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冼玉清生平年表



  1895年1歲

  1月10日(農曆甲午年十二月十五日),生於澳門,原籍廣東南海西樵鎮簡村,清咸豐年間洪楊之役,祖父由爲覓生計,遷居澳門。父冼藻揚,少孤貧,年十五輟學,跟族人來往於欽州、廉州、高州、雷州一帶經商。光緒廿五年(1899)發展西江航業,倡辦天和輪船公司;日後在香港、澳門入股投資於電燈公司、牛奶公司、麻纜公司等,並開設建昌榮藥莊,爲知名人士。母劉氏,爲農家出身。庶母文氏。冼玉清有兄弟姐妹七人:大兄秉鈞,司理香港建昌榮藥莊。二兄秉芬,畢業於倫敦大學商科,後任廣西梧州天和輪船公司經理。弟秉熹,留英時曾任中華民國駐英總領事署法律顧問及英國高等法院特約律師,爲香港知名大律師。四妹瑞清、五妹亮清爲家庭婦女。他們均工作生活在香港澳門。還有七妹妙清,從事醫務工作。冼玉清混排第三,弟妹們叫她、“三姐”,因她獨身不嫁,人們稱她“冼姑”,更因她窮年述著、功昭學林,人們又尊稱爲“冼子”。自署“琅玕館主”、“西樵女士”、“西樵山人”。

  1903年8歲

  入澳門林老虎私塾讀書。

  1904年9歲

  入澳門啓明學校讀書。

  1906年11歲

  澳門啓明學校肄業。

  1907年12歲

  入澳門灌根學塾(即子褒學校),爲陳子褒(榮衮)弟子,成績優秀,頗有文名。

  1908年13歲

  在澳門子褒學校讀書。

  1912年17歲

  澳門子褒學校中學普通科畢業。冼玉清於1958年12月25日《自傳》回憶説:“我一生受他〔1〕的影響最深:也立意救中國,也立意委身教育。自己又以爲一有家室,則家庭兒女瑣務,總不免分心。想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好教師,難免失良母賢妻之職;想做賢妻良母,就不免失人民教師之職,二者不可兼,所以十六歲我就决意獨身不嫁。”

  是年5月,孫中山先生回鄉途經澳門,澳門各界人士及師生於鏡湖醫院禮堂開會歡迎,時冼玉清亦有幸其中,恭聆孫中山先生演説。

  1916年21歲

  入香港聖士提反女校讀英文

  1918年23歲

  隨父母親去廣州遊覽,參觀了嶺南大學,同年轉入嶺南大學附中讀書。

  1920年25歲

  6月,於嶺南大學附中畢業。

  9月,昇入嶺南大學文學院。

  1922年28歲

  6月,兼嶺南大學附中的歷史、國文教員,開女老師教中學男生之始。時冼星海爲學生,且師生之誼甚篤。冼玉清曾資助冼星海讀書。

  1924年29歲

  6月,畢業於嶺南大學文學院教育科。

  12月,以論文《中國詩之藝術》獲學士學位。

  1925年30歲

  8月,任嶺南大學國文係助教。

  1927年32歲

  是年嶺南大學收回華人自辦,鐘榮光首任華人校長,即力聘冼玉清爲博物館館長兼註册處副處長,後冼氏謝辭註册處副處長而就博物館館長。

  1928年33歲

  任嶺南大學國文係講師。

  1929年34歲

  春,在嶺南大學講授詩詞。

  夏,由江孔殷、楊壽昌介紹,於澳門謁見“南國詩宗”黄晦聞。答黄講詩方法,頗爲黄氏贊許。

  9月,冼玉清應燕京大學教務主任周鐘岐之邀,參加燕京大學校舍落成典禮。北游期間,結識著名史學家陳垣、大藏畫家倫哲如等。時由鐘榮光介紹,見張蔭棠,並受張氏之囑,撰萬言書致駐美大使唐紹儀,“條陳在美宣傳國貨以塞漏卮之策”。〔2〕同時燕京大學國文係主任馬季明延請冼玉清任教燕大主講文學概論;清華大學教務長楊金甫延其於清大主講詩學,皆爲之謝絶。

