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和諧家庭: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一、問題的提出

  如果説,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浩大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那麽,我們可以這樣説,和諧家庭將是這項系統工程的重要内容。常言道: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强調了家庭之於社會的重大意義和作用。具體來講,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它自始至終都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家庭與社會的關係可以概括爲如下三點:

  第一,家庭是人類最早社會關係之一。在人類歷史上,家庭關係和生産關係是并存統一的。隨着私有制産生,階級的出現,國家的形成,家庭才逐漸變成從屬的社會關係。盡管這樣,每個人生於斯,長於斯,個人正是從家庭走向社會這一廣闊舞臺的,家庭不僅承擔着人口即生命的生産再生産,而且也是個人與社會聯繫的中介。

  第二,家庭是基本的社會群體。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家庭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是以婚姻關係和血緣關係爲紐帶,性别角色分工明顯,代際角色分界清晰,成員較少且面對面交往,具有穩定性、連續性、持久性。作爲基本社群,家庭爲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是人們早期社會化的場所,在家庭撫養教養的過程中,接受有關習性、習俗,傳遞文化價值觀念等,實現從生物人到社會人的轉變。

  第三,家庭也是基本的社會制度。包括婚姻制度,生育制度在内的家庭制度被認爲是一切制度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社會制度之一。作爲家庭制度,不僅保证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而且通過人類家庭生活的規範化,比如,它規定了結婚的年齡、條件、配偶的人數、家庭成員中各種角色的責任、義務和各種家庭關係的模式,使家庭生活有章可循。

  從上述家庭與社會的關係中,我們不難看出,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同樣地,和諧家庭也是搆成和諧社會的基石。

  二、“家庭”對於中國人的獨特意義

  和諧家庭之所以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十分重要,還因爲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庭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從歷史上看,“家本位”伴隨着中國封建社會綿延二千多年,搆成了中國傳統倫理的核心内容。與西方社會强調“人本位”不同,“家本位”它在個人和家庭的比較中更重視家庭,强調家庭的利益、家庭的生存、家庭的意志和家庭的發展,並以個人服從家庭(潘允康著:《社會變遷中的家庭──家庭社會學》,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377—378頁。)。這種“家本位”强調血緣關係、裙帶關係,以血緣的親疏,姻親的遠近,來劃定個人的利害關係。

  此外,“家本位”在中國傳統社會結構中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最基本特徵之一就是“家國同構”,即家庭──家族與組織結構方面的共同性。中國的社會倫理、國家倫理是從家庭──家族倫理演繹而來的,中國“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中,親緣占三,而且君臣、朋友關係也是由親緣關係推論出來的(馮天瑜等著:《中華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7頁。)。誠如樑啓超所言:“吾中國社會之組織,以家族爲單位,不以個人爲單位,所謂家齊而後治國是也。”(樑啓超著:《新大陸遊記》、《飲冰室合集·專集》第5册。)

  從心理文化上看,家庭對國人來講,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和萬事興”、“妻賢夫禍少”這些古語早已家喻户曉,深入人心。“親如一家”、“賓至如歸”、“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等衆多成語都充分表達了家庭的親和力和凝聚力。不久前,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分别率領訪問團赴大陸,許多場面令人難忘,但最令人感動的,還是“兩岸一家親”、“常回家看看”這類的題詞和標語,和連戰與宋楚瑜家人祭祖的情景,以及他們和數十年來未謀面的親人們歡聚一堂的温馨但略帶傷感的場面。

  由此可見,家庭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國人對家庭的獨一無二的感受和認識,使得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家庭文化建設佔有極其重要的一席,也就是説,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和諧家庭。

  三、構建和諧家庭所面臨的挑戰

  1989年聯合國通過决議將1994年定爲“國際家庭年”,並將每年的5月15日確定爲“國際家庭日”,希望以此確認家庭作爲社會重要基礎的作用,同時也希望加强世界各地對家庭的關注。2004年在聯合國紀念“國際家庭年”10週年之際,在卡塔爾多哈召開國際會議,會議通過《多哈宣言》,呼吁國際社會重視和支持家庭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在當今家庭面臨着各種衝擊的情况下,無疑家庭要承擔起更多更大的責任。那麽,構建和諧家庭遭遇到哪些挑戰呢?

