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貫徹省委省政府《意見》努力構建和諧番禺
黨的十六届四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放到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相並列的突出位置,號召全黨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這是一個具有時代性、戰略性的重大决策。廣東省委省政府適時提出了構建和諧廣東的决策。最近,省委省政府頒發了《關於構建和諧廣東的若干意見》。我們認爲,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構建和諧廣東的若干意見》,就要從社會轉型、體制轉軌時期中國的實際出發,從區域的實際出發,以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研究新情况,解决新問題,正確處理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的一些重大關係,着力構建和諧番禺,争當構建和諧社會的排頭兵。
一、正視番禺在城市化進程中不和諧現狀,深刻認識構建和諧番禺的重要意義
番禺在“珠三角”經濟圈中擁有一定的發展優勢,概括來説主要體現爲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海外資源,是番禺擁有的先天優勢;第二,廣州城市“南拓”以及亞運項目的落户,是實現番禺快速城市化和跨越式發展的動力優勢;第三,番禺擁有港口、地鐵、火車站和完善發達的各級公路網絡,使番禺區作爲區域交通樞紐的優勢地位也將得到進一步提昇;第四,番禺已具備良好的工業基礎和規模,奠定了産業發展的先發優勢;第五,番禺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加上兼具“山、水、城、田、海”的資源和風光,這將賦予番禺强大的發展潜力,儲備持續發展的後發優勢;第六,大學城的建立,科技三項資金的投入,博士後工作站的建設等,也爲番禺區未來發展提供所必須的人才優勢。
可以這麽説,番禺自2000年撤市建區以來,已打造成爲廣州現代化大都市新中心城區爲戰略定位的番禺,5年來日益成爲廣州實施“南拓”戰略的風水寶地的番禺。大學城、地鐵、快速幹綫、深水港等大手筆恢宏建設,使番禺成了廣州乃至華南地區的新居住區和商貿密集區、珠寶加工和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中心、國際工業采購中心、星海文化中心、廣州市南部的交通中心,初步構建起廣州新中心城區的基本架構。從此,番禺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快速城市化的新紀元。番禺改革先行一步,與此同時,番禺區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各種矛盾也在束縛着番禺進一步的發展:第一,生産要素處於相對劣勢,主要表現爲土地利用率不高,供需矛盾突出;産品技術含量不高,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日益明顯;用工成本和用地成本上昇;勞動力素質偏低,現有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尤其缺乏高素質的經營管理、科技、國際化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第二,工業競争力總體水平偏低,主要是傳統工業比重偏高,處於産業鏈的中低端,盈利能力不强,企業生産經營體現在本地的增加值少;工業集中度低,工業集聚發展滯後,分工協作關聯度不强,缺乏有規模、上檔次、高效益的工業園區;産品附加值低,工業效益不盡理想;内源型工業發展不足,對外資的依賴程度較大,自主增長能力不强。於是,一些社會問題、社會矛盾表現更爲突出。
我們正視番禺在城市化進程中不和諧現狀,目的是爲了更深刻地認識構建和諧番禺的重要意義。
(一)城市化進程中,實現充分就業是構建和諧番禺的基本要求。
和諧社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協調和配合。其中,實現充分就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番禺區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番禺區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方式隨着經濟發展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體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農業爲主的番禺縣,農民的就業形式主要是農業耕作。第二階段:撤縣建市,番禺開始向工業化過渡。這個時期,鎮辦、村辦工業如雨後春笋般涌現,村村點火,户户冒煙,農民離土不離鄉,成爲當時經濟發展和就業的主流。第三階段:撤市建區,工業化和城市化一方面造就瞭高度發達的城市,另一方面也因高强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大量徵用農村土地而催生了一個數量激增的特殊群體——農村富餘勞動力。由於用人制度的改革,過去那種深受農民歡迎的征地農民轉爲國家職工的就業安置辦法已隨着就業市場化的發展而轉爲“貨幣補償”,並按政策補償貨幣一次性發給農民。這樣一來,農民的就業安置就成爲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一難是農民的就業觀念存在誤區。農民對就業的期望值高,人人都希望有收入較高、相對穩定而又條件較好的崗位,并且大都將這種要求寄望於政府,等政府來解决。二難是農村富餘勞動力勞動技能普遍較低,大多數人並無一技之長,增加了轉移就業的難度。
