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届四中全會提出了“和諧社會”的新概念,廣東省委九届五次全會又提出了“建設和諧廣東”的任務,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舉辦以和諧理論、和諧社會、和諧廣東爲主題的理論研討會,我覺得很及時也很有意義。下面,謹就對和諧社會内涵的初步理解談幾點認識。
一、和諧社會的出現是有條件的
有同志説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對於這點我是十分認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今已走過了56年的光輝歷程。爲什麽現在才提出和諧社會的新概念?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兩條:一條是自從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後,我們黨把工作重點從階級鬥争爲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也就是説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階級與階級鬥争,而變爲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生産力之間的矛盾。這就爲和諧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及完善,這種基礎越築越牢。另一條是從世界範圍看,和平與發展已成爲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大戰一時打不起來,世界各國人民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發展生産,不斷提高自己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正由於此,我們才有了發展和諧社會的條件和空間,這是需要我們倍加珍惜的。因爲,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錯過了良機,真是後悔莫及。如果上世紀50到70年代初我們能認識到這一點,及早抓生産力發展、抓經濟建設、抓社會進步,就不至於搞文化大革命,致使我們的經濟到了崩潰邊緣,並拉大了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距離,這種深刻教訓是值得吸取的。
二、和諧社會是全面的、協調的概念
我認爲和諧社會涉及的面很廣,大的來説涉及到全人類、全世界等,中的來説也涉及到本國、政黨、階級與階層等,小的則涉及到家庭及每個人。通俗的地説它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天文、地理以及天時、地利、人和無所不包。以我的理解從我國目前的情况來説,極需政通人和。黨的十六大對此形勢已作了充分分析與描述:即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國防和軍隊建設邁出新步伐、人民生活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祖國統一大業取得新進展、對外工作開創新局面、黨的建設全面發展。由此看來,和諧社會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消滅剥削,消除兩極分化,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與鄧小平的“分三步走奔小康社會”的思想、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完全一致的。這些指導思想與方針、政策與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具體實踐活動正爲和諧社會作了厚實的鋪墊,這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可見,和諧社會是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並非指的是某些區域或領域的局部發展。即達到了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國内與國外發展要求。
三、和諧社會不等於没有矛盾
我覺得和諧社會是相對於動盪社會而言的,這種社會環境只有在和平年代、建設年代纔可能産生。而在戰火紛飛、家破人亡的年代絶不會出現。但是,和諧社會不等於社會上没有一點矛盾,到處是“風和日麗”、“風平浪静”。和諧社會主要指從總體及主流上説,從不同程度上呈現出安穩、民主、團結、文明、富强的社會氛圍。但它仍然充滿着矛盾與鬥争。并且,這種矛盾與鬥争是不間斷的。我們國家雖如前所述是“充滿陽光”的。但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局勢發生新的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繼續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异,綜合國力競争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没有改變,我們仍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我國改革發展處在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係更爲復雜,新情况新問題層出不窮。例如:隨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在經濟體制發生深刻變化的同時,我國原有的社會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形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具有不同利益傾向和需求的主體、群體、團體、地區、行業等逐漸形成。又例如:我們黨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曆史任務中,面臨着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扺禦風險兩大曆史性課題的新考驗。當然,由於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種具體的利益關係和内部矛盾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解。所以,這些矛盾均屬於人民内部矛盾,並非你死我活與不可調和的,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指出的那樣:“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鬥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没有什麽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四、和諧社會更需要發展
我們知道和諧社會是穩定的、協調的社會,但它並不是停滯不前的社會,它更需要發展,在解决新矛盾、新問題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達到新的平衡點,以此類推,不斷反復,社會才能進步。這與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道理一樣,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没有穩定難以推動改革和發展。但是,改革與發展又是穩定的基礎,只有通過改革與發展才能促進社會穩定。這就是辯證法。也就是説和諧與發展兩者是相輔相成,既對立又統一的。
回顧新中國56年的戰斗歷程,盡管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對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麽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人們公認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昇、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是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是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强的時期。但離完成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奮斗目標及主要任務還相差甚遠。因爲,我們的奮斗目標是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主要任務是:一是堅持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二是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三是抓緊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四是鞏固國防和軍隊建設;五是實行“一國兩制”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六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和搞好對外工作;七是加强和改進黨的建設。對於廣東省來説,黨中央更寄予厚望,明確要求:“廣東要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廣東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地發揮排頭兵作用。”今年,省委九届五次全會又進一步提出我省加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按照建設經濟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會、和諧廣東和實現富裕安康的要求,不斷增强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解决群衆生産生活問題的能力,使執政意識更强化,執政方式更科學、執政機制更完善、執政環境更優化、執政基礎更鞏固。”相信經過幾代、十幾代、幾十代人的共同努力,一個富裕强盛的新中國、一個文明和諧的新廣東將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作者:陳芳芳,係珠江電影制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