  10月,復見黄晦聞於北京大羊宜賓胡衕之“蒹葭樓”,以《碧琅玕館詩集》手稿呈覽,黄氏批曰:“陳想未除,陳言未去,獨喜其真”。是月,拜謁鄭孝胥,並呈上詩稿,鄭氏題曰:“古體時有隽筆勝於近體”。北游期間,冼玉清寫《萬裏孤征録》六卷稿,係她最早的文學作品(該稿於抗戰期間遺留寓所散失殆盡)。

  1930年35歲

  6月,北游南歸嶺大。時繪《舊京春色圖》,名人文士多爲之題咏。

  是年嶺大校長鐘榮光破例爲冼玉清一人撥“九家村”一宅,是爲所顔之“琅玕館”。

  11月,《碧琅玕館隨筆》刊於《隨緣》。

  1931年36歲

  10月3日,冼母病逝於香港。

  11月,應從化縣縣長李務滋邀請,游從化温泉。

  1932年37歲

  1月,寫《從化三日遊記》刊於廣州《七十二行商報》及香港報刊。是爲從化温泉做文字宣傳的第一人。〔3〕

  1933年38歲

  兼勷勤大學文史學係講師,結識文學家、詩人冒鶴亭。

  3月,《元趙鬆雪之書畫》刊於《嶺南學報》。

  1934年39歲

  4月,撰《元管仲姬之書畫》,刊於《嶺南學報》。

  1935年40歲

  1月24日,黄晦聞病逝於北平。

  3月5日,《憶黄晦聞先生》,刊於《香港工商日報》之《黄晦聞追悼專號》。

  4月,撰《樑廷楠著述考》,刊於《嶺南學報》

  6月5日,中山大學校長耶魯於石牌新校設筵歡迎詩人陳石遺南來,文星咸聚,冼玉清爲唯一被邀之女賓。是月《南州書樓所藏廣東書目》,刊於《廣州大學圖書館季刊》。

  7月,赴港就醫(患甲狀腺病)。時港報訛傳冼玉清因割治死。

  9月16日,由香港返回嶺南大學。

  9月25日,於廣州東山療養院請美國人米勒爾外科醫生割治甲狀腺。

  10月,病愈返嶺大。

  11月,寫《更生記》述其病之苦及割治之險。

  是年,昇任嶺南大學國文係副教授,兼任廣東通誌館纂修,廣東省文獻委員。

  1936年41歲

  7月,撰《粤東印譜考》,刊於《嶺南學報》。

  11月,所著《更生記》由上海學術世界社出版。

  1937年42歲

  夏,以《碧琅玕館詩集》呈散原老人陳三立,時客故都的散原老人爲題曰:“淡雅疏朗,秀骨亭亭,不假雕飾,自饒機趣,足以推見素抱矣。”

  7月7日,盧溝橋事變起,抗戰軍興。

  8月17日,廣州警察局通告市民即日離市回鄉,官眷亦奉正式命令遷徙。冼玉清當時所作:《廣州八夜空襲之經歷》中記述:“於是居民舉家轉徙回鄉或至香港澳門者,有空巷之勢……餘則孤處嶺南大學如恒”。

  10月15日,冼玉清與林礪儒,吴康、侯過、洪深、姚碧澄、尚仲衣、羅雄才等著名教授聯名致電歐美文化界人士,揭露日寇罪行,請求主持正義。

  冬,冼玉清爲抗戰前方募捐衣服,同時發表《婦女對於募制寒衣之責任》的播音演説。

  12月25日,《國難隨筆·與新會縣長一席話》刊於《嶺南週報》。

  1938年43歲

  1月15日,《宋代大學生之士氣》刊於《嶺南週報》。

  3月7日,撰《民族女英雄冼夫人》,刊於《嶺南週報》。25日,參加了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主持的陳輯五教授紀念會。

  4月1日,寫《讀宋史岳飛傳》。11日,《記陳輯五教授紀念會》,刊於《嶺南週報》。

  9月,晋昇嶺南大學國文係正教授。

  10月12日,日寇於大亞灣登陸,向廣州進犯,嶺南大學宣佈疏散。16日,冼玉清扺澳門避難。21日,廣州淪陷。

  11月14日,嶺南大學在香港復課,冼玉清由澳門赴港講學。

  12月,於《大風》雜誌發表《萬苦千辛離危城》。《廣東女子藝文考》(排印本)於是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39年44歲

