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温州市在非物質文化遺産(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上取得了顯著成果,擁有衆多的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特别是泰順縣在非遺領域的表現尤爲突出。然而,當前温州市在非遺技藝的傳承、産業鏈完善、展示整合、現代化營銷以及與旅遊的融合上仍存在一些挑戰。爲了進一步挖掘非遺的文化價值和經濟潜力,提出了“非遺+”的五個方向:加强非遺的傳承,推動非遺與産業的結合,優化非遺展示方式,創新非遺營銷策略,以及深化非遺與旅遊的融合。這不僅有助於激活非遺文化的魅力,更能推動鄉村振興和實現共同富裕。
【關鍵詞】非遺傳承;非遺産業化;非遺營銷;非遺旅遊融合
近年來浙江省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有關部門在保護與傳承非遺技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温州市有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録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34項,省非遺項目145項,市非遺項目747項(保護單位918個),整體項目數居浙江省前列。目前我市共有國家級傳承人37位,省級傳承人206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733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基地63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基地172個。在全市各縣區中,泰順縣非遺項目數量、種類居全市之首。泰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急需保護的非遺名録1項、國遺項目6項、省遺項目15項、市遺項目102項、縣遺名録142項。有國家級傳承人3人、省級16人、市級58人、縣級161人,省級傳承基地6個、市級19個、縣級18個。通過調研瞭解到,當前我市非遺技藝傳承不力、産業鏈不完善、展示較爲分散、營銷方式傳統、與旅遊融合不够等問題。挖掘非遺特色文化,寫好“非遺+”五個方面的文章,激活非遺文化魅力,實現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
一、做好非遺+傳承
非遺文化是人類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通過民間自發“師徒制”傳承方式方式外,仍需開拓其他傳承方式。要探索出高校、地方政府、非遺傳承人的合作新模式,温州東方職業技術學院在這個領域已經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一是引進非遺傳承人進校園,將非遺技藝“手把手”地傳授給青少年學生,弘揚非遺傳承人工匠精神,從而使非遺進入下一代視野。二是開發非遺教材或讀本,不僅可讓傳統文化通過文字物化並流傳下來,也可成爲學生學習用書;三是設立非遺選修課,在廣大有條件的高校推廣並開設非遺課程,引導學生選修該類課程,使其成爲素質拓展的載體。在理論傳承及高層次人才培養上,還可以依託當地高校如温州大學民俗學等相關學科,共建政校企合作載體,加大理論研究與創新。弘揚非遺傳承人工匠精神。
二、做好非遺+産業
非遺有其獨特的文化内涵,應以當下人們的新需求爲導向,將其文化内涵融入到産品開發與設計,形成集開發、生産、銷售於一體的非遺全産業鏈。通過伴手禮、日用品等形式,讓非遺産品要走進百姓人家。開發産品時要打上非遺印記,在産品及其包裝上下功夫。在産品設計上,盡量輕小而精美,便於携帶;在包裝上,既體現文化内涵,又體現環保緑色,讓包裝成爲文化的體現與載體。此外,還可以將非遺文化融入到當地特色農業中,提昇相關農産品的附加值。泰順縣擬推出“順禮”系列品牌,大力打造具有高辨識度區域品牌。此外,福州市的國家級非遺茉莉花,除了花茶外,還研發果子、精油、手工皂等産品,同時還推出了研學活動等。這些打造非遺産業鏈的做法都值得借鑒。要依託各縣市區文化研究中心及重點企業,推進並帶動理念及産品創新,從而構建本地非遺全産業鏈。
三、非遺+展示
非遺源於鄉村,與古時候村民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目前大小鄉村建立了相關非遺展示館,也由此導致規模較小、分布散。鄉村有關部門組織開發了文創産品,但展示在村裏文化禮堂或黨群服務中心等,不便及時向大衆遊客展示。在各縣市區的歷史文化街區或重點景區,集中設立展示、體驗、銷售於一體的展館,吸引更多遊客加入體驗隊伍,讓更多的非遺産品展現給遊客,形成相應集聚效應。例如,泰順在著名景區廊橋文化園内推出國家級非遺提綫木偶表演、廊橋展示等項目,讓遊客一次性體驗這些泰順非遺項目的文化魅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人們對非遺的認知度,也可以擴大非遺知名度。例如,福州市三坊七巷是著名歷史文化街區,也是人們到福州打卡並去之地。在這條街區上,就設立了福州非遺展示館,陳列了福州茉莉花、油紙傘等福州文創産品,通過這個“窗口”講好“福州故事”。
四、非遺+營銷
創新營銷方式,引入互聯網+理念。疫情很大程度上已經改變了人們消費模式,綫上購物已成常態。針對價值比較低的消費類産品,利用抖音等綫上互聯網+平台,將場景體驗引入直播,擴大影響力與知名度。目前綫下實體店主要提供遊客體驗感,而後續的消費與購買都可以通過綫上平台。建議創建非遺産品“雲端商城”或“微店”。同時,在綫下店鋪櫃檯上,能提供其産品歷史文化的介紹,以及公衆號或微信號,爲客人後續購買提供方便。在泰順廊橋文化園裏有一家直播室,既做泰順縣非遺文化額展示,也做當地土特産的直播營銷,將非遺文化通過互聯網+平台向廣大遊客進行傳播。
五、非遺+旅遊
文化融入旅遊,才是真正的“詩與遠方”。只有發揮文化之長,借文化之力,將文化有機融入旅遊業,才是發展之道,致富之路。立足非遺文化資源,綜合開發非遺+旅遊項目。例如泰順縣非遺項目衆多,有陳列爲主的廊橋、以表演爲主的木偶戲、以體驗爲主的米塑等。因此,要將非遺融入到旅遊中,可以在綫路上、住宿上做足文章。一是要合理發揮非遺資源優勢,規劃設計非遺主題的遊覽綫路。突出非遺文化主題,讓遊客體驗到當地非遺文化魅力,促進遊覽、研學、體驗等多種方式有機融合。二是吸引外來資本,大力發展非遺主題的民宿或酒店。提供良好的旅遊基礎配套,解决旅遊留不住而經濟帶動不足等問題。泰順縣雲嵐牧場,既爲遊客提供集現代農業牧場觀光、體驗、娱樂於一體的休閒場所,又爲遊客提供以泰順非遺爲主題的民宿,入住遊客可在民宿内體驗扎染、栀子花手工皂製作等非遺項目,同時還可以在夏季的夜晚去鄰村觀賞滿天的螢火蟲。可見,在民宿或酒店裏提供非遺體驗項目,可以大大地提昇遊客的體驗感與參與感。
共同富裕,是新時代的重要命題,也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要求。做好非遺+五大文章,借文化之力,帶動本地産業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大有可爲。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