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淺談廣州市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
殘疾人作爲一種特殊的弱勢群體,全國大約有6000萬,其中視力殘疾的有877萬人,肢體殘疾的有1100萬人,廣州市約有25萬名殘疾人士,他們的社會參與程度是和諧社會的主要指標。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前提和基礎,無障礙設施建設體現了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懷與關愛,也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序。
一、廣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基本情况
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包含物質和人文兩個層面的内容。其中物質環境的無障礙建設主要是指城市的道路、公共建築物和居住區的規劃、設計和建設要方便殘疾人通行和使用,包括盲道、緣石坡道、盲人過街音響裝置、人行天橋昇降梯、昇降平臺、無障礙電梯、殘疾人沐浴間、無障礙厠所、殘疾人專用停車位、盲文站牌等。人文層面的無障礙是指營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社會環境,消除社會排斥、實現殘疾人社會交往和社會參與的無障礙。其中,無障礙設施建設爲殘疾人朋友走出家門,走向社會提供了硬件上的安全和便利,而全社會“無障礙”的人文氣氛則是殘疾人朋友真正融入社會的關鍵所在。
廣州市無障礙設施建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2001年以來,廣州市創建“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2002年成爲全國首批12個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市之一,並以此爲契機,進一步加快了全市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工程。根據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2004年《無障礙設施建設簡報》數據,截止到2004年12月,廣州市主要道路進行無障礙建設和改造110條,建成無障礙道路707.8千米,占主要道路總長的80%;緣石坡道11827個;鋪設盲道568.53千米;設置公交車站等候區提示盲道173條;盲人過街音響信號裝置68套;建設無障礙人行天橋、地道20座;設置無障礙標誌牌3092塊。
廣州市的無障礙建設走在全國的前列,經過三年的創建工作,於2004年6月取得了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頒發的“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的稱號並於2005年通過了國家的“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市”驗收。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廣州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的立法較晚,但發展速度快、無障礙設施的相對數量較多。
廣州市的無障礙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制度與法規滯後、無障礙設施計與管理不够專業化和科學化、設施使用率低等。此外,相對於殘疾人無障礙的硬件設施建設,殘疾人無障礙的社會環境建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視。以上問題也普遍存在於其他城市的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之中。
二、影響廣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社會因素分析
影響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社會因素主要包括制度法規、無障礙設施的設計與管理、殘疾人對無障礙設施的認識度與使用率與公衆意識等。
(一)制度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立法方面,廣州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的立法相對較晚,政策剛剛出臺,還不完善。2002年廣州市無障礙設施建設才開始納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内容。管理方面,廣州市對無障礙設施的管理力度不足,無障礙設施被擠占、損壞的情况時有發生。例如,一些路上停靠的車輛、買賣的攤位佔據了導盲帶:有的盲道成了停車場,有的甚至被污染或破壞;有的坡道變成了自行車、摩托車、小車車道。
(二)無障礙設施設計與管理的專業化程度有待加强。到目前爲止,我國還没有在大學裏設置有關殘疾人無障礙設施設計的專門學科,開設的相關課程也較少。由於缺乏專業人才,導致設計不够專業。在廣州,電梯帶有語音提示的垂直電梯却不多。由於缺乏整體性的無障礙建設規劃,廣州的無障礙設施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主要地段和繁華場所,而且大多是附屬在其他工程中配套完成的,因此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不能滿足殘疾人出行的實際需要。此外,無障礙設施的管理者缺乏系統性的專業培訓和工作指導。
(三)殘疾人對無障礙設施的使用率有待提高。無障礙設施在設計和管理上的不完善、社會排斥的客觀存在以及殘疾人自身的心理因素,加之缺乏宣傳和使用培訓,使得殘疾人對無障礙設施,特别是新型、高科技的無障礙設施的認識度和使用率都較低。這無疑是資源的巨大浪費。
(四)公衆意識有待進一步培養。公衆對無障礙環境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够,主要表現在公衆對無障礙設施的基本知識瞭解甚少,甚至相當一部分無障礙設施工程施工和監理人員對無障礙設施的有關知識也很缺乏。全社會尚未形成關心殘疾人、爲殘疾人朋友提供幫助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社會氛圍。
三、加强廣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應從制度、專業能力、殘疾人參與、公衆意識等方面進一步加强廣州市無障礙的環境建設,爲殘疾人朋友平等參與社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加强制度建設。無障礙設施的建設與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一環扣一環,涉及面很廣。無障礙設施被擠占、損壞、另做它用的問題,應引起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强城市管理是當務之急。目前尚没有具體的部門對此類事件負責,應盡快從制度上制定相關法規、明確管理部門,對無障礙設施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防止和杜絶損害、侵佔無障礙通道現象的發生。
建議建立“無障礙建設責任追究制”,對涉及到無障礙建設的城建規劃、設計、審批、施工、監理、驗收和使用等環節嚴格把關;同時建立常設的投訴渠道,接受公衆投訴和監督。目前,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選聘了60名義務督察員,檢查和監督全市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工作,及時反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種公衆監督模式值得推廣。
(二)提高專業人士的專業能力。西方國家的大學建築係將無障礙設計作爲建築設計師的一項基本功,開設多門相關課程並設有碩士學位。我們也應在建築設計和城市規劃等相關專業的學生中强化無障礙意識,並積極開設和開展有關無障礙設施的課程和科學研究,以提高我國無障礙設計的專業水平。 對於負責使用和管理無障礙設施的工作人士,首先要加强他們的服務意識,樹立對待殘疾人的正確觀念,並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使他們掌握專業知識,熟練操作無障礙設備。
(三)提高殘疾人的參與能力。政府、大衆傳媒、殘聯、社區等組織應加强宣傳,把新的無障礙設施介紹給殘疾人朋友,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對殘疾人朋友進行無障礙設施的使用培訓,使他們能够正確使用現有的無障礙設施。加强殘疾人群體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的話語權,組織聽证會,爲殘疾人提供建言獻策,參與决策的機會。同時,鼓勵殘疾人朋友充分利用輔助自己外出的無障礙設施,走出家門,更多地參與社會生活。加强殘疾人交流與獲取信息的無障礙建設,例如,影視節目打上字幕、開播更多的手語節目、圖書館開設盲人有聲讀物室、博物館及旅遊景點開設語音和手語解説服務等,增加殘疾人參與公共文化生活的機會,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四)樹立公衆全新的殘疾人觀。應從學校、社區到全社會,向公衆宣傳和普及無障礙的基本知識,進一步提高公衆對無障礙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强公民道德建設,促進公衆保護無障礙設施的自覺性,使愛護無障礙設施成爲人們自覺遵守的社會公德。
充分發揮志願者隊伍在無障礙環境建設中的作用。廣州市共有助殘志願者服務工作機構517個,其中助殘志願者人數達l0萬多人,志願者可以在無障礙設施現場進行宣傳示範,擴大公衆對無障礙設施的認識和瞭解,營造助殘氛困。同時,還可以幫助殘疾人學習使用無障礙設施。志願者隊伍更是一支宣傳隊,通過他們的志願服務將關愛殘疾人的理念撒播到全社會。
增强社會融合,在全社會樹立新的殘疾人觀,這是消除殘疾人社會排斥的前提。因此,我們應該用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科學的觀念,正確認識殘疾人和殘疾人問題,從而樹立起以“平等·參與·共享”爲核心内容的新殘疾人觀。廣泛意義上的“無障礙”,不僅僅包括殘疾人日常生活和交流溝通上的便利與暢通,還包括在就業機會、社會福利與服務、社會事務等方面的平等參與和共享。
(作者:鐘 瑩 李映芬,係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