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運用閩台鄉建鄉創政策實施集鎮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近年來,福建省成爲了台灣設計師等登陸創業的首選地,利用台灣豐富的“社區總體營造”經驗等,推動福建鄉村和集鎮的全面發展。本文介紹了福建省自2018年起出台的包括資金補助、項目拓展、機制創新等政策措施,首創閩台鄉建鄉創陪護式服務,支持台灣建築師和文創團隊參與鄉村建設;通過對平潭北港村、三明小焦村、泰寧際溪村、閩清梅城印記、青礁院前社、羅源起步鎮等案例分析,揭示了閩台鄉建鄉創團隊在美麗鄉村建設、傳統村落保護、集鎮環境整治等領域的實踐探索及推廣應用效果,並提出要繼續推動閩台鄉建鄉創合作,助力鄉村振興和兩岸鄉村融合發展。

  【關鍵詞】閩台鄉建鄉創;台灣設計師;陪護式服務;鄉村振興;兩岸融合發展

  一、引言

  新時代海峽兩岸融合發展,大陸鄉村振興戰略爲台灣設計師打開未來之窗,閩台一水相連兩岸咫尺,地緣和情感的聯結讓福建成爲台灣同胞登陸創業首選地,福建既有天然優勢也擔負重要使命,以兩岸同根的福建鄉村爲載體,以兩岸互補的鄉建鄉創爲抓手,以兩岸融合發展目標爲依歸,推出怦然心動的惠台政策和方興未艾的鄉建鄉創願景,導入有台灣鄉建經驗的專家人才,打造閩台鄉村示範樣板爲福建鄉建鄉創出謀劃策,不斷探索閩台青年融合發展新路,共同描繪鄉建鄉創美麗藍圖,打造閩台融合“第一家園”。

  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自1960年開始,從“人、文、地、産、景”等角度發展出一套利用社區文化資源、貼近社區需求、啓發社區創意的政策推動方式,經歷了三十多年整合,積累了豐富經驗,改造工作暫告段落,出現了因地域狹小導致設計師在島内發揮才能的機會變小,而大陸有着廣闊的鄉野田間,有無盡他們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台灣團隊用“設計之眼”發現福建鄉村之美,觸動了設計師的創作靈感和施展才華的願望,吸引越來越多的台灣建築師和文創團隊入閩,合作項目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拓展到集鎮環境整治、農村社區建設、鄉村文創和産業培育等諸多領域。閩台鄉建鄉創項目在全國率先聘請台灣青年專才擔任社區營造師,首創“兩岸建築師聯合駐村計劃”,爲台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和創業就業的成長空間,也爲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二、福建省首創閩台鄉建鄉創陪護式服務

  (一)全國首個省份出台兩岸鄉建鄉創合作交流支持政策

  爲鼓勵台灣人才參與福建鄉村振興,2018年始,福建省陸續出台《關於鼓勵台灣建築師來閩參與鄉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深化閩台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若干措施》等通知,在全國率先建立以鄉建鄉創爲主題的兩岸合作機制。通知明確福建村鎮建設相關項目均可引進台灣建築(或文創)團隊開展駐村陪護式服務,推出的惠台政策和鄉建鄉創建設指南,給了台灣團隊明確、具體、重要的指引方向和行動準則,兩岸建築師借鑒台灣社區營造經驗,探索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設計下鄉”模式。

  2018年福建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會同省台港澳辦、省財政廳發佈《關於鼓勵台灣建築師來與鄉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省級補助項目10個,每個合作項目補助50萬元;合作範圍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傳統村落保護利用。

  2021年發佈《深化閩台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省級補助項目增加到100個,合作範圍拓展到集鎮環境整治、新時代農村社區建設、城市管理、産業培育、文創等多領域。

  2022年發佈《深化閩台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若干措施的補充通知》,考慮疫情影響,適當放寬補助項目的申報要求,鼓勵成效突出的縣鄉村繼續委托台灣團隊開展服務,及時兑現優惠政策。

  2022年發佈《福建省閩台鄉建鄉創合作管理規定的通知》,2023年發佈《福建省集鎮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意見》。

  自2018年至2022年底,已有100多支台灣建築師團隊、300多名台灣鄉建鄉創人才,開展閩台鄉建鄉創合作陪護式服務已達280多個村(不含厦門),覆蓋全省80%以上縣區,累計安排1.13億元資金補助了226個項目。

  (二)配套創新機制和模式:

  1、機制創新:全國首創兩岸鄉建合作全過程閉合服務機制。以往,閩台兩地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技術規範有明顯差异,台灣團隊入閩初期“兩眼一抹黑”、無從下手,找項目、辦手續、溝通協調等各方面舉步維艱,承接的項目小而零散,服務費用缺乏保障。2018年後,福建省住建廳采取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省青年建築師協會,成立台灣專委會,整合台灣來閩鄉建鄉創人才庫、聯合駐村項目庫,帶領台灣團隊從前期的田野調查到項目運營管理,爲台灣團隊提供全過程輔導服務,設立“海峽建築師家園”,在台北、平潭、泰寧、厦門、漳州等地設立服務站點,建立省市縣住建系統三級服務網絡,實現閩台鄉建鄉創合作全過程閉合服務,確保政策有輔導、項目有信息、合作有對接、落地有跟踪、問題有協調。

  2、模式創新:全國首創兩岸建築師聯合駐村模式。由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幫助台灣團隊匹配大陸協作團隊,建立緊密型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台灣團隊在總體創意、文創設計、社區營造等方面優勢;大陸團隊在規範解讀、施工圖設計、資源對接方面的優勢,聯合駐村、優勢互補、經驗互鑒,有效提昇實施效率。

  三、閩台鄉建鄉創實現成果與推廣應用

  (一)成果案例

  案例1:台灣青年設計師林智遠團隊進駐平潭北港村

  平潭第一個以在地特色文化“石頭”爲靈感,並成功將平潭“石頭”創造出有IP價值的,就是台青林智遠2016年創辦的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率領兩岸青年鄉村旅遊運營團隊創建出來的。團隊一直爲兩岸青年搭建鄉村就業、創業的良好平台,榮獲“福建省級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稱號。開設北港村第一家民宿,輔導帶動村莊村民共同發展,現已被打造成集民宿、文創、餐飲爲一體的聚集地,村莊常住人口從250人到900人,民宿、旅遊收入都是從零開始,發展到約98家2100萬元,有30多位台胞常年在此生活工作。林智遠本人被授予“福建省勞動模範”稱號。目前,團隊服務擴大到平潭多個村莊以及福清、漳州、湄洲島等地, 並持續探索“民宿運營+台創基地”爲導向的産業振興之路。林智遠2017年海峽論壇期間參加汪洋主席主持的台胞代表座談會。

  案例2:台灣設計師蔡幸爵團隊進駐三明小焦村

  自2019年起,台灣蔡幸爵團隊以小蕉村千年古窑歷史爲基石,打造陶文化主題文創村,構建兩岸青年學術交流平台,每年引入50—100位台灣畢業實習生來閩實習實訓,發揮所長,助力福建鄉村振興。在台灣團隊的打造下,小蕉村榮獲:國家森林鄉村、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福建省新農村社區樣板、福建省金牌旅遊村、福建省生態文化村、福建省新農村建設先行村、福建省平安先行村、明台融合發展示範村、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村,三明市文明村等榮譽。

  案例3:台灣上趣開新張欣頤團隊進駐泰寧縣際溪村

  台灣張欣頤團隊打造“耕讀文化”鄉村旅遊示範樣板區,獲得“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目前年度遊客量達到12萬人次。張欣頤獲邀赴北京參加國慶70週年活動和慶祝改革開放40 週年大會,設計運營的耕讀李家稻田咖啡館,成爲“閩台美麗鄉村交流中心”,舉辦跨越海峽鄉建論壇等活動, 被授予“閩台鄉創孵化基地”。

  案例4:台灣橙翔團隊駐點閩清梅城印記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團隊創辦人曾芝穎於2022年海峽論壇期間參加台胞代表座談會,分享在閩參與鄉建鄉創心得。團隊發揮自身人文特長,爲鄉村提供文化挖掘、業態策劃招商、地景設計、品牌策劃、文創設計等全流程陪伴式服務。閩清縣梅城印記街區已入駐台灣特色餐飲、非遺等16家,餐車24輛,常態化開展梅城印記週末集市活動、週末集市攤位約200個,單月營業額曾達到2100萬元。在團隊牽綫下,閩清縣梅城印記街區與台灣大稻埕特色街區結成“姊妹街區” 促進兩岸青年交流,互相吸納活化經驗,提昇特色産業。

  案例5:台大李珮珍院前好時光團隊進駐厦門市海滄區青礁村院前社

  引入“先造人、再造物”理念 圍遶“我們變了,村莊就變了” 主題號召村莊小年輕投工投勞整治村莊人居環境,當年的小混混轉變成“上班族” ,其中陳俊雄被聘爲住建部專家。舉辦敬老活動,發動村莊老人參與共建,成立院前濟生緣合作社,村民參股,發展城市菜地、鳳梨酥、陶藝等産業。改造前,這裏是待拆遷村,没有任何收入,産業和遊客量;改造後,院前社年營業額近2000萬,給村裏增加收入500萬,年遊客量約10萬人,至今已有全國23個省市地區、“一帶一路”沿綫42個國家到訪學習。 院前好時光團隊將院前模式推廣至閩西革命老區。

