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誠實守信 融洽相處──構建誠信友愛的社會
由廣東電視臺製作的電視連續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一經播出,立即産生强烈社會反響。這部輕喜劇以邊拍邊播的形式播放了一百多集,講的是廣州西關一户人家有四個兒子,除了一個娶的是本地媳婦,其他兩個娶的都是外省女孩,小兒子更是在跟洋妞談戀愛。就這樣,生活中的種種誤會、矛盾、笑話自然而然地展開了。老頭子對外來人的固有偏見,二兒媳仗着是正宗廣州人争寵奪愛,南北方的文化衝突交鋒、性格差别矛盾,演化出帶有濃郁的本地特色、時代印記和喜劇氣氛的家庭生活故事。有人形容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鷄同鴨講”。“鷄同鴨講”是一句廣東方言,比喻不同類别的人很難溝通,用這個詞來形容“外來地媳婦本地郎”的家庭,倒是有幾分相似之處。但實際上,他們之間過得很和諧。爲什麽會這樣呢?關鍵就在於他們之間相互信任,相互關愛。這也許就是這部電視劇給我們大家的最大啓示。
在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期,社會變動大,人員流動快,文化交流多,如何使大家相互之間相處得更好,减少矛盾,减少衝突,多些諒解,多些合作,共同建設和諧社會,是我們共同面臨的問題,也是需要我們共同解决的問題。解决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要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努力構建誠信友愛的社會。
一、和諧社會的道德底綫
黨的十六大最早將“社會更加和諧”作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六大目標之一。黨的十六届四中全會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爲黨必須提高的五種執政能力之一。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將和諧社會的特徵概括爲六個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所謂的“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這就十分清楚地告訴我們:誠信友愛,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没有了誠信友愛,就没有了和諧社會。
和諧社會是對整個社會的總體評價,是一個社會的總體特徵。但是,社會是一個大的系統,又由許多子系統所組成,每個子系統在社會這個大系統中都發揮着自己獨特的作用,爲社會大系統的正常運作,各盡所能。因此,和諧社會必然離不開各個子系統的内部和諧以及子系統之間的和諧。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道德的等等子系統,都應該是和諧的。
誠信友愛,是和諧社會的道德特徵,是和諧社會在道德方面的總體要求。進一步説,誠信友愛,是和諧社會的道德底綫。突破了這個道德底綫,和諧社會就失去了道德的支撑,就没有了道德的内容,也就没有了因爲有了道德而存在和發展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就没有了社會的整體和諧,就没有了真正的社會生活。
誠信友愛的主要含義,就是人與人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試想,如果在一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没有了起碼的信任,你不信任我,我不信任你,相互猜疑、相互詆毁,那麽相互之間怎能和諧相處呢?肯定是矛盾没完,衝突不斷。因爲,没有了誠信友愛,就没有了支撑相互團結的共同理念,就没有了和諧相處的共同基礎。没有了誠信友愛,每個人考慮問題時的出發點就會主要是自己的利益,是自己小團體的利益,而不是大家的利益,社會的利益。没有了誠信友愛,每個人思考的主要問題就不是如何與他人合作,共同奉獻社會,而是如何從他人那裏獲取更多的自私利益;不是想着如何幫助他人,有益於社會,而是想着如何騙人、坑人、損人、害人、玩人,如何在社會中投機取巧,實現自己的目的。比如那些生産、銷售假冒僞劣産品的人,那些不給工人工錢的人,那些吹嘘自己打擊别人的人,那些只講大話不講行動的人等等,都是不講誠信的人,没有誠信的人,都是没有友愛的人。結果怎樣呢?也許在短時間内他們發了財,成了富翁,但是,這樣的情况能長久嗎?當然不能。他們舍棄了自己的誠信,等着他們的就是社會和大衆的無情懲罰,或破産,或被繩之以法,甚或被槍斃。姦商不講誠信,終究成不了大事業;貪官不講誠信,終究成爲社會的階下囚。
講誠信友愛,就是尊重他人,尊重規則,尊重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本準則,就是主動將自己融入社會,參與社會,成爲社會的一個有價值的因素,成爲社會運動中的一支有生力量。大家都講誠信友愛,都主動加入社會,就能發揮1加1大於2的作用,就會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這樣的情景中,社會才會是和諧的,我們才能給這樣的社會以“和諧社會”的稱謂。
二、人際交往的基本紐帶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被困在陳國和蔡國交界處的荒郊野外,一連七天都只能吃菜羹。子貢用自己的財物换來一石米,顔回和子路開始做飯。但子路在打水時發現顔回從做飯的甑裏抓了一些米放在嘴裏吃了。他非常氣憤,便問孔子:“仁人君子到了逆境中是不是會改變自己的氣節啊?”孔子回答説:“如果改變了氣節,他就不是君子了。”子路將自己看見的事實告訴孔子,但孔子説:“我相信顔回是個君子,他這樣做,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孔子叫來顔回説:“我剛才夢見忘父了。如果食物乾净的話,我想去祭祀一下。”顔回立即説:“不行!剛才有塵埃落到飯裏,扔掉食物是不對的,於是我就抓起來吃了。”孔子説:“我相信顔回,不是從今天開始的啊!”他接着對其他學生説:“應當相信的是眼睛,但眼睛有時仍然不足以信賴,應當憑藉的是心,可心有的時候仍然不足以憑藉。弟子們記住吧,瞭解一個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啊!”
