……又有兵營關帝廟”。可知除了衆所周知的銅陵關帝廟,在銅山水寨中同時還有一座兵營關帝廟。銅山關帝廟因狹隘不敷使用,於正德三年(1508)進行首次大規模擴建,工程歷時四年,正德七年落成。
銅山關帝廟有康熙二十年《大都督黄公興廟惠民功德碑》,記載清初重建銅山關帝廟:
古之名將,不難於盪平,而難於鎮撫;即不難於鎮撫,猶難於勞而安集之。銅庚申春,援剿總兵官左都督黄公,由閩省提師至此,振武恢疆,其盪平偉績,行將祚茅土而錫山川矣,不待予贅也。猶幸制台姚公,因明舊而城之,命同撫台吴公、督台萬公題疏請鎮。天子報可,復借公以鎮撫之。公見哀鴻甫集,嗷嗷待哺,内地猶遏糴也,則馳檄以疏轉輸之運;廬舍被占住也,則禁飭以還舊居之民;銅民之望海爲田也,聽民之小艇捕採以厚其生;知營建之勞費也,不役民而傭兵;知百姓之貧困也,每遇徭役,不索民間而出私帑;知兵强而民弱也,則號令霜嚴,兵畏其威,受廛樂利,民懷其惠。……
銅之關聖帝君,於甲辰春因遷而駐蹕雲陽,殿宇遂廢。越甲寅秋,主持大陸構數椽於銅舊殿門廡間,以安神像。公頂謁之下,見寢殿未建,觀瞻不肅,遂大發菩心,捐俸二百二十金;仝鎮標功加署都督同知管中營遊擊事黄公諱瑞、鎮標左營游府廖公諱春、鎮標功加左都督加三等管右營遊擊事陳公諱墀,各捐俸三十金;功加署都督同知管中營中軍守備事林公諱成,捐俸二十金;功加左都督管右營中軍守備事方公諱冰,捐俸十金;暨鎮内信官及銅善信各輸金布地,仍故址而重興之。僧大陸董其徒,鳩工於庚申年子曰朔日,落成於辛酉年四月朔後八日。其棟宇翚革,金碧熒煌,較之舊殿,猶增赫奕。爲大檀越主,則公之樹德於神者又何如也?
神人胥慶公之造福於銅,將生生感恩頌德,豈特貞珉一碣已哉!……
大清康熙二十年歲次辛酉孟夏穀旦。
銅山設所與台灣雖無直接關係,却因處於清鄭鬥争前綫,於康熙三年(1664)慘遭遷界。“銅之關聖帝君,於甲辰春因遷而駐蹕雲陽,殿宇遂廢。越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秋,主持大陸構數椽於銅舊殿門廡間,以安神像。”康熙十八年復界,“猶幸制台姚公,因明舊而城之,命同撫台吴公、督台萬公題疏請鎮。天子報可,復借公以鎮撫之。”是因爲施琅將軍專征台灣,由東山進擊澎湖,“康熙十九年,總督姚公啓聖莅銅,調兵征台灣……”於銅山建部院衙署,總督姚啓聖深知銅山對台的重要性,故“因明舊而城之(銅山)”。
東山島關帝廟左廊立有康熙五十二年《公立關永茂碑記》:
考之上世,吾銅乃海外島嶼,爲漁人寄足,民未曾居焉。迨明初江夏侯德興周公,沿邊設立,以此壤接粤境,爲八閩上游之要區,設爲所,以銅山名之。調興化莆禧衆來守此城,官與軍咸襲封,是爲軍籍,里甲丁糧世莫之聞。至國朝定鼎,凡天下衛所仍舊吾易,惟閩地熾於海氛,故棄之,有籍反散而爲無。天下豈有無籍之人乎?故莘庵陳公於康熙四十年將銅地户口編入黄册,而銅至此有丁糧之事焉。然泛而無宗,傍人門户,實非貽燕善策。
因聞詔邑有軍籍而無宗者,共尊關聖帝君爲祖,請置户名曰“關世賢”,納糧輸丁,大稱其便。五十年編審,公議此例,亦表其户名曰“關永茂”,衆咸謂可。遂向邑侯汪公呈請定居,蒙批準關永茂頂補十七都六圖九甲,輸納丁糧,不但得劃一之便,且幸無他户相雜。是散而復聚,無而又有,將來昌熾可甲於前。
