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抓好三大工程 情係千家萬户——關於番禺區解决農村富餘勞動力再就業問題的探索
廣州大學城、地鐵、南部快速幹綫、南沙大開發……隨着“南拓”戰略的實施,番禺區在面臨大好機遇的同時,由於省、市一些重點工程在番禺的落户和陸續啓動,巨大的征地拆遷等工作壓力也跟隨而來。解决農民轉移後的就業問題成爲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農民就業問題解决得好壞,不僅直接涉及到農民的切身利益,而且還是關係到經濟發展和整個社會穩定的大事。
爲此,全區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個統一認識——抓好農民就業是切實爲農村富餘勞動力提供生活保障的“造血”工程,上下聯動,齊心合力,爲解决農民轉移後的就業問題動腦筋、想辦法、找出路。各部門、鎮、銜都高度重視,進行了許多有效的試驗和探索,通過實施“民心工程”、“情係千家萬户”宣傳教育實踐工程、“技能就業”工程三大工程,情係農民,心係就業,暖民心,解民因,幫助一大批農民堅定再就業的信心,開心走在城市化進程中的陽光大道上。
一、以農民現實需求爲第一信號,以人爲本,把解决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作爲民心工程來抓
番禺區委、區政府領導深刻認識到,堅持以人爲本,是我們在一切工作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也是我們的執政理念和要求。堅持以人爲本。就要着力解决關係人民群衆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解决好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正是以人爲本執政理念在我們實際IJ乍户的具體體現。區委、區政府明確指出,全區各級領導都必須把解决農民就業問題作爲一切爲了群衆、密切聯繫群衆、廣泛動員群衆、緊緊依靠群衆的民心工程,抓好,抓細,抓實。
(一)區委、區政府專門成立了工作領導機構,完善領導幹部包點桂村、聯繫農户的制度,對各鎮(銜、區)工作落實的情况實行定期檢查和監督。並要求各鎮也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實行層級責任制,做到對解决農民轉移後的就業問題,各級都有人想,有人抓,有人負責落實。區委書記徐金海等領導同志曾多次到征地拆遷任務最重的新造鎮,深入農民家中瞭解他們的思想狀况,徵詢他們對征地轉移後就業的困難、想法、意見和要求,做到熟知民情,懂得民心,瞭解民意。在此基礎上,區委、區政府多次在有關會議上對農民就業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强新時期“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了諸如“對能帶動我區優勢主導産業發展,安置本地農民就業100人以上或……等各類區域化生産基地,每年在區財政列支不少於2000萬元進行立項及配套上級項目扶持”、“强化農村富餘勞動力的非農職業技能培訓”、“落實各項扶持就業政策,鼓勵企業優先招聘具有番禺户籍的村(居)民”等政策意見,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工作的一系列保证措施。
(二)在具體工作中,區委、區政府提出並堅持了征地拆遷和農民就業“兩手抓”、兩項工作並行的工作方法。比如,在廣州大學城建設中,區領導帶頭包干到户,一方面向農民做深入細緻的宣傳、教育、説服工作,宣傳建設廣州大學城的目的和意義,宣傳國家有關征地的政策、法律和法規,動員和教育農民顧全大局,引導農民自覺支持和配合大學城的建設工作,同時向農民指明就業的方向和希望,講清就業的出路和途徑,並在穩妥安置好拆遷户以後,立即着手對他們進行崗位培訓工作,幫助他們在較快的時間内找到了就業的門路。農民就業後順心,保证了征地拆遷工作順利。
(三)建立起自下而上、縱横交織的農民就業服務網絡。加强鎮、銜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建立起村(居委會)勞動保障服務工作站,建立和完善了區、鎮(銜)、村(居委會)三級勞動就業服務體系。目前,全區有90%以上的鎮都投入資金建立了勞動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即使有些經濟並不發達的鎮,也都想方設法實施農民的再就業工程,以此來鼓勵農村富餘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産業轉移。區直有關部門也都建立了面向農民就業的服務平臺,爲農民就業縮短辦事流程,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爲保证促進農民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建立了城鄉勞動者就業目標責任制,開通了服務農民就業快速通道,爲農民就業提供服務。他們還把勞動和社會保障向基層延伸,對大學城全征土地農民采取措施解决他們的社會保障問題,探索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制度。與此同時,他們還加强了勞動監察力度,確保企業規範用工,以促進農民就業。