這雖然不是一件什麽大的事情,但却説明瞭一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一定要以信義相交,真誠相待,應當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而不要隨便懷疑他人。在儒家看來,這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最基本的要求。雖然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却反映出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因爲,人的行爲是人的思想和觀念的外射,是以實際的行動表現着的人的思想和觀念。哲學家黑格爾説:人不外是由他的一系列行爲所搆成的。其意思也就是説人的本質就表現在人的行爲裏,人在自己的一系列行爲中表現出自己的相對穩定性,而這就是人的本質。在這個意義上,人的現實生活,就是人的現實本質。
人的存在與發展,最深沉的基礎就是生活;没有了生活,就没有了人的真正的存在與發展。爲了所謂的存在與發展而舍棄生活,人就成爲了工具;因爲有了生活而去追求更好的存在與發展,這就是人自己的目的。而誠信友愛是真正生活的基礎、保证,只有建立在誠信友愛基礎之上的生活,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生活,真正有價值的生活。
没有了誠信友愛,生活就會失去目標,失去動力,失去依託,失去品位。夫妻之間没有了誠信友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愛情,就不會有真正的婚姻幸福。父子母女之間没有了誠信友愛,就不會有真正的親情,就不會有真正甜美的父愛母愛,以及子女對長輩的愛戴。鄰里之間没有了誠信友愛,就不會有真誠實際的相互關照,俗話所説的“遠親不如近鄰”也就失去了價值。同事之間没有了誠信友愛,就不會有真正的團結合作,就不會有真誠的相互幫助。社會成員之間没有了誠信友愛,就很難見到援助的手,很難得到温暖的愛。
可見,誠信友愛是和諧社會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際交往的基本紐帶。在一定的意義上,正是因爲有了誠信友愛,和諧社會生活才真正成爲可能,才真正使可能成爲現實。没有了誠信友愛,便没有了個人的幸福生活,便没有了充滿情趣的和諧社會生活。
三、互信友愛的社會氛圍
孟子的母親爲了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避免孟子受到不良環境的不良影響,曾經不厭其煩,三次搬家。雖然損失也不小,但孟母覺得,只要對孟子一心學習有用,再搬多一次家都值得。孟子也很争氣,努力學習,終於成爲戰國時期的偉大思想家。他繼承了孔子的學説,並進一步發展,後人稱他爲孔子之後的“亞聖”,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代表人物。這就是流傳久遠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見,社會環境對人的成長、對社會的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包括社會結構、人群分佈、思想觀念、行爲方式等一切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起來,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政治、文化體制也逐步建立起來,並不斷完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以及社會整體的進步與發展,使得中國越來越强大,在國際社會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有的人對“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給予了狹隘的理解,把它變成了“以經濟建設爲一切”,過分强調經濟的作用與價值,以經濟作爲衡量成功與否、價值與否的最終甚至是唯一的標準。只追求經濟目標、經濟效益、經濟收入,至於追求的手段、途徑是否合法、合理、合情,是否有利於社會進步與發展,他們則根本不予考慮,甚至覺得是多餘的。在他們看來,誰有本事挣錢,誰就是英雄;誰擁有令人羡慕的財富,誰就是“老大”。拜金主義、經濟至上主義、唯經濟論、經濟决定論等等,就是他們的價值觀。在這種價值觀指導下,他們不講信譽,不講信用,出爾反爾,一日三變,惟利是圖,投機鑽營,爾虞我詐,利令智昏,什麽誠信,什麽友愛,在他們那裏根本找不到踪影。
雖然這些人只占社會人群的極少數,但是他們對社會進步與發展的破壞作用却非常大。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使得當前社會生活中誠信的程度不高,友愛的程度不够,甚至出現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社會主義信念危機、對改革開放信心危機、對黨和政府信任危機”的“四信危機”現象。由於這種現象的存在,使得人們對該信的東西不敢信,不該信的東西又亂信,不少人處於“迷茫”之中。如果聽任這種現象繼續蔓延下去,那我們的人民就會失去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精神支柱,就會失去作爲整體的中華民族精神。這肯定很危險。
正因爲如此,加强誠信友愛教育,營造誠信友愛的社會氛圍,對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於全體公民的有序生活,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是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深刻理解誠信友愛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道德基礎,是生活在和諧社會中的人們所必備的基本素質,使大家共同樹立誠信友愛的價值觀,瓦解失信失義的價值觀,從而以誠信友愛的價值觀作爲自己行爲的指導,作爲評價事物的標準,作爲人生選擇的指南。
二是幫助人們從不正確的價值觀中解放出來,用誠信友愛的價值觀作爲利器,同不正確的價值觀作堅决的鬥争,使廣大民衆做捍衛誠信友愛價值觀的勇士,做反對不正確價值觀的鬥士。
三是教育人們爲建設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道德力量,做出自己應有的道德努力。建設和諧社會是大家共同的希望,但關鍵是要大家都積極行動起來,做誠信友愛的實踐者、維護者、發展者,從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作爲整體的社會利益,作爲整體的人民群衆的利益。
可見,加强誠信友愛教育、營造誠信友愛的社會氛圍,是時代進步的需要,是人民群衆實現自己利益的需要,是實現和諧社會建設的現實需要。