第邇因查縣、府、司册,而有一户“關永茂即黄啓太等”,其間大有移花接木、藏頭去尾之虞。夫事方三載,即如此互异,又安能保其後來不無桀黠輩從中滋弊,蠶我孫子乎?於是,公諸仝人,當神拈鬮,分爲七房。小事則歸房料理,大事則會衆均匀。叔伯甥舅,彼此手足,並無里甲之别,終無大小之分。不得以貴欺賤,不得以强凌弱。苟有异視萌惡,許共鳴鼓而攻。此方爲無偏無黨,至公至慎。爰立石以垂不朽。
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暢月穀旦立。
大房:游繼業、游琨玉、吴葛、□□、江歐□、紹宗、蕃衍、洪莊、文桑博、謝、康、□、紀、蘇。
二房:(空缺)
三房:鄭禎吉、康綿芳、李玉承、□□□、廖光彩、吴日新、何興隆、田興邦、張發祥。
四房:陳思明、思聰、思温、思恭、思□、思敬、思向、思難、思義。
五房:姚嘉謨、翁萬年、蔡□、□苞、馬棟、崔國禎、朱天慶、孔陽、曾、徐、郭、龔、沙、董、楊、顔、詹、石、顧。
六房:林世發、世强、世剛、世毅、發祥、發瑞。
七房:黄士温、士良、士恭、世儉、士讓。
珠浦東旭氏江日昇撰。
不少論者曾就《公立關永茂碑記》論述清初閩南的糧户歸宗改革。筆者以爲,這是清初銅山軍户轉向定居社會時,公立關永茂户籍,以合户納糧爲代價向銅山關帝廟尋求官府保護。
二、福康安《銅山關帝廟酬恩匾》考辨
銅山關帝廟有所謂福康安《銅山關帝廟酬恩匾》載稱:
大清干隆五十二年,餘奉聖命,提兵平台,屯師東山。其時軍威熾盛,兵驕將勇,自詡旗開之日,必蕩寇平魔。嘗聞銅山關聖帝君威靈丕振,上安社稷,下庇黎民,靈簽神妙,有求必應,未深信也。餘擬於九月發兵,叩關帝求靈簽,數卜不得杯。遂按己意出兵,果出師不利,風浪阻遏於中途,無功而返。始警而惕:關帝聖明,罔欺也。復誠敬再謁聖廟,得簽六十二首:“百千人面虎狼心,賴爾干戈用力深。得勝回時秋漸老,虎頭城裏喜相尋。”簽語奥妙,中藏玄機,難明其意。
依關帝示,十月再次舉師,果順水順風,登鹿港,决敵鬥六門,解諸羅之圍,大裏杙告捷,小半天殲敵,占鳳山,驅琅,斬敵克地。
干隆五十三年十月,餘奉召(詔)回京。夜航迷霧彌空,船觸虎頭山,頓悟關帝簽語,一絲不爽。即回舟銅山,趨聖廟再叩再謝。關帝聖明,餘深銘感,特頌文鎸匾,志其事,傳示後人。
旹大清干隆五十三年陽月榖旦,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嘉勇侯福康安盥洗敬獻。
據稱原匾於“文革”中遺失,2000年由薌城區衆弟子依原貌重制。此匾有可疑之處數端:一是逕將近400字的長文一股腦全部刻在匾上,有點像宫前天後宫的“諭祭匾”,而不是擇要數言作爲匾文,不符合匾文格式慣例,顯得不倫不類。二是有個要命的錯别字,即將“奉詔”誤作“奉召”。最關鍵的是,“福康安於(干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在崇武放洋,今於二十九日,即扺鹿仔港。以數百裏洋面,一晝夜間,揚帆穩渡。所帶兵船百餘號,同時到港。實仰荷天神默佑,爲成功佳兆”。也就是説,福康安征台,並非由銅山發師。
干隆五十三年八月《御制剿滅台灣逆賊生擒林爽文紀事語》對此有較具體的記載:
福康安等至大擔門,開舟阻風。風略定而啓行,又以風遮至崇武澳,不能進,是又遲矣。然而候風之際,後調之兵畢至,風平浪静,一日千裏,齊至鹿仔港,是仍未遲也。(福康安到厦門,於十月十一日自大擔門開船,被風打回。十四日得風,駛行半日,又以風遮至崇武澳停泊,似覺遲滯。然當此候風之際,四川屯練二千、廣西兵三千俱至,而風亦適利,遂於二十八日申時放洋,至二十九日申時,兵船齊扺鹿仔港,千裏洋面,一帆直達。其餘之兵,亦陸續配渡……)
