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熊玠:臺獨言行若妨礙美國自身利益與全球戰略則會自取其辱
鮑威爾刻意選擇光復節發表「臺灣沒有主權」的談話。
阿扁還是我行我素,美國人能永遠客氣下去嗎?
金正日的核武器,讓日本從美國的資產變成負債。
古巴是美國的後門,讓美國就古巴問題對臺灣問題感同身受。
——熊玠
小布什連任對兩岸關係和國際關係會產生甚麼樣的影響?著名國際法學者、兩岸問題專家、紐約大學資深終身教授熊玠先生認為,美國國際戰略的重點在於中東和東亞兩處,若臺獨言行妨礙美國的全球戰略,臺灣將自取其辱,美國抑制臺獨的言行將更加不客氣。
美國對華戰略設計幾經變化
記者:小布什成功連任,但是包括國務卿鮑威爾在內的半數閣員辭職,美國的對臺政策會產生甚麼樣的變化?
熊玠: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交代一下大的背景。美國的對華政策有其一貫的戰略考慮,繼承了英國外交戰略的特點,講究權力的均衡。而中國外交戰略的特點是「附驥」,不是對抗,也不是和稀泥,比較隨和。
二戰快結束的時候,當時的羅斯福總統就想到戰後的國際秩序,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一個政治學教授斯貝克曼(SPYKMAN)的意見。其戰略就是在戰後要保護西歐、亞洲次大陸兩塊,用來包圍心臟強權,當時就是指蘇聯。羅斯福總統認為在戰後要扶持中國看住日本,所以中國一定要變成聯合國的五強之一,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同時要將日本的翅膀割掉,一個是朝鮮,一個是臺灣。
這個設想,與十九世紀的美國對華政策,等於是完全相反的。美國在十九世紀是要扶持日本對付滿清,因為當時滿清以天國自居拒絕西化,而日本願意西化所以可以作為美國的朋友。但是珍珠港事件以後,美國人的觀念越來越改變了,因此羅斯福才有這麼一個計劃。
但是沒想到,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中國共產黨起來了,所以羅斯福的臨時戰略又被改了一下,共產中國就在美國的戰略地圖上取消了,然後就要扶持代替品,所以就找了日本、韓國、臺灣、菲律賓,等於是包圍中國大陸。
可是又沒想到,到了一九七零年代,蘇聯的威脅大了,趕上美國了,所以尼克森總統上臺之後就想玩中國牌來對付蘇聯,因此才有他一九七二年到中國大陸一行。從那以後,就逐步希望與大陸實現關係正常化。但是由於美國內部導致尼克森下臺的水門事件,把中美關係的進程耽誤了,到一九七九年才有建交公報。但是一定要與中國搞好關係的戰略是延續下來的,認為必須與中國搞好關係,亞洲才會穩定;這樣一邊可以對付蘇聯,一邊在亞洲可以起到一個平衡作用,因為當時日本的經濟強權也威脅美國。
還是沒想到,冷戰結束以後,蘇聯已經解體,中國經濟越來越好,美國就認為玩中國牌的價值沒有了,至少是沒有以前重要了;可是又耽心中國起來之後對美國產生威脅,因為玩權力均衡永遠是害怕有人起來威脅他,所以美國一定要玩臺灣牌。
玩臺灣牌的一個先決條件是一定有牌可玩,如果臺灣獨立了,就沒有牌了;如果臺灣與大陸統一了,也沒有臺灣牌可以玩了。所以美國的政策就是既反對臺獨,又不願意支持臺灣和大陸統一。這個態度一直延續到布什總統。
鮑威爾說臺灣沒有主權代表美國對臺獨的覺悟
熊玠:美國沒有想到,陳水扁的第一任期,就在玩臺獨;第二任,是越來越不聽話,最近還要搞甚麼境外作戰、恐怖平衡。游錫堃還說大陸打臺灣一百個核武器,臺灣打五十個,美國人就要問「臺灣的核武器是哪來的?」如果真的是這樣,美國就會被拖下水。如果海峽真的起了戰事,美國一定會被拖下水。他們就看到陳水扁的心狠哪,一定要把美國拖得要與中國打一仗,想要漁翁得利。
對此,兩害相權取其輕,因此國務卿鮑威爾在大陸講的那番話,就代表了美國的這種覺悟。就是說,與其你搞臺獨把我拖下水,不如我讚成臺灣與大陸統一。所以鮑威爾才講臺灣沒有主權呀,最後要和平統一呀,都是從這兒來的。這絕對不會是口誤,所謂的修正「和平解決」,如果不統一,大陸會同意和平解決嗎?