營造誠信友愛的社會氛圍有許多工作要做,也需要全體人民都做。因爲它不只是某一段時間内的工作,而是經常性的工作,不是某一些人的工作,而是大家共同的工作。當前,營造誠信友愛社會氛圍的途徑與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建工程。黨的十六届四中全會的决定,在談到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時指出:加强思想信念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强、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消除封建主義殘餘影響,扺禦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這就明確提出了“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的戰略任務。爲了落實這個戰略任務,廣東省文明委决定從2005年開始,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在全省範圍内開展以“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爲主題内容的現代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養,爲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道德保证。
二是倡規範。當前,最主要的就是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强、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這20 個字的基本道德規範,之所以被稱爲是基本的,是因爲它既包含了傳統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體現了時代精神、時代特色,是對社會主義道德精神的科學概括和高度凝練,是每一個公民都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爲準則。通過宣傳教育,使這些基本道德規範深入人心,深入人腦,成爲全體公民自覺遵守和實踐的道德規範。
三是講“三德”。就是要大力加强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社會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職業道德的主要精神就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通過大力加强“三德”建設,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良好社會氛圍和人際關係,培養良好的社會道德品質和社會文明風尚。
四是樹典型。運用典型力量,抓好示範引導,這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方法。實踐證明,先進典型是時代的先鋒,社會的脊梁,群衆的楷模。一個好的典型,就是一面好的旗幟,指引一個好的方向。深圳一名歌手名叫叢飛,多年來,他用自己的收入先後資助過100多位學生,讓他們安心學習,其中一些已經學有所成,在工作崗位上發揮着積極作用。現在,他身患癌症,甚至治病的錢都緊張,但他並不後悔,而是依然保持樂觀,希望自己康復後繼續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他的行爲感動了許多人,他也被評爲2005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在運用先進典型的同時,我們也要運用反面的典型。通過對反面典型的剖析,告訴人們反面典型的錯誤在哪裏,問題的關鍵在哪裏,如何避免反面典型所犯的錯誤。事實説明,反面典型往往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教育意義。
五是造輿論。在信息時代,誰掌握了輿論的主動權,誰就擁有了社會的發言權;輿論具有極其重要的先導作用。我們要建設和諧社會,就一定要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不斷增强引導輿論的本領,掌握輿論工作的主動權。自1993年中央電視臺引進第一部韓劇《嫉妒》開始,韓劇在中國的熱度就一浪高過一浪。僅2002年,中國國内電視臺就播放了67部韓國電視劇,播放次數達到了316次。韓國電視劇大都以普通人的生活爲描述對象,用細膩而檏素的手法再現韓國的精神風貌。特别是在内容上,韓劇注重倫理道德與人文精神的培養,它所表現的生活狀態,或者輕鬆幽默,或者焦慮傷感,都真實而親切,使觀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劇中的人物就在自己的身邊。韓劇大受歡迎,即使消耗人們很長時間,觀衆也不嫌煩。這説明,社會上的人們對那些宣傳誠信友愛價值觀的文藝作品有一種内在的渴望,對文藝作品中所描寫的那些誠信友愛的故事有一種内在的模仿衝動。如果我們的各類媒體,都堅持團結穩定鼓動、正面宣傳爲主,大力營造誠信友愛的媒體輿論環境,那我們的社會就會减少許多矛盾,社會和諧的質量和等級,都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六是重行動。誠信友愛氛圍的營造,一定要落實到人們的實際行動中。没有行動,總是漂浮在觀念和意識的層次,終究不會産生應有的效果。將誠信友愛的道德要求,變爲自己堅定的道德信念,這是道德觀念“内化”的過程。通過這個“内化”的過程,人們成爲有誠信友愛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人。但更爲重要的是將這個“内化”了的道德要求,進一步“外化”爲自己的道德實踐,使自己的道德實踐成爲“外化”存在着的道德觀念,也就是使自己的道德實踐更好地體現誠信友愛的道德精神。我們經常説,精神文明建設,重在創建,説的也就是這個意思。近年來,人民群衆結合各自的工作實際和生活實際,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創造出許多新的形式,新的内容,使誠信友愛的道德要求成爲越來越多人接受的道德規範,越來越多人實踐的道德理想。我們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及時有效地總結人民群衆的創新經驗,科學地提煉和昇華其中的精神,並及時有效地推廣普及,引導鼓勵人民群衆進行更多更有價值的創建活動,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更加和諧。
總之,誠信友愛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也是我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和諧社會的道德底綫,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紐帶。在當前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努力營造誠信友愛的社會氛圍,對於構建誠信友愛的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而營造誠信友愛社會氛圍的途徑和措施,主要就是建工程、倡規範、講“三德”、樹典型、造輿論和重行動。
(作者:董玉整,係廣州醫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