充分就業已經成爲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難題。這要求我們把解决就業問題當作構建和諧社會的頭等大事來抓。於是,番禺區委、區政府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認識當前番禺區農村勞動力嚴峻的就業形勢,實現充分就業。
隨着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時也出現了城鄉及地區差距擴大、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等問題。所有這些差距和不協調的問題,從表面上看是利益的多與少的問題,但實質上是就業機會的問題。現實的各種社會矛盾可以説都是由就業機會不公平引起的:城鄉和地區的差距在於就業機會的差距,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在於就業機會的不均等,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原因也在於國家重視經濟投入而忽視了社會、文化的發展。近年來,番禺區委區政府提出要把積極擴大就業、努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理順分配關係、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作爲維護群衆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其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多種途徑,但不能不説就業才是最好的保障;理順分配關係要求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産要素分配有機結合起來,而就業是按勞分配的基本前提;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不僅要求多投入物力、財力,更要求多投入人力。此外,我們還應創造各種條件積極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和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提高就業者和再就業者的工作能力和技能。因此,所有這些解决措施無不與就業有直接的關係。
(二)城市化進程中,正確處理利益關係是構建和諧番禺的根本保证。
利益是構建和諧番禺的核心。社會轉型時期的社會矛盾,主要表現在利益的矛盾。以利益而論,構建和諧番禺,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係是構建和諧番禺的根本保证。
近年來,番禺區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遇到了一些涉及利益關係的問題,隨着各種利益關係的調整不斷深化,衝突和矛盾也日益增多。一種是因拆遷只能得到相應的貨幣補償(如屬違章建築,則連補償也得不到),這類人抗拒情緒大,想保住既得利益或争取額外的補償。另一種是以務農爲主、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缺乏謀生手段的農民,因征地拆遷失去土地而陷入困難的境地,在没有解决他們的實際困難之前,怨氣較大。還有一種是另有目的、居心不良之人,提出一些有悖於現行政策的主張,以圖在農村直選中勝出等。此外,還有一些如“外嫁女”等也希望重新獲得利益分配,增加瞭解决問題的難度。近年來,番禺區加大了對社會各項事業的投入,加大了扶貧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對“三農”的扶持力度。2004年番禺區落實農村政策的“二十八條”(即《關於進一步加强新時期“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更是體現了區委、區政府爲民辦好事、辦實事,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係的决心。
(三)城市化進程中,正確處理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是構建和諧番禺的關鍵。
建區5年來,番禺發展迅猛而穩健,變化顯著而深刻。全區生産總值由2000年的273.97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470.94億元,同比增長15.3%;工業總産值1065.98億元,增長16.2%;完成税收102.9億元,增長20.8%;地方財政收入27.24億元,增長30%;農業産業化、農業基礎設施及水利建設總投入達3億多元;免征農業税及農村税費改革補貼、困難村補貼總額約6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423元,增長8.5%。全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上了新的臺階;固定資産投資由2000年的84.06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287.2億元,增長近三倍,城市化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然而,在城市化進程中,適應都市型經濟的城市建設和第三産業發展滯後,大物流、大商業圈的發育不充分,要素市場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於是,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所引發的各種變化是空前的,對社會問題的觸及也是深層次的。