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持續推進海峽兩岸經濟融合是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三資合力”模式的功能、特點及具體操作方式,並討論了其在鄉村振興戰略、基層供銷工作以及兩岸經濟融合中的重要意義。以四川省瀘州市爲例,詳細分析了瀘州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通過“三資合力”模式,即社資、村資與台資的合力,推動供銷工作,從而擴大資源渠道、放大賦能紅利、加大創新力度並壯大民族經濟,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推動兩岸經濟融合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兩岸經濟融合;鄉村振興;“三資合力”模式;供銷合作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對台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新時代黨解决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持續推進兩岸經濟融合是重要的對台工作,也是兩岸不斷實踐創新的重要領域。爲配合鄉村振興戰略,2023年四川省瀘州市提出的“三資合力”模式探索出一條推進供銷工作、賦能鄉村振興的新型發展模式,有助於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並推動兩岸經濟融合。本文對該新模式予以介紹和總結。
一、背景
當前對台工作方向,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和新時代黨解决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增强“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中央對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是實踐創新的指導方向。2023年5月9日的對台工作會議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表示,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推動對台工作高質量發展。”
黨和國家對台灣同胞投資采取的保護和鼓勵政策是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保障。1994年通過的《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在2016年和2019年兩次修正。2019年國台辦等部門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其中規定“台灣同胞可申請成爲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申請符合條件的農業基本建設項目和財政項目”。2021年國台辦、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出台《關於支持台灣同胞台資企業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舉措》(簡稱“農林22條措施”),在農地林地使用、融資便利和資金支持、投資經營、研發創新、開拓内銷市場等方面提出具體支持措施。其中規定“鼓勵台灣同胞和台資企業發展鄉村特色農業、現代農産品加工業、鄉村休閒旅遊等鄉村産業,參與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供銷合作社可以成爲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新型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的爲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有着悠久的歷史、光榮的傳統,是推動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供銷合作社要牢記爲農服務根本宗旨,加快成爲服務農民生産生活的綜合平台,成爲黨和政府密切聯繫農民群衆的橋樑紐帶,努力爲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二、内容
“三資合力”模式是四川省瀘州市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實踐創新舉措。供銷合作社在該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瀘州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是瀘州市人民政府參公管理事業單位,旨在通過“三位一體”的功能定位,聯合統籌生産、供銷、信用等農業生産過程中的要素和環節,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提高組織化程度,提昇發展水平,增强競争能力。吸引台資加入可以擴展供銷合作社的合作對象,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的合作領域。
(一)功能
一是擴大資源渠道,在供銷社原有“三社融合”模式基礎上增加台商元素,吸引台商的資金或技術加入供銷社經營鏈。
二是放大賦能紅利,台資或台企先進技術的加入有多贏效果,不僅可以放大賦能,還能增加各方紅利。
三是加大創新力度,“三資合力”模式既是對鄉村振興和供銷工作的模式創新,也是對兩岸經濟融合工作的模式創新。
四是壯大民族經濟,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經濟,“三資合力”模式有助於推動兩岸資金、技術與市場的融合發展,共同壯大民族經濟。
(二)特點
一是“三資”,在社資與村資之外,加上台資,既是擴大投資資源渠道,又是促進兩岸經濟融合。
二是“三贏”,要讓供銷社、農民和台商三方獲利,放大瀘州經濟增長的紅利效應。
三是“三動”,將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功能都調動起來,盡快實現農資經營轉型昇級和供銷兩端暢通對接。
四是“三興”,在“土、特、産”三個字上做好文章,振興鄉土資源、特色産業和産業集群。
(三)操作
“三資合力”模式的具體操作是:社資强服務、暢流通,村資重保障、夯根基,台資注活力、育主體。充分調動三方資源的内生動力和外在活力,激發供銷社爲農服務和暢通雙向流通的優勢。
社資專注於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參與産品種植生産的各個環節或某個環節,打通産品從農村到城市的渠道,起到橋樑紐帶作用。