二、以正確的引導爲使命,實施“情係千家萬户”宣傳教育實踐工程,引導農民轉變就業觀念
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步伐對農民原來的生活來源、生活模式和生活習慣都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戰。不斷提高生活檔次和生活水平,是每一個人的必然追求。很多離開土地的農民兄弟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提高生活水平,必須增加收入;要想增加收入,就必須再就業。然而,要真正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工作並不容易,立馬能操起新業的人也比較少。區委、區政府組織專門人員開展調查探訪,分析其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因建設需要而徵用土地使得農村富餘勞動力驟然增多,而一第、第二産業的發展一時尚不能跟上爲他們提供安置就業崗位的需求,在客觀上形成農村富餘勞動力數量隨着徵用土地日漸增多而日益增加。二是目前農村富餘勞動力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較低、年齡偏大等因素,造成了就業高不成低不就現象。三是由於征地拆遷補償,一些農民因爲手中有些錢,産生了小富即安、小富即滿的思想。這些現象在珠江三角洲一帶有很大普遍性,不僅影響了當地經濟的持續發展,而且還帶來社會治安的一些隱患。因此,必須從轉變農民的就業觀念入手,幫助他們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提高素質,開闊視野,讓他們重新找到就業的機會和門路,才能保證人心安定,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轉變農民就業觀念,重在宣傳、教育和引導。爲此,區委、區政府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實施“情係千家萬户”宣傳教育實踐活動。活動主要有10項内容,主要針對農村的實際和農民的接受能力,農民的思想觀念尤其是從業觀等,以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對農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采用農民群衆熟悉的語言、身邊人身邊事,以及群衆喜聞樂見的漫畫、喜劇小品、粤劇等形式,做到春風化雨、潜移默化,真正讓群衆易於接受。在活動中,區有關部門、各鎮村組成宣傳工作隊,落村入户,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宣傳區委、區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强新時期“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宣傳“南田”戰略的實施,爲農民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引導農民樹立市場意識,提高適應社會、適應市場需要的能力;樹立投資意識,提高擴大生産、投資生財的能力;樹立勞動致富、致富光榮意識,克服坐吃補償、小富即安、小富即滿思想。其中,組織的“政策百村行,情暖千萬家”文化大篷車進村活動,更是受到了群衆的熱烈歡迎,活動包括“政策百村行”、“贈書行動”、“文藝下鄉”等内容。表演的4個小品深受廣大群衆歡迎,所到之處都贏得了群衆陣陣笑聲和掌聲。又如充分利用《番禺論壇》節目,實現農民、專家、政府的交流與對話,溝通與互動,回答廣大幹部群衆普遍關心的理論和現實熱點問題,倡導進步思想,反對落後觀念。
與此同時,爲了改善農民的精神文化和休閒生活環境,番禺區、鎮、銜、村都做了大量工作,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陣地建設,305個行政村中,有208個村建成公園,205個村建成文體活動中心,304個村通有綫電視,擁有影劇院l 3間,圖書館20個。並積極利用好這些陣地網絡,切實爲農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糧。
二是利用典型進行教育。注意發現典型,培養典型、宣傳典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農村富餘勞動力中率先就業、創業的身邊人身邊事來宣傳群衆,教育群衆,激勵群衆,最有感召力、説服力、吸引力和滲透力。對先進模範人物,除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廣泛進行宣傳外,還充分運用群衆喜聞樂見的各種文化藝術形式進行宣傳,把他們的事迹編成戲劇、小品、相聲等,在“情係千家萬户”宣傳教育專題晚會上演出和到各鎮巡逥演出。區委宣傳部還專門編輯了《畫説二十八條》、《選好我們的當家人》“情係千家萬户”叢書,通過宣傳典型,激勵農民就業、創業的勇氣和激情,點燃他們的就業、創業的希望之火。