  1月,撰《悼楊果庵先生》,刊載於香港《嶺南大學校報》。

  3月,撰《一個實踐教育家——楊果庵先生》,刊於《大風》雜誌。

  春,繪《海天躑躅圖》。自題雲:“民國27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嶺南大學遷校香港,餘亦隨來講學,栖皇羈旅,自冬涉春,如畫青山,啼紅鵑血,忍泪構此,用寫癙憂!寧作尋常丹粉看耶?”後題《高陽臺》詞:“錦水魂飛,巴山泪冷,斷腸愁饒珍叢。海角逢春,鷓鴣啼啐羈踪。故園花事憑誰主?怕塵香都屬東風。望中原,一發依稀,烟雨溟濛。萬方多難登臨苦,攬滄江危涕,灑問長空。閲盡芳菲,幽情難訴歸鴻。青山忍道非吾土,也凄然、一片啼紅,更銷凝,度劫文章,徒悔雕蟲。”〔4〕

  10月1日,應邀出席華南國語講習所舉行的第五届結業典禮,並作《由國語統一説到團結自强》的演説。本月15日,《朱九江先生對外之正義感》刊於《大風》雜誌。

  11月20日,撰《述嶺南學生之呼吁》,刊於《嶺南週報》。

  12月15,徐信符爲冼玉清《廣東女子藝文考》作序。撰《黄遵憲之中日戰争史詩》,刊於《大風》雜誌。

  1940年45歲

  2月,以葉恭綽爲主任委員的中國文化協進會於香港假座馮平山圖書館舉辦“廣東文物展覽會”。時冼玉清爲展覽會籌委會委員。

  3月5日,《萬木草堂與灌根草堂》刊於《大風》雜誌。

  7月5日,《古禮與西禮之比較》刊於《大風》雜誌。

  10月,《廣東之鑒藏家》刊於《廣東文物》。

  12月9日,《中西喪禮之比較》刊於《嶺南大學校報》。

  是年在香港任廣東文物編篡委員,並參與編輯廣東文物集十卷。

  是年年底冼玉清與葉恭綽、徐信符等十多人於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負責整理鄭振鐸從内地轉寄來的一批珍貴綫裝書籍。

  1941年46歲

  1月5日,《廣州八夜空襲之經過》刊於《大風》雜誌。

  4月,桂坫爲《廣東女子藝文考》一書作序。

  5月5日,《君子之基本思想》刊載《嶺南大學校報》

  6月10日,《改良教育前驅者——陳子褒先生》刊於《教育雜誌》。

  11月,冼玉清與區朗若、陳德蕓着手編校《陳子褒先生教育遺議》。《岳雪樓之鑒藏印章》刊於《大風》雜誌。

  12月8日,日寇竄入廣州嶺南大學,冼玉清住屋被劫掠,全部器物損失。25日,香港淪陷。時日酋組織香港東亞文化協會,企圖物色冼玉清和前清翰林張學華兩人牽頭,遭到冼玉清拒絶。冼玉清有詩句:“國愁千叠一身遥,肯被黄花笑折腰”,蓋指此事。

  是年,《廣東女子藝文考》由商務印書館再版。

  1942年47歲

  1月,在香港的嶺南大學開始疏散。冼玉清申請離境。7日,鐘榮光在香港病逝。8日,冼玉清與弟子盧文海、樑伯衛等參加鐘榮光出殯儀式。

  6月21日,化名“冼清”由港乘船返澳門。

  7月中旬,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托李毓宏到澳門邀請冼玉清返回嶺大。時嶺大已决定在曲江仙人廟復課。