一是思想認識不足。“南拓”戰略的實施、城市化進程的急劇推進,在許多問題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認真地探討、研究現實問題。二是亟待解决的社會問題紛至沓來。由於規劃、用地、環保政策以及大城市生産力布局的調整,原來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已完全不適應城市經濟發展的要求。城市化急劇推進,但社會問題的解决却是漸進的,很多相對分散的矛盾和問題要在短期内解决,難度非常大。
和諧社會,是一個全面系統的目標,僅靠經濟的增長,無法支撑起一個人民所向往的全面的小康社會。因此,我們必須把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作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實現社會各個方面的和諧發展。要堅决克服在經濟建設上捨得投入,而在社會事業發展上無所作爲的傾向,要切實把社會事業的發展放到重要位置,與經濟建設一同部署、一同推動、一同檢查、一同落實,促進經濟建設與科教文衛、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各項社會事業的協同共進。
隨着廣州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番禺現在又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區委、區政府又適時提出緊緊圍遶建設廣州現代化新中心城區的目標,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轉型,增强地區核心競争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我們提出的所謂跨越式發展,就是依託“南拓”戰略的澎湃動力,提前跨過低效益的經濟量變積累階段,越過以大量消耗資源爲代價的增長模式,早日走到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來。
(四)城市化進程中,正確處理激發社會活力與維護社會穩定的關係是構建和諧番禺的重要内容。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既充滿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會。在城市化進程中,正確處理激發社會活力與維護社會穩定的關係,爲和諧社會建構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一方面,我們要通過改革,激發社會各階層的創造性活力,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保持社會生機和活力的前提下謀求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始終做到“活而不亂”。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和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調整引發的社會矛盾,避免體制轉軌、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矛盾的激化。要自覺把社會和諧作爲穩定工作的最高目標,堅持以和諧指導穩定工作,以和諧檢驗穩定工作,切實解决影響社會穩定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要重視矛盾調處和化解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和諧社會,首先體現爲社會的穩定而有序。要維護社會的穩定和有序,除了加强思想和素質教育之外,針對番禺區的實際,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第一,深入群衆,溝通和群衆直接對話的渠道。一切矛盾和衝突,其實質是利益關係的衝突。第二,敢於面對矛盾,解决矛盾,正確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利益關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發生、積聚和爆發,總有一個過程。矛盾醖釀的時間越長,爆發得越尖鋭,越激烈,解决起來也就越復雜。所以,我們要求將矛盾解决於萌芽狀態。既然矛盾不可避免,與其留待將來解决,不如及早研究,及時解决,這才是對番禺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負責任的態度。第三,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在建設和諧社會過程中,既要以德服人,起好黨員幹部的表率作用,使群衆信服、擁護,又要加强法制教育,嚴明法紀。只有群衆知法守法,秩序才能變好,社會才能穩定,和諧番禺才能建設成功。
二、貫徹《構建和諧廣東的若干意見》,健全和諧番禺的若干機制