同時,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鼓勵農民再就業,試行對不願就業者扣除部分股份等辦法,鞭策和鼓勵征地轉移農民走上就業、創業之路。引導群衆樹立勞動光榮、“不勞動者不得食”的觀念。
三、以群衆滿意爲工作標準,真情服務,實施技能就業工程,致力於提高廣大農民的就業技能和開闢就業門路
解决農民就業問題,首要的是在於提高他們的就業技能。基於這種認識,我們首先抓了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區、鎮(街)、村(居委會)三級勞動就業服務體系的作用,實行分級負責,面向市場,面向企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免費力農民提供基本勞動技能培訓。區委、區政府提出,争取三年内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5萬人,使每個接受培訓的征地轉移農民至少掌握1—2項非農職業實用技能。各鎮也都根據本地實際,積極主動地開展了就業技能培訓工作。
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解决農民就業問題上獨辟路徑,采取與在南沙投資的大型企業簽訂培訓協議的方式,開展“大廠定向培訓”,由企業根據生産的需要對農民進行專門專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後可以直接進廠上崗。
培訓的目的和效果最終必須落實在就業上。在抓好就業技能培訓的基礎上,注重爲接受培訓的農民辟徑開路,提供就業機會。新造鎮是2004年番禺區征地拆遷工作壓力最大的一個鎮。在征地拆遷工作開始不久,鎮委、鎮政府就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招收了200名協管員,一方面加强社會治安管理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部分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同時,他們還與有關職能部門聯手,多次在谷圍新村召開現場招聘會,組織全區一些有空餘崗位的企業到新村進行現場招聘。他們還組織幹部開展上門服務,及時將各類招工信息送到農民手上,把黨和政府爲他們創造就業的温暖送到他們的心坎上,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鐘村鎮積極探索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出路,出資出人對農村富餘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並組織鎮幹部走銜串户,逐户動員農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開辦了園林緑化、電腦入門、保安管理、物業管理培訓班,參加培訓的200多名學員畢業後,已有半數以上的學員找到了就業單位。
石樓鎮爲抓好培訓工作,專門建立了培訓中心,並撥出專款購買了培訓設備,聘請了培訓教師,免費力全鎮的富餘勞動力進行就業技能培訓。規定在鎮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優先使用本鎮征地轉移農民,同時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關於解决農民轉移就業,推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决定》,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大力扶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鼓勵農民自主創立手工業加工企業和發展以觀光農業爲主題的飲食服務業;鎮、村兩級還開設了勞動就業介紹所,選派了得力人員,專門負責爲農民聯繫、介紹工作,真心實意地幫助農民解决就業問題。
此外,各鎮還積極探索“訂單式”、“定向式”、“儲備式”等培訓模式,認真做好富餘勞動力的普查、登記,實行動態管理,定期跟踪,上門服務,真心實意地幫助農民解决就業問題。
2004年11月15日,黄閣鎮政府出資組織l75名征地轉移農民走進廣東白雲職業技術學院,學習1個月,分别學習汽車修理、粤菜厨師、電氣焊氬弧焊三個專業,以配合南沙大開發汽車工業、餐飲業、鋼鐵及造船基地用工需要。該鎮領導介紹説,讓農民走進大學,是爲了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學到好的技能,找到好的工作,過上好生活。
人民利益無小事。時刻把群衆的利益高舉在頭上,銘刻在心裏。番禺區各級通過真心服務,截至2004年11月,全區已解决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73714人,占農村富餘勞動力的69.74%。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安心就業,有力地促進了全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中共廣州市番禺區委中心組學習秘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