干隆五十三年三月《御制平定台灣告成熱河文廟碑文》也有類似的記載:
川湖黔粤,精兵萬人。水陸並進,至海之濱,崇武略駐。後兵到齊,恬波徑渡。一日千裏,以遲爲速。百舟齊至,神佑之故。(福康安等至厦門,於十月十一日自大擔門開舟,連次遇風阻回復,在崇武澳守候逾旬。適四川屯練與廣西之兵踵至,而風亦轉利,遂於二十八日申刻放洋。至二十九日申刻,兵船共百餘只,齊扺鹿仔港。千裏洋面,一日而達。其始似覺遲滯,而既渡之後,所向無前,轉得迅蕆大功。信非神靈佑助,何以致斯?)
據《干隆實録》及御碑記載,福康安肯定是從惠安崇武澳提師渡海入台的。干隆帝感念“神靈佑助”自然得自於福康安等臣子的奏報,干隆帝首先感念的,無疑應是濟渡台灣海峽的海神天後媽祖。崇武天後宫有嘉慶《重修崇武天後宫序》,記載福康安由崇武提師入台,“禱神默佑……舟師穩渡,凱音立至,神有翼贊殊勛,奉旨發帑金建新鼎建,更舊制而廣廓,中懸御書匾聯,金碧輝煌,洵海疆一巨觀矣!”其實崇武天後宫並未因庇護福康安提師渡台而敕建,倒是福康安水師登陸地彰化鹿港敕建了新祖宫:
台灣僻處海東,自康熙壬戌隸入版圖,商賈貿易,横洋來往,咸賴神庥佑濟。干隆五十一年冬,逆匪林爽文作亂,滋蔓鴟張。我皇上特命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康安爲將軍,統率巴圖魯數百員、勁旅十餘萬,於五十二年十月杪由崇武放洋。時際北風盛發,□□侍洪波浩涌,三軍聯檣數百艘,漫海東來,一日齊登鹿仔港口岸。繼而糧餉、軍裝,分馳文報,舳艫羅織,均保無虞。維時嘉義一帶,匪徒猖獗,突聞貔貅數萬、錙重千艘,如期並集,群醜寒心,知有神助;故軍威大振,所向披靡,克日擒渠毁巢,收復全台。雖曰將士用命,凡此亦皆仰賴天後昭明有赫、護國庇民之功,威靈顯著者也。將軍奉天子命,崇德報功,就鹿擇地,建造廟宇,以奉祀焉。德明額受將軍委任,經營匪懈;其一切工程,皆與文武各官及紳耆、董事人等同襄厥事。於丁未臘月之吉,砌基竪樑;戊申六月間奉像入廟,告蕆厥工。費金一萬五千八百圓;蒙賜帑金一萬一千圓餘,未敷之數四千八百圓,悉歸總董事林振嵩輸誠勉力,自行經理。非敢喜成功之速,惟始終誠敬,仰冀神靈默鑒,永奠海邦,以垂不朽。是爲記。
福康安凱旋班師回北京後,便在東四二條府邸不遠處的馬大人胡衕建造了家廟性質的天後宫,以報答天後保佑。北京國家圖書館“中文石刻拓片資料庫”亦收録此件碑文,並附注碑存北京市東城區育群胡衕(即馬大人胡衕)。出使琉球的李鼎元曾於嘉慶五年正月元旦日“旋詣東四牌樓馬大人衚同天後宫進香,祠爲故大學士福公康安建”。
銅山關帝廟所謂福康安《銅山關帝廟酬恩匾》屬贋品確定無疑,但其中藴含着銅山島關帝信衆對銅山關帝庇護商旅漁航的無限期盼,也間接透露出銅山島與台灣的密切關係。
三、向商業漁航守護神轉變
如前所述,明正德年間大規模擴建銅山關帝廟,是由“雲霄吴公子約避寇於銅,同銅善士黄公宗繼等九人,募衆資財崇建之”。明嘉靖年間重修銅山關帝廟,欠缺詳細的記載。經歷清初遷界,銅山關帝廟於康熙二十年徹底重建,則是由駐銅山總兵官黄鎬倡首“捐款俸二百二十金;仝鎮標功加署都督同知管中營遊擊事黄公諱瑞、鎮標左營游府廖公諱春、鎮標功加左都督加三等管右營遊擊事陳公諱墀,各捐俸三十金;功加署都督同知管中營中軍守備事林公諱成,捐俸二十金;功加左都督管右營中軍守備事方公諱冰,捐俸十金;暨鎮内信官及銅善信各輸金布地”。