村集體在資産管理、勞務組織、聯繫農民、政策宣傳等很多方面做好基礎保障工作,爲社資台資在農村的活動創造良好氛圍環境。
台資充分發揮資金資源和技術理念的優勢,專注於豐富當地産品結構和産品品種,以更多資金壯大市場主體,用先進技術理念改良和培育産品,爲助推鄉村振興的注入外部活力。正如習總書記指出的“發展特色産業,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我們也要積極引入台資和台農技術,跳出瀘州做産業,結合瀘州的資源禀賦與台灣的生産要素,共同壯大中華民族經濟。
三、意義
在2023年4月四川省瀘州市正式提出“三資合力”模式後,瀘州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制定了實施辦法和績效評估意見,台商關注度較高,市政府通過“品酒論竹”招商推介會等形式,在短短兩個月内取得明顯成效,一批從事農業和文旅産業的台商積極參與該模式,10餘家企業簽署或即將簽署合作協議。
“三資合力”模式是新時代兩岸經濟融合的實踐創新,是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目前尚在起步階段,諸多政策舉措還在摸索之中,實踐效果也還有待時間檢驗,但這一大膽嘗試無疑是力争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推動兩岸經濟融合之間搭起一座互通的橋樑。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模式創新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在中央的政策指引下,2023年3月2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關於做好2023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 加快推進農業强省建設的意見》。
在四川省的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中,明確提出要“創新鄉村振興投入機制”、“擴大農業開放合作”和“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三資合力”模式是瀘州市供銷合作社在服務鄉村振興的已有成果與經驗基礎上提出的新方式,是在“三社融合”發展模式基礎上、積極引入台資、助推鄉村振興的模式創新,是“創新鄉村振興投入機制”的新設想。
“三資合力”模式是將對台經貿合作與瀘州市供銷合作社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結合起來,推進農業對外開放合作園區和基地建設的一種新嘗試,支持培育農産品出口和本地龍頭企業的新舉措,擴大農産品投資和銷售的“擴大農業開放合作”模式創新。
“三資合力”模式重點是要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加快發展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通過引入台資支持供銷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等各類主體開展以農業生産托管爲重點的社會化服務,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創新。
(二)基層供銷工作的模式創新
近年來,瀘州市率先探索出“供銷合作社+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三社融合”發展模式,形成“農民得實惠、集體得效益、供銷得發展”的“三贏”格局,開拓了一條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壯大的新路子。瀘州市供銷合作社服務鄉村振興的已有成果與經驗爲進一步創新模式、拓展空間、優化資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資合力”發展模式是瀘州市供銷合作社服務鄉村振興的進一步創新,契合中央推動産業振興政策中的深挖“土特産”思路。2023年第6期《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文章《加快建設農業强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出“各地推動産業振興,要把‘土特産’這3個字琢磨透”。
“土”講的是基於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利用瀘州特色農産品就是在開發龢利用鄉土資源。“特”講的是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發展特色産業,要跳出本地看本地。引入台資和台農技術,就是跳出瀘州做産業。“産”講的是真正建成産業、形成集群。强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産業全鏈條昇級,增强市場競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是供銷社打造運營新模式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方向。
(三)兩岸經濟融合的模式創新
地方經濟工作實踐是推動兩岸經濟融合創新的沃土。在推進兩岸經濟融合與開展對台經貿合作方面,四川省瀘州市已經推出過多種政策措施:一是大力招商引資。編印了對台招商引資服務指南,通過微信公衆號向廣大台商台企推送。並積極組織外出開展對台招商活動,三年進行12批次,邀請台商台企來瀘考察9批次,新註册台企3家。二是全力推動台企項目建設。三年協調推動在瀘台企共增資3.3億元,創匯641萬美元。三是積極引導台資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成功創建“川台農業合作示範基地”1個,“川台鄉村振興合作試驗園”1個,農業産業基地2個,藥用玫瑰示範種植園和藥用萱草示範種植園各1個。“三資合力”模式是四川省瀘州市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不斷向基層下沉的創新性舉措。
在已有的“三社融合”發展模式基礎上,積極引入台資,將對台經貿合作與瀘州市供銷合作社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結合起來,通過“三資合力”模式助推鄉村振興,這也是原有“三社融合”發展模式的昇級版。這種模式讓台商在大陸投資時與當地供銷社及農户利益更密切地捆綁在一起,更容易激發當地利益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維護台商投資利益,是兩岸經濟融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實踐創新。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