  第一,是對傳統一夫一妻制的挑戰。一夫一妻制是當今世界流行最廣的婚姻制度,是人類婚姻制度由低級到高級演化進步的結果。盡管傳統的一夫一妻制有許多的弊端,但是迄今爲止人類尚未找到比它更好的選擇,它在人類進行人口生産再生産,以及撫養教育孩子,增進男女親密關係方面仍然擔任着主要的角色,從而體現出它内在的最符合人類人性的本質。

  目前對傳統一夫一妻制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1.非婚同居增多。調查顯示,非婚同居者由年輕人發展到中老年人,從大衆明星人物到普通百姓,遍及社會各界各階層。如今社會輿論對非婚同居普遍持寬容態度,加之法律爲此無能爲力,從而大行其道。非婚同居者過着準夫妻生活,却無夫妻之名分,它不僅困擾着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而且由於法律的缺位,導致非婚同居者權利和義務之間的失衡。

  2.婚外戀急劇增。調查表明,婚外戀是當代婚姻的頭號殺手,大多數婚姻正是因爲配偶一方“外遇”而導致解體的。婚外戀劇增的主要原因,與當今人們社交圈的擴大,男女之間交往增多,和人口流動頻繁,夫妻雙方或一方自律的减弱,以及人們對婚姻態度的轉變等有着直接的聯繫。

  婚姻是家庭的基礎,婚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核心,婚姻的變化乃至解體,使家庭主軸從傳統的親子這一縱向關係,轉向現代的夫妻這一横向關係過程中,家庭顯得格外地脆弱,而營造和諧婚姻,則成爲構建和諧家庭的重中之重。

  第二,非傳統家庭的大量出現,也使得構建和諧家庭産生新的難題。這些非傳統家庭主要包括單親家庭、再婚家庭等。這些年來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導致了兩個直接後果。一是,單親家庭增多。單親家庭由於子女缺乏父愛或母愛,從而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陰影。另外,離婚後,當事人情緒的低落、經濟的壓力,使單親家庭同健全家庭相比,須經受更多更大的困擾。二是,再婚家庭增多。再婚家庭與初婚家庭最大的不同在於,有前夫或前妻的參照對比的因素影響,尤其是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親生子女與繼子女之間的關係處理問題,對再婚家庭影響較大。

  第三,家庭衝突,主要是家庭暴力的增多成爲引人注目的社會現象。家庭暴力是和諧家庭的勁敵,也是家庭不和諧的主要表現。

  顯而易見,家庭和諧與否,具體表現爲家庭失序、家庭衝突乃至解體,直接影響到構建和諧社會。假如和諧社會需要一系列社會指標來測量,那麽,家庭和諧與否無疑是其中的最重要、最主要指標之一。

  四、構建和諧家庭的要點

  當代家庭面臨的種種挑戰,更説明瞭構建作爲和諧社會的基石——和諧家庭的重要性。我們認爲,構建和諧家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加强家風建設和家庭美德建設。家風,又稱“門風”,我國著名的倫理學家羅國杰把“家風”總結爲:“一種由父母所提供並能身體力行的,用以約束和規範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是一個家庭所長期培育和形成的一種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家庭倫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體現。”很顯然,一個家庭的“家風”如何,直接影響到每個家庭成員的成長發展。良好的“家風”就象保持高度警惕的哨兵,隨時監督、抑制和約束家庭成員的不良欲望和行爲。良好的“家風”是搆築反腐倡廉的一道重要防綫,也是防止領導幹部“職務犯罪”和青少年犯罪的有力保障。

  (二)倡導建立學習型家庭。學習型家庭是與時俱進的家庭,能够不斷跟上時代步伐,探究新事物,掌握新知識,使家庭永遠保持生機勃勃的原動力。學習型的家庭是相互促進的家庭,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等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勉勵,取長補短,形成良好的學習風尚。學習型的家庭是不斷汲取家庭科學知識的家庭,努力掌握心理學、教育學、家政學等相關知識,調節好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等家庭關係。學習型的家庭是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

  (三)提高婚姻家庭生活質量。和諧幸福的家庭離不開高質量的婚姻家庭生活,其中包括營造文明有禮、勤儉持家、誠實守信、自强進取的環境,豐富的家庭生活的樣式和内容。只有這樣才能保证家庭的長治久安,保證婚姻家庭的穩定度、和諧度,並有效地降低離婚率。

  (四)正確處理好私德與公德的關係。家庭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之一,但是這種家庭和諧不能也不應該建立在損害社會公德,損害公共利益基礎之上,那種爲謀一家之利的私德,而損害公共利益之公德的做法,勢必導致徇私枉法,瀆職舞弊,貪污受賄的横行。因此,在提倡尊重個人、尊重家庭隱私、尊重私德的今天,更要大力提倡和宣揚社會公德,並以此來協調、促進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並行發展。

   (作者:鄭 晨,系家庭期刊集團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副編審)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