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夏耕:將青島建成中國北方的三大中心
青島現有十大集團,要建立幾個區域中心。
優惠政策的作用在弱化,政府的表現更爲重要。
要使青島能夠在國際製造業這個產業鏈佔有一席之地。
將青島建成北方航運中心、北方製造業中心、北方旅遊中心。
——夏耕
青島是中國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大陸第二大臺胞城市。改革開放前青島就以啤酒、針織、皮鞋等輕工產品馳名大陸,現在更發展成為中國大陸三大家電基地之一,擁有海爾、海信等著名品牌。未來靑島將向甚麼方向發展,本刋記者二○○三年兩會期間專訪了當時新上任的青島市長夏耕。
建立幾個區域性中心
記者:青島在環渤海經濟帶裏面,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而目前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有了令人矚目的發展,但是環渤海經濟帶的發展勢頭尚不是很有力。您認為,未來青島在環渤海這個經濟區域中,應該向甚麼方向發展?
夏耕:我們設想的定位,還是能夠建立幾個區域性的中心,一個是旅遊中心,一個是航運中心,一個是製造業的中心。其中我們青島現在有十大企業集團,比如海爾、海信、澳柯瑪、青鋼、汽車、雙星等等。下一步,我們準備在重化工這個方面做一些發展,比如說石化、造船、汽車、鋼鐵等方面。主要是依托青島的地理位置優勢、港口優勢,來尋求進一步的發展。
軟環境勝於通常意義的優惠政策
記者:青島是中國最早的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早期因為在政策上比較優惠,再加上基礎比較好、地理位置優越,發展得比較快,且擁有不少全國性的品牌。但是隨著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由東向西,有些內陸地區的城市在刺激經濟發展、招商引資方面的政策優惠程度已經超過沿海開放城市包括青島,也可以說給青島提出了挑戰。您認為面對這種變化,青島在政策制定方面是否有所調適?
夏耕:我個人認為,在城市之間的競爭中、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優惠政策的因素還是在弱化的,最重要的還是一個環境的因素,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硬環境和軟環境。
在硬環境和軟環境之中,可能軟環境的作用更加重要。對於軟環境,我們感到主要的還是政府的表現,一般就是指政府的職能、政府的行為規範、能不能依法行政、政府的誠信、政府的效率,等等。
應在世界製造業產業鏈上佔有一席之地
記者:現在境外對中國比較關注的一般是兩個區域經濟整合體,一個是以上海為龍頭、蘇錫常和崑山為骨幹的長江三角洲,另一個是以香港、澳門、深圳、廣州、東莞等城市為骨幹的珠江三角洲。以前很多人構思、議論過環渤海經濟帶的經濟整合架構,那麼,如果青島想在區域經濟整合中扮演一個角色的話,比如拉動週邊經濟包括山東經濟的發展,應該如何定位?
夏耕:我們有三句話,第一個就是服務山東,第二就是面向全國,第三就是融入世界。
所謂服務山東,就是青島作為山東的經濟中心城市,要重視如何更好地為全省服務,包括物流、產業幅射、經濟扶持等等。
所謂面向全國,因為我們的地理位置比較好,可以依托環渤海圈、整個華東的北部、華北等,這麼一個巨大的腹地,在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方面發揮我們的海洋優勢。還有,通過青島製造業的發展,和區域製造業中心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幅射作用。
更重要的,還是要融入世界。就是抓住加入WTO這個機遇,使青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更加能夠體現國際化的特徵,與國際充分接軌。特別是要使青島的製造業,能夠在國際製造業這個產業鏈上佔有一席之地。
三通有利於青島建設航運中心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航運中心的問題。大陸目前在積極地推動海峽兩岸的三通,特別是兩岸直航,而臺灣相關產業、部門普遍將三通視為扭轉臺灣經濟頹勢的重要途徑。作為中國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的市長,您可否預測一下,假如兩岸實現三通,對青島的影響是甚麼?
夏耕:如果兩岸實現三通,兩岸的經貿往來無疑會大幅增加,作為北方的重要港口,經青島進出的貨品也必然增多。這樣,對於青島形成航運中心,當然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我想三通可能改善青島的產業結構。比如對於提升青島製造業的總體水平,特別是技術水平,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水資源問題沒有對青島經濟造成壓力
記者:青島地區在前些年曾受到缺水問題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發展。中國現在推動的南水北調,您覺得對青島經濟的貢獻大概是甚麼樣的?
夏耕:與南方城市相比,青島的水資源應該說是不豐裕。但是現在青島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採取了一些措施,所以現在水的問題還不至於制約青島經濟的發展。
當然,我們要注重建設節水型的城市,特別是搞一些中水的回用、資源的循環。但是應該說,水的問題目前沒有對青島市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壓力。
青島將成為甚麼樣的城市
記者:作為新一屆的青島市長,您希望青島將來發展成為一個甚麼樣的城市?
夏耕:應該是一個北方的航運中心,北方的製造業中心,北方重要的旅遊中心,同時也是中國北方最適合人類居住、最適宜創業者創業的城市。
夏耕小檔案:
山東青島市長、市委副書記、全國人大代表。漢族,籍貫黑龍江省五常,碩士,一九五七年出生,一九七五年參加工作。曾經擔任山東省日照市市委書記。
(原載《中國評論》2003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