懂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就會懂得為甚麼一些事情會這樣發生,懂得為甚麼鮑威爾會講這樣的話。
臺灣若對臺獨一意孤行
賴斯的言辭會更加不客氣
記者:鮑威爾已經辭職,即將卸任,美國的對華政策會不會出現很大的變化?鮑威爾說的臺灣無主權和兩岸統一,還會延續嗎?
熊玠:鮑威爾很快就不做了,要換賴斯做美國的新國務卿。从國際法來講,從美國外交政策的傳統來講,鮑威爾雖然不做了,但是他在國外講的話,對美國是有約束力的。而且,這在國際法上有先例,國務卿在國外講的話對其國家是有約束力的。美國國內也許有人認為鮑威爾的講話越權了,但這是美國國內的事情,在國外美國國務卿講的話還是對美國有約束力的。
對於賴斯,我們應該注意到,布什總統上臺以後講的東西都是繼承以前的總統的,祇有一樣不同,就是以前的總統對於兩岸問題都是刻意的曖昧,布什上臺之後表明不再曖昧,要講清楚了。布什在二○○○年選上總統之後還沒就任,十二月就通過囬答華文的《世界日報》書面訪問講了三個假如:第一個假如是目前兩岸現狀維持下去,美國會繼續幫助臺灣,包括軍售;第二是如果大陸打過來,美國一定會介入,「不能坐視」;第三是假如臺灣自己搞臺獨,而惹起一場臺海戰爭的話,美國不介入。
這是放棄以前的曖昧,第一次講得這麼清楚。這個觀點是從哪來的?就是賴斯給他的建議。
怎麼證明這是賴斯的建議呢?馬上就出來了。布什在勝選之後還沒有上任的十二月所講的話,在二○○一年一月二十號就任之後,賴斯正式變成布什的國家安全顧問。在當年的二月,日本的NHK訪問她,賴斯就講,美國從現在開始,對臺政策再不曖昧。這就證明了前面的建議來源。而布什從一開始直到現在,就是不再曖昧其辭。
因此我認為,賴斯對於「一個中國、三個公報、與臺灣關係法」是不會變化的,可是如果臺灣真的搞臺獨,美國就不管了。而且,我相信在賴斯表達其觀點時,會比鮑威爾更加不客氣。因為鮑威爾相對含蓄,賴斯的性格則相對更加直接。
耽心被臺獨拖下水發生戰爭
美國智庫公開表示「讓台灣保護它自己」
記者:美國民眾對臺獨會導致戰爭是怎麼認識的?他們是否意識到這種危險呢?
熊玠:從民間智庫看這個問題,很明顯,已經有人看到了這種危險。
大概在兩三年以前,美國的智庫CATO中有一個副總裁叫卡彭特的,寫了一份政策建議報告,該報告的名字就是「讓臺灣保護它自己」。這份報告出來之後,一直沒有人反應,但是最近有反應了。十二月份的《大西洋月刊》,這是一個層次相當高的刊物,就有一篇文章響應這個說法--認為美國如果想避免被拖下水的話,最好就是讓臺灣自己保護自己。我已經看到了這種公開的響應,相信還不止這些。就是說,如果阿扁真的讓美國人耽心被拖下水的話,可能會有更多的人附和這個意見。講得不好聽,這種不利臺灣的耽心,是阿扁所賜。
美國人一向在外交辭令上是很客氣的,但是你如果以為人家的客氣就是你的福氣,就可以得寸進尺,那你就錯了。去年十二月九號溫家寶總理訪問華盛頓,當時布什就對臺灣發作了。他說臺灣領導人所言所為都在改變現狀,所謂改變現狀就是搞臺獨嘛。一再講下去,阿扁還是我行我素,美國人能永遠客氣下去嗎?