  8月17日,轉往廣州灣。下旬,從寸金橋出發,輾轉遂溪、廉江、盤龍、鬱林、柳州等地。途中行李盡失。

  9月19日扺桂林,入住桂林飯店,此時,樑漱溟、林憾廬得知先後前往致問。扺達廣西桂林後,獲廣西省政府“歸國文化人補助金”二千元。27日,扺粤北曲江嶺南大學。

  10月,獲廣東省政府贈送“歸國文化人置棉衣費”。

  1943年48歲

  在曲江嶺南大學。

  2月14日、冼玉清與麥華三、黄文寬、馬小進、馮樑、麥漢永等書畫名流於韶關河西茶座雅集,〔6〕以宣傳抗日,倡導書風。

  8月,游南岳、耒陽等地。時寫《南岳紀游八首》、《耒陽紀游四首》。

  12月,《琅玕館詩鈔》刊於《宇宙風》雜誌。

  是年,教育部鑒定爲甲級正教授。

  1944年49歲

  在粤北曲江。

  3月,於《東方雜誌》發表《第一届駐日公使何如璋》。

  6月9日,曲江告急,疏散至坪石嶺南農學院。時寫《坪石詩草》。

  7月19日,從坪石轉徙連縣。

  8月,作詩《憾翁逝世一週年》刊於《宇宙風》雜誌,以紀念林憾廬。

  9月,在連縣民教館、婦委會聯合舉行“迎月會”,冼玉清應邀即席向婦女講述《詩人對月之各種感情》,表達了自己愛國熱忱和凛然正義,並寄言:“但祝明年中秋,戰氛盡掃”。

  10月,在連縣。於《大光報》撰寫《劉禹錫與連州》;於《建國日報》發表《建燕喜亭之王仲舒》、《静福山之文獻》、《孟賓於之詩》等連陽掌故文章,時寫《連州詩草》。

  11月,從連縣返回曲江。

  1945年50歲

  1月19、20兩日,坪石墟樂昌城失陷,嶺南大學停課疏散。23日,曲江失陷,冼玉清避地黄坑。時仲元學校校長樑鏡堯抗敵殉難。

  2月至4月,於黄坑避難。

  5月,仁化避難。20日,游丹霞山,時有詩《丹霞紀游四首》。

  6月,於仁化避難。

  9月6日,離開仁化,經英德、連江口南歸廣州。

  是年抗戰勝利,嶺南大學遷回廣州河南康樂村。抗戰期間,冼玉清撰寫的《危城逃難記》、《香港罹灾記》、《故國歸途記》、《曲江散疏記》、《連州三月記》、《黄坑避難記》、《仁化避難記》、《勝利歸舟記》,原擬輯成《抗戰八記》,未果。

  1946年51歲

  2月,撰寫《紀仲元中學校長樑鏡堯烈士事》。13日,冼玉清、樑培基等人游陳子壯故鄉——南海沙貝。《黄坑避難記》刊於《宇宙風》雜誌。

  6月,任廣東文獻館委員,《嶺南學報》委員會委員。《陳子壯故鄉遊記》刊於《宇宙風》雜誌。

  8月5日至19日,應邀赴海南講學,講授《中原文化對瓊崖之影響》及《瓊崖本身文化之發展》。

  11月15日,《瓊崖講學記》刊於《宇宙風》雜誌。

  1947年52歲

  1月7日,鐘榮光靈柩從香港運扺廣州,冼玉清在嶺南大學參加鐘榮光歸葬儀式。

  3月1日,《寫在鐘榮光校長歸葬後》刊於《宇宙風》雜誌。琅玕館叢著《流離百咏》刊行。《流離百咏》是冼氏述其抗戰八年顛沛避難之經歷。

  4月6日,《紀烈士樑鏡堯事》刊於《廣東教育》雜誌。

  5月,受聘爲廣東文獻館廣東文物編印委員會委員。

  6月15日,《仁化避難記》刊於《宇宙風》雜誌。

  7月,《蘇軾居儋之友生》刊於《嶺南學報》。15日,《陳子壯殉國之哀詩》刊於《綜合評論》。

  10月,受張繼之聘請,任南京國史館特約協修。

  11月,《粤東掌故録》發表於《綜合評論》。

  12月,《招子庸研究》刊於《嶺南學報》。

  《順德才女劉蘭雪考》刊於《婦女生活》雜誌創刊號。

  1948年53歲

  3月,廣東省政府聘冼玉清爲省文獻委員會委員。

  4月18日,《嘉應三詩人遺墨跋》刊於《國民日報》。

  5月,《招子庸故鄉遊記》刊於《婦女生活》雜誌。《順德之北田五子》連載於《國民日報》

  8月8日,冼氏宗親於廣州西園酒家宴請冼玉清。

  12月,《蘇軾與海南動物》刊於《嶺南學報》。15日,應邀參加重修江門白沙釣臺落成典禮,並即席演講白沙學説。

  是年琅玕館再版《更生記》。

  1949年54歲

  夏,獲教育部久任廿五年教授奬金銀元八十枚。

  6月,《廣東叢帖叙録》初版,由廣東文獻館編印。《陳白沙碧玉考》刊於《嶺南學報》。

  9月,廣州文光館出版《流離百咏》,時以《流離百咏》贈陳寅恪,陳氏作題曰:“大作不獨文字優美,且爲最佳之史料。他日有編建炎以來係年要録者,必有所資可無疑也。”〔7〕