  案例6:台灣建築師吴正隆設計團隊進駐羅源起步鎮

  2021年起駐點羅源起步鎮 一條老街再現古道風華通過調研起步鎮的起源:改造一座古橋、一條老街、四類公共空間完善配套,提煉起步特質,提出“千年古鎮,至美起步,尋根築夢”的改造願景,打造人文氣息濃厚、地域特色彰顯、社區治理有序、振興鄉村經濟的宜居鄉村環境。這個部分我們在下文中予以詳細分析。

  (二)推廣應用

  1、領導肯定加以推廣:閩台鄉建鄉創融合發展模式和經驗做法,得到中央領導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指示推廣。國台辦刊發《福建省引入台灣鄉建鄉創資源助力建設“第一家園”》在全國宣傳推廣,省委辦公廳《八閩快訊》、省政府辦公廳《今日要訊》均進行了報導。

  2、媒體集中報導宣傳:福建省電視台專門製作紀録片《回家的路》和多個短視頻,記録台灣團隊參與福建鄉村振興 “初見”、“築夢”、“融合”、“鄉愁”的心路歷程,通過央視、省電視台、海博TV、今日頭條號、抖音、快手號等進行宣傳推廣,播出1個月,實現總點擊量超5萬次,觀衆規模超5千萬人次。

  3、閩台交流更加深入:幾年來,福建省青建協先後舉辦50多場次論壇,邀請大陸行業專家、台灣知名高校、有影響力 的台灣團體機構開展綫上綫下交流互動和項目對接。一些縣市區還專門舉辦兩岸設計競賽,鼓勵台灣建築師團隊參與。兩岸設計競賽——兩岸青年設計大賽啓動式。平潭舉辦兩岸青年設計大賽,共收到海峽兩岸289份參賽作品, 近700人參賽。晋安區舉辦“海峽兩岸《創意點亮鄉村》民宿設計競賽”,294家兩岸設計團隊參賽。2022年1月25日下午,舉辦閩台鄉建鄉創合作交流沙龍活動,組織9支台灣鄉建鄉創團隊代表進行經驗分享,發佈全省200個閩台鄉建鄉創意向合作項目。

  4、建立新機制:優化提昇閩台鄉建鄉創融合發展政策

  海峽兩岸鄉建鄉創發展研究院,是經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批復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 “支持設立海峽兩岸鄉建鄉創發展研究院,引導台胞台企參與鄉村建設”的意見(閩政 2021 [20]號)設立,並於2022年7月3日召開成立大會。研究院從事兩岸合作交流、政策理論研究、創業人才培養、推動文創産業、城鄉建設、鄉村振興等工作。

  四、結束語

  以歷史文化核心區的保護與再生模式來開展集鎮環境整治,是台灣設計團隊在起步鎮的亮點做法,可運用於鄉鎮環境整治各項工作。項目的結束,不代表鄉建鄉創的結束,台灣設計團隊在完工後依然關注曾陪護過的村鎮,對他們在鄉建鄉創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是一樣提供幫助和建議,已經從單純的甲乙方關係變成朋友的關係,建立起了深厚友誼;未來還要一起做更多事情,讓更多資源流入“我們”的村莊和集鎮。

  中華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建鄉創是新時代的年輕詞彚,我們希望通過兩岸融合的鄉建鄉創項目,運用靈活而富有設計力的鄉村問題解决方案,營造更加美好的鄉村、更加宜居的集鎮、更加興旺的産業,不斷提昇閩台鄉建鄉創合作影響力;進而在兩岸鄉建鄉創伙伴們的共同努力下,爲中國更多鄉村的未來創造出更多新的工作靈感。集鎮環境整治項目我們從起步鎮起步、出發,讓我們一起看見讓集鎮變得更好的更多可能,一起用行動、熱情與理想,一起在鄉村振興中活出絢爛的生命色彩,推動閩台鄉建鄉創項目成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舞台。

  參考文獻:

  [1]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文件(閩建村[2021]2號)--《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公佈“崇尚集約建房”縣(市、區)、集鎮環境整治、新時代農村社區建設樣板創建名單及成效要素(建設指引)的通知》。

  [2]《福建省集鎮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意見》(閩建村[2023]1號)

  [3]《福建省閩台鄉建鄉創合作成效評價辦法(試行)》(閩建村[2022]14號)

  [4]《福建省閩台鄉建鄉創合作管理規定》(閩建村[2022]8號)

  [5]《福建省集鎮環境整治案例指南》(閩建村[2022]10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