之後,銅山關帝廟於道光二年八月至道光四年十一月重修,是由福建水師提督許鬆年、金門鎮總兵官郭繼青同捐銀一百員,金門鎮總兵官陳化成捐銀五十員,提標中營四人共捐銀九十員,署銅山營參將等二人共捐三十八員。作爲修建銅山關帝廟的主要捐建者,駐鎮銅山官兵一直是銅山關帝信仰最基本的信衆骨幹。
清同治九年至光緒二年(1870-1876年),銅山關帝廟又經歷了一次重大修繕。《重修銅陵武廟碑記》詳細記載所收捐款:
清同治九年歲庚午秋菊月興工,所有捐收芳名以及付出工料需費暨條目,列明於左:
南澳總兵林本十元,南澳總兵官鞠躍干十元,輪船提督銜吴世忠三十元,銅山營參將陳登三十元,銅山營參將謝國忠三十元,水提標參將陳雲彩、提標遊擊楊嵩生十元,督理厦門税務黄恩録八元,銅山口税務噶裏圖十四元,特授詔安場吴沛棠十元,特授詔安場高源八元,銅協中軍鬱文勝二十元,銅協中軍樑梗材二十元,銅協中軍康朝英十二元,漳潮分司劉秉成八元,前任鹿港遊擊陳沂清四元,特授白石場黄振昭十元,又捐大石一條,特授安溪學沙中金三十元,内閣中書舉人孫汝翼三十元,南澳千總盧青安四元,銅山營千總張鴻猷三元,把總張餘高二元,外委黄□榮一元二,外委蔡必信一元二,外委黄啓英一元二,外委李樹錦一元二,外委顔仰西一元二,外委翁鎮邦一元二,額外廖登元一元,額外蔡大倫一元,額外王鴻達一元寶,額外翁清河一元,詔安幫總運局陳二十元,銅山口掛號魏求年十五元,銅山口稿科邱寶光四元,雲霄口圖掛查三元,舊鎮口圖掛查三元,詔安口掛號黄興銓四元,詔安口查河吴新培二元,銅山營左右哨書吏兵目等一百七十七元。
靖海輪船捐户開列:候補守備陳有才二十元,湄洲千總陳漢八元,盡先千總陳邦彦二元,正管輪李文四元,副管輪林鶴齡二元,二副龍殿揚二元,鷺江陳德正一元,練兵二十名九元三,水勇十五名六元八。
台灣捐户開列:安平協副將周二十元,特授安平協胡六元,安平中營遊擊樑八元,安平中營遊擊陳□元,安平右營督司樑二元,前署滬尾守備陳二元,安平左營中軍鄭二元,安平左營中軍潘二元,滬尾把總黄浴沂十元,五品軍功郭嵩潘五元,六品軍功郭嵩猷五元,郡城三郊計一百八十元,郡城陳邦記十元,郡城德記行十元,郡城魏茂昌四元,郡城廣泉隆四元,郡城裕記行四元,丹詔方心蘭四元,監生周綺桐二元,晋邑王文經二元,本銅黄新泰十元,乍浦公昇行八十元,乍浦源隆永五十元,乍浦寶盛豐五十元,乍浦東永茂二十元,龍溪扶瑶等進香客五十元,厦門慶元行十元,台郡生員黄清光四元,龍溪曾清溪四元,台郡賴茗珍二元。
口實叻捐户開列:貢生吴一陽一百六十元,張水石六十元,林長裕十元,陳明元十元,和泰號六元,富貴香六元,關中和四元,金同春四元,瑞成號四元,事成棧四元,順發號三元,合泰號二元,瑞發號二元,吴萬山二元,張色美二元,林有才二元,林水深一元,陳蘭一元,陳海生一元,吴典一元。
上海捐户開列:福泰行八十元,協德行五十元,瑞興行四十元,兩合行四十元,振隆行四十元,仁裕行二十元,增茂行二十元,堃泰行二十元,裕泰行二十元,周益大十元,長泰行二元,慶隆行四元,金津源二元,隆茂行二元,金協源二元,陳燦勝二元,蘭淼池一元。
寧波捐户開列:恒豐酒行五十元,萬合信記五十元,範干利行三十元,金大干老行三十元,金大干新行三十元,元昌行三十元,建興行二十四元,萬合德記二十元,黄滋茂十元,祺昌酒行六元,楊興甫六元,楊倉懷四元,郭宋朝二元,廖孝義二元,林蛋一元。
潮州、汕頭各捐户開列:干泰行五十元,益泰行二十元,曾和順十二元,榮記行十元,劉利春十元,和記順四元,訓導唐維棋二元,洪和昌二元,洪永興二元,金順才一元,洪廣隆二元。