認真貫徹《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構建和諧廣東的若干意見》,努力把番禺建設成爲“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番禺。省委省政府頒發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構建和諧廣東的目標?,提出了構建和諧廣東的七大機制,這對我們構建和諧番禺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我認爲,構建和諧番禺,重點在於它的文化機制、發展機制、公平機制等方面。
(一)構建和諧社會,提昇番禺文化機制。
番禺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諧的番禺應該是社會資源兼容共生的社會,是社會結搆合理的社會,是行爲規範的社會,是社會工作運籌得當的社會。番禺的特色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作底藴,以人才爲支撑,打造番禺文化平臺。建設文化强區是番禺區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一項主要任務和系統工程,是全面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和區域綜合競争力的重大舉措。
番禺從撤市建區定位爲現代化大都市新中心城區之日起,如何提昇文化品位、打造其城市魅力,成爲番禺區委、區政府的重大議事課題,也成爲番禺人民的共同關注的熱點。番禺不僅是冼星海的故鄉,也是廣東音樂和嶺南畫派發源地。在盤活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凸顯具有區域個性的文化優勢、拓展“文化古邑、水鄉新城”的感召力上,番禺以人才和設施爲支撑,實施文化基礎、文明創建和文化産業三大工程,打造星海藝術文化品牌、嶺南民俗文化品牌、生態旅遊文化品牌、城市商貿文化品牌等四大品牌,樹立文化番禺新形象。
1.揚“星海精神”,着力打造星海藝術文化品牌。星海精神,如汩汩流淌的鮮紅血脈,深深地融入番禺人的奮鬥軌迹和心靈成長之中,成爲番禺人民的精神符號。番禺區人民弘揚“星海精神”,充分發揮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故鄉、廣東音樂發源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建設一批以“星海”命名的文化設施,如星海廣場、星海圖書館、星海文化藝術中心、星海路和星海青少年宫。今年番禺區委、區政府利用冼星海誕辰100週年的契機,舉辦以“星海”命名的系列活動,製作一批星海題材的力作。通過多種形式,着力打造在國内外具有較大影響的星海藝術文化品牌。星海藝術節已經在番禺舉行了五届。以後每年,番禺都將開展以星海爲主題的星海作品音樂會、合唱節、研討會、民間藝術、書畫展覽等文化交流活動。隨着星海文化作品系列、星海品牌文化紀念品系列的不斷挖掘、開發,星海藝術文化品牌聲譽日隆。
2.塑“嶺南形象”,着力打造嶺南民俗文化品牌。番禺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藴藏着豐富的嶺南民俗龢民間藝術資源,加大番禺區内嶺南民俗龢民間藝術普查、保護、搶救、利用、開發的力度,實施品牌帶動戰略,番禺區委、區政府重點扶持發展廣東音樂、嶺南畫係、沙灣飄色、沙涌鰲魚、沙坑醒獅、潭山飄色、黄閣麒麟、民間曲藝、凌邊乞巧、鹹水歌、“三雕一彩一綉”等民俗民間藝術品牌,重點結合沙灣、石樓中心鎮建設,加大沙灣飄色、舞獅舞龍、廣東音樂、沙灣小食等品牌保護、開發力度,保護修葺安寧西街古民居群的古建築遺址、留耕堂、三稔廳、寶墨園、三善古廟群及其内部的木刻、磚雕、石雕、灰雕,并且扶持民間藝術家龢民營文化藝術企業,進一步做好餘蔭山房的保護開發工作,整合周邊環境,建設民俗特色街。
3.樹“個性意識”,着力打造生態旅遊文化品牌。有效整合各種旅遊資源,打造番禺旅遊的整體品牌形象。番禺區委、區政府按照資源的空間組合關係、區位與交通條件、旅遊功能層次的地域結構,突出重點,優化組合,由北向南呈三大輻射圈層、六大旅遊組團、六個重點景區的總體格局,形成緑色旅遊走廊。改造和優化以大型人文旅遊景區爲特色的北部旅遊區,建設以生態環境爲特色的南部旅遊區,强化市區的組織中心功能,着力加强海鷗島、香江野生動物園、長隆夜間動物世界、蓮花山、寶墨園、廣州鰐魚公園等重點景區的建設改造。同時,啓動城市林帶林區工程,建設廣州南部的“翡翠長廊”。如推出“星海故鄉行”、“嶺南文化游”等新的文化旅遊綫路,建設若干個文化旅遊功能區,完善旅遊服務網絡和配套設施。此外,加大旅遊配套服務,扶持番禺薑撞奶、蒸藕粉等一系列飲食品牌,繼續辦好番禺美食節,做好做大飲食文化品牌,全力打造生態旅遊文化品牌。一批極具特色的番禺旅遊項目也日趨成熟,已經成爲“廣州游”不可或缺的重頭戲。
4.抓“南拓機遇”,着力打造都會商貿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番禺作爲廣州新中心城區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綜合交通匯集區和商貿集散地的優勢,利用大學城、地鐵、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及南沙大開發等“南拓”項目帶來的機遇,依托地鐵三號綫、番禺廣場地鐵站和漢溪地鐵站、廣州新火車站等主要交通樞紐,番禺區委、區政府科學規劃,配套建設商貿文化設施,促進文化與商貿融合互動,發展科教産業、商貿業和物流業等相關産業。並把番禺廣場周邊區域和地下納入規劃範圍,加大商貿文化設施建設,開展主題鮮明的商貿文化、特色商貿和旅遊活動,把廣場文化、商貿文化、旅遊文化等融爲一體,着力打造集文化娱樂、運動休閒、旅遊購物於一體的番禺廣場商貿文化品牌。番禺抓住廣州新火車站建設的契機,配套建設新火車站周邊商貿文化設施和産業市場,努力營造商貿文化氛圍。重建易發商業街,以易發商業街爲中心點,帶動周邊商業環境的全面改造, 全力打造一個商業聚集點, 使之成爲番禺的文化、休閒、商業、娱樂一體化的步行街,從而推動番禺商業的發展。