  10月14日,廣州解放。

  12月,《唐張萱石橋圖考》刊於《嶺南學報》。

  冬,冼玉清同陳寅恪登漱珠崗探梅。陳寅恪《已醜仲冬純陽觀探梅柬冼玉清教授》詩雲:“我來只及見寒梅,太息今年特早開。花事已隨塵世改,苔根猶是舊時栽。名山講席無儒士,勝地仙家有劫灰。遊覽總嫌天宇窄,更揩病眼上高臺。”冼氏次韵雲:“騷懷惘惘對寒梅,劫罅誰來汛落開。鐵干肯隨春氣暖,孤根猶倚嶺雲栽。苔碑有字留殘篆,藥竈無煙剩冷灰。誰信兩周花甲後,有人思古又登臺。”〔8〕

  1950年55歲

  1月,冼玉清於琅玕館校補《西園存稿》。

  春,應岑學吕之請,到香港小住。時岑學吕正受虚雲大師之托,欲重修南華寺志,以精力不及,謀諸冼玉清。

  4月,冼玉清返故鄉南海西樵。

  6月,《天文學家李明徹與漱珠崗》刊於《嶺南學報》。

  12月,《何維柏與天心草堂》刊於《嶺南學報》。

  1951年56歲

  5月,任嶺南大學文物館館長。

  9月,任廣州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

  1952年57歲

  1月,《陳子褒先生教育遺議》一書出版。

  6月,《楊孚與楊子宅》刊於《嶺南學報》。

  10月,廣州各大學院係調整,嶺南大學並入中山大學。冼玉清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11月至12月,負責清點整理中大、嶺大的文物工作。

  1953年58歲

  1月至7月,在中山大學,與樑釗韜、劉節等整理中山大學文物館文物。1月10日至14日,邀請麥華三協助鑒别整理歷代碑帖。

  8月1日,赴北京參觀。冼玉清《自傳》雲:“53年夏,我曾去北京,本來想去看看新建設,豈知參觀北京圖書館後,看見它的好書,就日日去抄,早去暮歸,連飯也在館員處食。想入京一個月,竟然爲看書而住到兩個多月”。

  11月1日,從北京回廣州中山大學。

  是年冼玉清曾參觀廣州南海神廟,目睹古碑被用作切菜板、洗衣砧,無限感慨。

  1954年59歲

  10月,徵集編輯《近代廣東鈔》。

  是年當選爲廣東省政協常委。

  1955年60歲

  6月,中山大學建議冼玉清退休。

  7月3日,長兄在澳門去世。

  10月,冼星海逝世十週年。冼玉清即作《冼星海逝世十週年紀念》:“人民歌手早相推,天外虹霓氣吐時。萬裏渡洋曾托母,卅年論學忝稱師。‘黄河合唱’排山嶽,‘救國軍歌’壯鼓鼙。唤起衆心齊奮發,遺音不朽更追思。”

  11月,正式在中山大學退休。時香港的朋友學生邀請冼玉清赴港執教,月薪高達三千三百元,均爲謝絶;澳門家人邀返澳寓居,亦爲謝絶,而繼續留住中山大學。

  1956年61歲

  4月,隨省政協委員去佛山、三水等地鄉村視察春耕情况。

  6月,撰《人定勝天》刊於《文匯報》。

  9月,去華南師範學院視察“貫切高等知識分子政策問題。”

  10月,隨政協委員會工作組赴汕頭、梅縣地區視察。冼玉清將沿途所見所得實况寫成《出發潮梅》、《增城道中》、《車過西湖》、《初扺汕頭》、《潮汕風味》、《石中學》、《初扺梅縣》、《過人境廬》、《黨群問題》、《福利問題》、《學習問題》、《領導問題》等詩反映人民群衆的意見。時得到張治中、陶鑄、杜國庠的贊賞。