比如陳水扁競選連任時發生的三一九槍擊案,雖然計票是阿扁贏了一點,但是美國人遲遲不願意恭喜他。恭喜他的時候還沒有叫他「陳總統」,而是「陳先生」;沒有說他「當選」,祇說「恭喜陳先生連任」。這些都是人家給你的信號呀。
臺灣耍寶引起美國政府反彈
鮑威爾被迫說「臺灣無主權」
記者:臺灣有人抗議鮑威爾有關臺灣無主權、將來要和平統一的表態,有人還說他是口誤,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熊玠:在鮑威爾訪華以前,大約一個月左右或者更長一點時間,據知鮑威爾特地召集了一個會,與會者包括國務院相關人員和第二管道的人員,以及他自己的一些智囊,在華盛頓開了一個會。這個會議的共識,就是說希望臺灣能夠與大陸和平談判。
以前我們有一段時間經常聽到「中程協議」這個詞,現在「中程」兩個字已經不提了,直接講和平談判,就是儘量鼓勵兩邊進行和平談判。這個意見當然要通過第二管道送到臺北。另外甚至還鼓勵大陸,講一九六二年甘迺迪時代發生了古巴危機,赫魯曉夫一天之內給甘迺迪總統寫了兩封信--其中一封信的口氣硬得不得了,另一封信是口氣軟;而甘迺迪總統就回了口氣軟的那一封,以後就出現突破達成協議,解決危機。他們鼓勵大陸應該用甘迺迪的辦法,就是對臺灣怎麼不講理,大陸不用管他;但是在甚麼時候臺灣講理的時候,大陸抓住那個,來跟臺灣談判。
可是沒有想到,他們鼓勵臺灣與大陸談判的信息到了臺北之後,阿扁在雙十節發表談話表示「我們歡迎兩岸談判」,但是僅僅表示要「恢復香港九二會談精神」,而不是「九二共識」。美國人經過這麼多年對兩岸文字鬥爭的研究,一看就知道阿扁這是在耍寶,是耍美國人。你說你讚成談判,可是如果你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話,就代表你反對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講恢復「九二精神」而不是「九二共識」,就表示你不接受「一個中國」;既然你不接受「一個中國」,北京絕對不會與你來談判的。阿扁到時候還可以說「不是我不要談,是大陸不要談」。
但是美國人對這個一眼就看穿了——你耍我,你當我是傻瓜呀。所以鮑威爾會生氣,他是被逼出來的,所以在北京發作了。
而且,鮑威爾發表臺灣沒有主權、未來兩岸和平統一的言論,刻意挑選在十月二十五號,那一天是臺灣的光復節。阿扁下令不可以慶祝光復節,鮑威爾就刻意選擇這一天發表臺灣沒有主權的談話。
外交上的言行很多都是具有象徵性的,選擇十月二十五日中國「光復臺灣」的時候講這個話,不是隨意的。
我希望臺灣能夠懂得美國人的苦衷,就是說你要顧及到美國的利益。你老是想把美國拖下水,讓美國與大陸打一仗,可是美國人有美國人的利益,為甚麼要替你犧牲美國大兵的生命呢?既然美國人鼓勵談判就不要虛晃一招了,然後再說大陸不對,你這是耍寶,騙小孩呀?
所以,鮑威爾的話就代表了美國政府的一個反彈——你把我當寶來耍是不行的。
賴斯上來之後,其出發點是從鮑威爾留下來的,相信對這種取態會蕭規曹隨。我相信如果臺灣還是這樣耍寶的話,賴斯會比鮑威爾還要不客氣。因為鮑威爾沒有明確表示我們不可以再曖昧,但是賴斯四年前就公開表示「我們從此不再曖昧」。當時她祇是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現在她升為國務卿,正好更容易發揮其信念。臺灣再繼續耍寶,就會自食其果,自取其辱。
中東和朝核問題是美國外交的兩個高優先項目
記者:中東現在很不安寧,還有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等等,您看新一屆美國政府在總體的外交上會不會有甚麼變化?