(二)提高城市發展的承載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新番禺。
建設高品位的文明城市、文化城市,提高城市發展的活力和承載力,是建構和諧社會的重要表現。和諧社會是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建構和諧社會,必須健全發展機制,其關鍵就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按照廣州市未來新的市中心城區的規劃,結合2010年亞運項目的落户番禺,我們要統籌規劃,精心組織,完善各項城市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因此,番禺的城市發展規劃都要考慮和諧社會的要求。第一,拉疏城市的空間布局,以南區、東區的新區建設促進舊市橋城區的環境改造和交通治理。第二,以市橋河水系整治爲重點,加强番禺區水環境的治污清淤還清工作。第三,充分開發現在的城北公園,將其建設成一個結合青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展館和體育公園等文體要素的星海文化功能區。第四,以貫穿南北的景觀大道爲軸綫,把我區的旅遊景點、歷史人文景觀串活,充分展現番禺的文化韵味。第五,啓動西區運動、旅遊景觀帶的建設,以子子崗的開發爲一着棋子,盤活大夫山、市橋河、滴水岩一帶的旅遊資源。第六,以嶺南畫派和廣東音樂爲主題,打響餘蔭山房和沙灣古鎮的文化品牌,抓好海鷗島生態公園和十八羅漢公園等的文化旅遊景觀建設。第七,大力加强對教育、醫療的投入,大幅提高公共服務系統的服務容量和服務水平,突破其對快速城市化進程的瓶頸限制。通過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打造一個緑色、人文的番禺,這對於提昇番禺的城市形象,增强番禺的城市競争力和發展後勁,建設一個和諧的新番禺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人與社會和諧的新番禺。
實現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兩大支柱。在城市化進程中,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先富與共富的關係,妥善協調不同社會階層、群體和地區之間的利益矛盾,重要的一點,就是建立公平機制。當前群衆對行業壟斷、城鄉差别、幹部特權、收入差距拉大等現象十分不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人與社會和諧的新番禺,要求我們既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市場體制,提高資源配置龢利用效率,又要通過宏觀調控,在二次分配中維護社會公平,建立公平機制。因此,我們要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綜合運用財政、信貸、就業、扶貧開發、法律援助等手段,逐步建立符合和諧社會目標要求的,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和人道主義公平爲主要内容的社會公平保障機制,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民爲邦本,本固邦寧”。堅持以人爲本,促進社會公平與正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建設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秩序,構建穩定和諧的番禺。爲此,番禺區委、區政府將“電子政府”和“陽光政府”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實施政府審批流程再造工程,提高政府審批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同時,大力治理社會治安環境和市場經濟秩序,爲在番禺投資、生活的廣大民衆提供一個良好的政務公開、社會公平的良好環境和生活秩序。
番禺區委、區政府還十分注意妥善處理人民内部矛盾,既注重發揮黨組織與人民群衆密切聯繫的組織優勢,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政治優勢,更注重創新群衆工作方法的運行機制,建立一套確保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繫,始終實現、維護和發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長效機制。
總而言之,以人爲本,構建和諧社會,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是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根本要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長期的戰略任務。構建和諧社會,要從每一個地區、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社會成員做起,我們既要立足當前,又要着眼長遠;既要統籌兼顧,又要突出重點。因此,番禺不僅要在經濟發展方面繼續處於領先地位,而且要在構建和諧廣東方面争當先鋒。
(廣州市番禺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