詔安捐户開列:裕順行二十元,沈喬齡二十元,許若官二十元,長記行十二元,鼎源行十二元,天和行八元,監生陳開庸二元,監生胡錫惠二元,許文龍二元,監生胡瓊華一元,鐘間能一元,吴順發一元,林以潤一元。
香港捐户開列:天德行十二元,干豐號十元,忠泰號六元,福茂隆六元,陳保五元,黄筠四元,源安泰四元,陳兩亭四元,沈詒香四元,怡豐號四元,怡泰號四元,許肇榮二元,黄榮華二元,沈青劍二元,方順泰二元,陳苞卿二元,吴積緒一元,陳肇春一元,福隆號一元。
澎湖捐户開列:金順利十六元三,金長順十六元三,銅山館十三元,順美號六元半,自源號二元,振源號二元,林振春二元,振興號一元,振茂中號一元。
饒平、南澳各捐户開列:成發行十二元,金長顯四元,金長順四元,張成美四元,鄭邦光四元,鄭和美四元,鄭覽四元,湯其源三元,金捷順二元,金長合二元,金捷發二元,陳順財二元,林得順二元,林順利二元,合興號二元,成利號二元,金就顯二元,船户金茂順四元,竹桁廖建利四元,竹桁廖抱四元。
雲霄各捐户開列:陳瑞成十二元,方興隆十元,金合盛四元,瑞祥四元,金隆昌四元,方合春四元,金連豐四元,金合裕四元,金豐穩三元,金保順三元,林和春三元,金穩豐三元,金振發三元,金合得二元,金永興二元,金順昌二元,方文豐二元,林開泰二元,陳葵來二元,方邦殿一元,方先庚一元,方其詩一元,金長源一元。
五都等捐户開列:興茂號十二元,集源當十二元,協和當四元,平濟當四元,義和當四元,泰興當四元,林欽三元,萬成當二元,大成當二元,林餘生二元,鄭聚發一元,福安當一元,許景安一元,馬鑾弟子一元。
本銅等捐户開列:同知高正陽三十元,貢生黄振山三十元,監生陳貴寬三十元,貢生黄逸承二十元,監生蔡廷猷二十二元,平源當二十元,生員陳大章二十元,貢生陳振年十五元,生員陳藏修十五元,貢生陳純熙十二元,監生翁永清五元,林達明十一元,州同陳醅良十元,寶山當十元,黄母十元,文湧三十元,林和順八元,陳捷成六元半,德茂當六元,陳五賽五元,貢生歐海洋六元,陳永和五元,林維楨四元,楊有恒四元,興隆號四元,蔡廷貴四元,林天錫四元,李合成四元,江有耀四元,陳時春四元,聯美號四元,劉燦禎四元,劉吉興四元,監生歐世章三元,林財利三元,捷泰三元,林闖三元,長裕當三元,林生財三元,振美號三元,德合號三元,劉仲達三元,黄榮豐二元,綿興二元,金成興二元,黄振章二元,源順號二元,顔中南二元,方慶豐二元,合順當二元,源合號二元,長隆二元,益盛二元,裕利二元,金元二元,隆盛二元,盈發二元,公合二元,義和號二元,黄靴二元,黄典二元,王朝宗二元,方太兵二元,曾金生二元,李協利二元,顔火二元,陳平二元,洪和順二元,陳永豐二元,高温二元,楊鼎新二元,炳龢利二元,涂讓二元,孫良清二元,林德賢二元,沙和合二元,江友琴二元,方永源二元,新隆利一元半,成和一元半,陳調周一元半,同知陳德千一元,黄正中一元,謝明榮一元,謝舜開一元,盧朝動一元,朱朝正一元,張大文一元,劉林氏一元,姚盛一元,翁瑞璘一元,林建謀一元,鄭木一元,生仁號一元,顔井一元,謝金章一元,蔡德明一元,□□象一元,源隆號一元,源美號一元,毛淺一元,朱進烈一元,吴色金一元,謝扶蘇一元,黄鎮中一元,江池一元,翁池一元,李喬一元,福和一元,建隆號一元,泰來一元,益源一元,振順一元,盈瑞一元,協盛一元,興記一元,進豐一元,林乙順一元,易美號一元,益順一元,德豐一元,