熊玠:這裡有一種矛盾存在。一個是按照布什總統的個性,他是一個正在開車的牛仔,願意開到哪兒就開到哪兒,就是所謂單邊主義。可是,對打完的伊拉克戰爭進行自我檢討,美國對一場伊拉克戰爭都打得這麼可憐,兵力不足,那些在外國打仗的大兵都想要回美國過聖誕節;可是布什現在祇能安撫大兵們,說一定要在○五年一月份伊拉克大選之後,如果形勢穩定,才可以陸續回國。
可是,如果今天同時有北朝鮮鬧事,美國還有沒有兵力呀?沒有了呀。
今天美國政府的債務,是近代史以來最高的,是二點六兆美元(一兆是一萬億美元)。美國國會已經通過了一個法,提高了美國政府能夠借款的上限到八千億美元。但是八千億美元還是不到債務的三分之一呀,遠得很呀,祇是照顧了一個零頭。
美國現在是沒有錢,也沒有兵。固然是現在經過伊拉克戰爭將庫存的、原來不知道是不是管用的武器都用了,也知道是管用的了,可是下一步沒有錢也不能補充呀。因此布什在第二任期很可能是,儘管他雄心勃勃,但是心有餘、力不足。
所以,有人說下一步美國的目標是伊朗,但是考慮到兵和錢等方面的約束,我看短期不至於。何況阿拉法特過世,給美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做調人的機會,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能夠達成一個和平協議。因為阿拉法特代表著用恐怖手段對付以色列,其繼承人不管是誰,應該說是能夠從頭來起。因為儘管美國不敢承認本 ·拉登出下策策動九一一事件,是代表了所有的阿拉伯國家對美國的不滿,而這種不滿是阿拉伯世界認為美國在中東政策上太過偏袒以色列,但是美國心裡知道。
應付恐怖主義最徹底的辦法,就是怎麼解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因此布什的第二任,力量將集中在這一個方面。
目前美國在外交上有兩個高優先的項目——一個是中東怎麼能夠達成一個和平的轉變,解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問題;另外一個就是北朝鮮的核問題。
金正日打散美國東亞政策
美國祇有找中國解決朝核
熊玠:第二點,美國也耽心北朝鮮的問題,因為北朝鮮嚴重影響美國在東亞的戰略佈署和戰略考慮。
美國在東亞是利用太平洋上的關島,作為其戰略空軍基地。美國在東亞的軍力有限,是依靠空軍,出事情就先用空軍。而北朝鮮發展的核武器,能夠打到關島。所以在北朝鮮證實了有核武器之後,你會注意到,美國的政策就完全不一樣了。
因為北朝鮮的核武器能威脅關島,就等於在亞洲地區不設防了。
金正日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他就看到薩達姆侯賽因犯了兩個錯誤——第一個是說伊拉克沒有核武器,第二個是伊拉克沒有計劃做核武器。金正日認為,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才肆無忌憚地打入伊拉克。金正日正好相反,告訴美國,北朝鮮第一是有核武器,第二是繼續在製造核武器。這樣,就等於威慑了美國,使美國不敢打北朝鮮。
自從金正日公開承認他有核武器以後,美國的政策完全不一樣了,因為覺得關島已經靠不住了,而日本對此也是沒有辦法的。所以要找一條出路,祇有找中國。找中國,就牽涉到中日關係,也牽扯到美國的對臺政策。就是說,北朝鮮的問題,牽涉到美國在東亞的諸多關係,包括美國與大陸、日本和臺灣的關係。
本來,美國人認為祇要有美日軍事同盟,在東亞的其他問題都簡單了。可是現在一來,金正日的核武器把這個佈署都打亂了,日本變得對美國不但沒有好處,不但不是資產還成了負債。因為萬一金正日的導彈打了日本的話,美國怎麼辦呀?到底美國應該不應該介入呀?所以,金正日利用朝核問題,把美國的東亞政策完全打散了。
