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記冼玉清老師的教導



  在紀念冼玉清教授百年誕辰之際,回憶起她教導我學習的種種情景,她作爲老師、學者、詩人的形象又反復地在我的腦海中浮現。

  1951年至1956年期間,我在中山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1952年下學期進行院係調整,我們從廣州市的東郊石牌遷到南郊康樂園。不久便聽同學們説,中文系有位女教授,人稱“嶺南才女”,就是冼玉清教授。同學們還告訴我,“嶺南才女”有兩層意思,一是指五嶺之南的才女,二是指嶺南校園的才女。我首次見到冼玉清教授,是在課堂上,她給我們講授部份中國古典文學課程。從表面看來,她的身軀矮小,着裝檏素,似乎不像位教授。但展開課,她對有關作家和作品的精湛的理解與闡釋,就顯示出學者的淵博和詩人的悟性。由於我擔任學習班長,除了課堂和冼老師接觸,還在課外與她聯繫,個人更有時就學習中國古典文學中遇到的問題向她求教。通過較多的交往,對冼玉清老師有了一定的認識。

  冼玉清老師給我的突出印象,是她潜心於學術的研究和精神的追求,而不注重物質生活,更不講求物質享受。我第一次去“琅玕館”探望冼老師,得到的首要印象,是館内豐富的珍貴的典藏和簡檏的實用的傢具的鮮明對比。春節時,我和同學們去給她拜年,見不到室内有甚麽新增的應節擺設。拿出來招待同學們的糖果盤,内中多是放了很久的糖粒。然而,一談到中國古典文學,冼老師的豐富學識和獨到見解,常常令我們欽佩不已。一次,我請教怎樣理解中國文學史上的“魏晋風骨”。冼老師精闢的解説,給我極大的教益。她認爲“魏晋風骨”不只是一種文學風格,而是那個時代的人文精神的體現和社會文化的流向。從“竹林七賢”的嵇康、阮籍看來,他們是當時“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文化潮流的産兒,又是這股潮流的弄潮兒;“超世而絶群,遺俗而獨往”是其思想精要;“志在守樸,素養全真”是其人生態度;“顯情無措”,“歸之自然”是其文學風格。要從多方面去理解,才能掌握“魏晋風骨”的内容。冼老師對“魏晋風骨”的理解,似乎多少浸潤着她個人的性格、氣質。

  冼玉清老師對學生十分關心,多方幫助我們在學業上成長。上課前後,她常主動地詢問我們在學習上有何要求與困難。瞭解以後,總是盡力加以指導、幫助。一些同學很喜歡古典詩詞,但由於對詩詞的格律不甚瞭解,因而影響了深入的學習和欣賞。冼老師在知道情况後,專門給我們講授了詩詞格律的基本知識,還開列了有關的參考書讓我們進一步學習。一次,我在學習韋莊的《秦婦吟》的過程中,拜讀了陳寅恪教授的《〈秦婦吟〉箋注》,深受啓迪之餘,又在個别問題上感到疑惑。由於種種緣故,難以向陳寅恪教授求教。冼老師在聽我談及後,鼓勵我登門請教,並願爲我修書引見陳寅恪教授。在冼老師的鼓勵、支持下,我撰寫了數千字的學習心得,面呈陳寅恪教授。陳寅恪教授另行約定時間,就晚唐的經濟、政治、文化和韋莊的《秦婦吟》,給我講述近兩小時。這不僅使我疑惑頓解,而且見識大增,真有“勝讀十年書”之感。冼老師既關心學生的學業成長,又重視學生的思想提高。不論課堂教學或課餘接觸,她往往抓住機會宣揚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愛國精神、民族精神。在論及文天祥的《過零汀洋》時,人們往往着重講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冼老師講解此詩,先着重釋“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句,并且從南宋末年講到到抗日時期,把國家的危亡與個人的苦難緊密聯繫起來,真情實景更易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龢民族精神。

  冼玉清老師喜愛古典詩詞,學生前往探望,她常給我們談詩論詞,往往一發不可止。對中國古典詩詞的風格,傳統分爲豪放與婉約兩大派。冼老師似乎更摯愛表現柔美的婉約、清麗的詩詞。在這方面,她常談到李商隱、温庭筠、秦觀、周邦彦、吴文英的作品。然而,冼老師也指出他們作品中遣辭、用典過於雕飾而失之晦澀的不足。她特别贊賞那種婉約而又自然的風格,寓情於景、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描寫手法。她認爲,李商隱《無題》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泪始干”句和秦觀《浣溪沙》中“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句,正是此中佳品。冼玉清重視詩詞的藝術性,把它看作是詩詞的根本特色。當我撰寫畢業論文時,她反復囑我要着重研究李白詩的藝術性。在詹安泰教授和王季思教授的直接指導下,我寫作的《試論李白詩的藝術成就》得以發表,其中也包含着冼玉清教授的指導和幫助。後來,冼老師得知我的這篇習作與國學大師王國維等學者的有關論文,共同編入中華書局出版的《李白研究論文集》時,感到十分高興,鼓勵我要繼續努力,嚴謹治學。

  冼玉清老師離開我們近卅年了,但她正直爲人、嚴謹治學、辛勤從教的風範,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作者:高齊雲 生前是中山大學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