興仁一元,聯合一元,昇昌一元,陶順一元,合昌一元,協吉一元,振合號一元,隆豐一元,錦隆一元,致和一元,開發一元,漢記一元,長發一元,廣泰一元,隆和號一元,益興一元,茂合一元,達合一元,同盛一元,建興一元,新興一元,德美一元,集春一元,乙一號一元,永新一元,湧泉一元,源隆一元,源昇一元,捷興一元,生和一元,隆春一元,懷德一元,鼎隆號一元,六舵一元,老舵一元,田舵一元,知舵一元,舌舵一元,慶德堂一元,仁壽堂一元,懷德堂一元,幕德堂一元,源成號一元,方永明、永祥二元,燦禎一元。
本港商船捐户開列:金順泰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林合隆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三十九元半。方合泰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三十七元。方合順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三十元。金華豐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三十元。方合隆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二十八元。金順茂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二十六元。方合盛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二元六。永合安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二元六。金華德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二十三元半。金源茂公司 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二十四元。方合得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二十七元三。永合豐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二十六元半。方合昌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二十六元。關捷法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二十一元。金合盛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三十元。方合源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一十九元。金干春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一十八元八。永合華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一十七元七。關捷興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二十七元七。金進成公司三十元,又管駕舵水六元。方合美公司一十五元,又管駕舵水一十五元。金干茂公司一十五元,又管駕舵水一十一元。方合春公司一十六元。方合裕公司一十五元,又管駕舵水一十二元。捷豐號二元。謝硯一元。