本來美國想扶持日本建立TMD(戰區導彈防禦系統),還可以用來保護臺灣。你注意到沒有?自從北朝鮮說有核武器之後,美國再也不提TMD了,完全不提了。美國還是偷偷做,但是儘量不要公開表露。美國儘量不強調美日軍事關係,這樣美國還可以保持其伸縮性,屆時美國可以介入,也可以不介入。如果太強調美日同盟的話,如果出事,美國非介入不可。如果美國為了日本而用核武器打北朝鮮的話,可能會傷到中國;屆時中國再介入的話,那世界就完蛋了。因為北朝鮮就在中國邊上,打北朝鮮的話,原子塵很容易傷到中國。
所以最近美國對於美日同盟不提了,對TMD也不再提了。一半是不刺激金正日,另一半是讓金正日猜。因為越是讓你猜,你就越害怕,美國也想讓金正日害怕。
中國與古巴搞好關係
讓美國對臺灣問題感同身受
熊玠:另外一點要提出的是,中國似乎要與拉美搞好關係,首先是從巴西開始。如果中國與拉美的關係拉近,美國就有顧慮了。
為甚麼?因為從美國玩權力均衡的眼光看,中國這樣就有了討價還價的本錢了。
比如胡錦濤訪問古巴,我相信在美國官方內部一定激起了很大的漣漪。為甚麼?因為古巴是美國的後門,臺灣是中國的後門或者側門;大陸對臺灣問題的感受,就好像美國對古巴問題的感受一樣。所以,你搞我的臺灣,我就搞你後門的古巴。
這有甚麼好處呢?一個是中國討價還價的地位要高一點了,第二是比較容易讓美國瞭解為甚麼臺灣問題對大陸這麼重要。因為古巴還不是美國的,就已經讓美國感到不好受,感到中國與古巴好是對美國的威脅;而臺灣是中國的,你美國還要搞,不是對中國的更大威脅嗎?本來美國人可以不懂臺灣問題對中國的重要性,但是現在感同身受,現在就容易懂了。所以現在中國再就臺灣問題與美國講理,就容易理解了吧?中國對於美國干涉臺灣問題會有甚麼樣的想法,美國應該知道了吧?
胡錦濤主席訪問古巴,也許有這個用意,也許沒有這個用意,但是效果是一樣的。如果預先設計的,這個戰略是高明;如果沒有預先設計,這種效果也是有的。
還有一個可能,是祇有中國才有可能將古巴變成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因為中國原來比古巴是更加標準的共產國家,連中國都能走向市場經濟,那麼古巴沒有理由不能走上市場經濟;如果古巴因此而轉變的話,對美國的威脅就沒有那麼大。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感情緒,美國也會改變。因此,從長遠的角度來說,中國可以解釋,中國與古巴交往對美國是有好處的。短期效果是讓美國感同身受,但是就長期來說,中國可以說不但沒有挖美國的後門,而且幫助美國解決了後顧之憂。
美國長久以來把古巴當作睡榻之邊的威脅,但是睡榻之旁可以有人酣睡,而長年下來中國可以讓他不打鼾,這對於美國不是很好吗?從一九五九年卡斯特羅革命成功至今已經快五十年了,美國一直對古巴沒辦法,搞政變也不行。因為古巴是美國十九世紀的屬地,對美國人恨之入骨。所以卡斯特羅所受到的人民的擁戴,不是美國人可以想像的。美國人祇看到卡斯特羅獨裁,但是想不到古巴人民更加反美,卡斯特羅是古巴人民反美的領袖、反美的英雄。
中國導致了越南慢慢走向市場經濟,同樣,中國也可以引導古巴走向市場經濟。古巴一段時間的最好朋友是蘇聯,但是蘇聯垮了,證明那一套行不通。但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搞得很成功,所以有現身說法的說服力。因為原來同屬社會主義陣營,有基本的信任感,而且經濟改革成功了,所以對古巴的影響是更加可信的。
熊玠小檔案:
著名國際政治與國際法研究學者,著名兩岸關係問題專家,紐約大學政治學系資深終身教授。自大陸到臺灣,又到美國留學,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據其學生稱,熊玠是美國第一個將國際政治與國際法合起來開課的教授,令該校學習國際政治或者國際法的學生既害怕聼這門課,又不得不聼這門課。英文專著超過十六部,曾任紐約大學政治學系主任及研究部主任,一些學生已經成爲臺灣政壇名人。亦擔任美亞研究學會會長,是美國華人「百人委員會」成員,《中國評論》月刊學術顧問。風趣機智,可精準模仿中國多個地方的方言,多年被中國國家領導人奉爲座上賓。
(原載《中國評論》2005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