收本港商船户在乍浦抽厘公銀一千零五十三元六。
收本港商船户在寧波抽厘公銀一百四十二元零三分。
收各處緣項抽厘、辦貨得利平頭計二百八十二元七角半。
收回石尪肚十六名計二百四十元。
收兑福興真君宫垂連彩木計五十一元三角九分。
收樑籤題銀計一十七元九。賴若清捐付妝神銀十元。李仲禄捐銀二元。協生堂捐銀一元。
以上捐收計銀六千三百三十六元。除收費外尚不敷銀(空缺)。
董事:高正陽捐銀(空缺)。孫有全捐銀(空缺)。陳純熙捐銀(空缺)。
光緒二年歲丙子陽月竣工,衆紳董仝住持僧廣益敬立。
這次捐款共計收入6336銀元,數量之大,範圍之廣,前所未有。捐款首先開列與銅山島有關的各級軍政文武官員,從總兵、提督、參將、遊擊、督理厦門税務、銅山口税務、詔安場、白石場、銅協中軍、漳潮分司、安溪學、千總、把總到外委、額外、掛號、稿科、圖掛查、查河、哨長、書吏、兵目等下級吏役,大概50人上下,捐款超過532元。其次靖海輪船,是福建省一艘川航於閩台之間的巡海緝匪及轉運糧餉軍火鹽斤的近代輪船,帶有準軍事武裝性質,計有守備、千總、管輪、二副等7人,及練兵、水勇38人,共捐款55.1元。這兩部分人員比以往的軍官階層範圍人數都有所擴大,但捐款不到600元,不足此次捐款總額的1/10。緊接靖海輪船捐户之後的是台灣捐户,共捐款566元,可分爲兩部分:駐台灣各口副將、遊擊、督司、守備、中軍、把總等軍官11人,捐款60餘元;郡城三郊捐款180元,值得注意的是,4家乍浦商行捐款200元,應該是從事乍浦與銅山、台灣之間三角貿易的商行。碑末還單列“收本港商船户在乍浦抽厘公銀一千零五十三元六”。
接着順序開列:口實叻、上海、寧波、潮州汕頭、詔安、香港、澎湖、饒平南澳、雲霄、五都、本銅(山)、本港商船等“捐户”。銅山本地鄉紳同知高正陽、陳醅良、陳德千暨貢生、生員、監生十餘人,率領上百户當鋪商家搆成本地信衆的中堅,共捐款528元。詔安、雲霄、五都及饒平、南澳捐户是銅山傳統的近鄰熟客,澎湖不到10家商號船户捐款超過60元,標誌着銅山與台、澎日益密切的經貿聯繫。北起上海、寧波,中經潮州汕頭,南扺香港、口實叻(新加坡),是銅山新興的南北交通航綫。銅山共25家商船公司,捐款超過1195元。銅山在乍浦、寧波等商埠還設立商船公會抽收厘金。加上“收本港商船户在寧波抽厘公銀一百四十二元零三分”。單是銅山商船及其在乍浦、寧波抽厘捐款,合計2390元有餘,超過全部捐款6336元的1/3,徹底顛覆了銅山駐軍長官一直獨佔銅山關帝廟修建捐款鰲頭的傳統結構。
“雍正以來,銅山發展成爲商業化傾向十分鮮明的社區”,“在歷史進程中,軍户社群泯滅了身份認同,改變了既有的文化模式;非軍户社群也改變了自身原有的文化傳統。這從關帝信仰圈的嬗變可以看出:原來作爲軍户社群信仰的對象演變成如今銅山全島崇拜神”。銅山自明洪武二十年設所防倭,“至崇禎甲申二百餘年,休養生息,户口繁庶,無桑麻之樂,而有魚鹽之饒,士弦教民殷富,科甲聯登,是亦海島之勝區也”到清末,銅山關帝廟的社會功能由衛所軍户官兵守護神逐漸向商業漁航守護神轉化,完全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