  12月,任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是年,朱光市長帶張茜(陳毅夫人)及鄺健廉(紅綫女)往拜冼玉清爲師。玉清教張茜學詩,教紅綫女學《史記》。

  1957年62歲

  1月,陳寅恪贈春聯給冼玉清:“春風桃李紅争放;仙館琅玕碧换新”。

  春,隨省政協委員去合浦專區視察一個多月。

  7月底,參加中山大學教工會廬山旅行團,上廬山休養一個多月,旋即去黄山、杭州等地旅遊觀光。冼玉清於“交心”稿雲:“到廬山後,有信回文史館。在山上遇見很多武漢、南京、上海各大專學校的老師在山上休養。住了一個多月,有人去黄山,我也因利乘便去,到後亦有信回文史館。在黄山返穗,必要路過杭州。到杭州後我參觀浙江圖書館,見這裏善本書甚多,我把廣東人的著作日日做提要,不知不覺又住了一個多月”。

  10月底,返回廣州中山大學。

  1958年63歲

  4月,隨省政協組織委員赴南海、新會、番禺三縣下鄉參加整風。

  11月,參觀海南島。訪問瓊東、通什等民族地區。時寫《海南訪問雜詩》。

  1959年64歲

  10月1日,《記冒鶴亭先生》刊於香港《大公報》

  12月,去惠陽參觀。訪問潼湖、横瀝、平潭等地。30日,寫《惠陽參觀總結》。

  1960年65歲

  1月15日至25日,隨省政協委員參觀韶關專區,至曲江、馬霸、樟市、坪石、星子、連縣、陽山等地視察。冼玉清將沿途所見所聞寫成《韶關參觀雜詩》。

  5月,到武漢、西安、三門峽、洛陽、鄭州等地參觀城市建設及名勝古迹。

  11月,參觀湛江、茂名、雷州半島等地。時寫《湛江參觀雜詩》。

  是年,於《羊城晚報》發表《辭郎洲與陳壁娘》、《連山書院》、《何惠群及其“嘆五更”》、《廣海“海永無波”石刻》、《丘熹和他的〈引痘略〉》、《韶州與廣東文化》、《廣東第一部科學著作——楊孚的〈异物志〉》、《廣東得名的由來》、《廣東最早的一本醫書——釋繼洪的〈嶺南衛生方〉》等文章。

  1961年66歲

  1月12日,杜國庠逝世。13日,冼玉清作《挽杜國庠先生》詩雲:“得訃心如亂箭攢,文星乍黯夜霜寒。聲聲奬勉猶疇昨,事事撑持見膽肝,百粤有金應鑄範,萬流何處更膽韓。刀圭失效 憐剜胃,寂寂遺容忍泪看。”

  暑假,漫遊西北及四川成都等地。

  是年,於香港《大公報》發表《黎二樵兩事》、《粤人所撰論畫書籍提要》等文章;於《羊城晚報》發表《愛國英雄鄧世昌》、《鄒伯奇發明攝影機》、《劉軻的〈牛羊日曆〉》、《王瑶湘女史》、《關於社學問題的若干史料》、《廣東早期的女工罷工鬥争》、《廣東最早的畫報〈時事畫報〉》、《廣東第二部畫報〈賞奇畫報〉》、《趙公明元帥——〈毛澤東選集〉中一個典故》、《花縣梅花峒》、《比〈古巴圖經〉更早的〈古巴雜記〉》、《廣州最早的磚窑——甘溪竈》、《我國第一個製造飛艇的人》、《一部最早的有關鴉片煙的文學總體〈夢醒芙蓉集〉》、《〈夜半鐘聲〉——一本控訴殖民主義人口販子的書》、《陳定泰與〈醫談傳真〉》、《沙面的過去》、《綴瓦藝術家陳孟長》、《廣東最長的龍舟歌》、《刀剪名家“廖廣東”》、《再談王瑶湘》、《招子庸的畫》、《南宋傳二娘的石水筧》、《佛山的錫鑄活字版》等文章。

  1962年67歲

  3月,《關於〈夷艘入寇記〉問題——與姚薇元、師道剛二先生商榷》刊於《學術研究》。

  8月,去西樵山避暑,並返簡村故鄉。

  11月26日,忽然右腿酸癉,髖骨骨痛,夜不能眠,一連六天,腿不能屈伸。

  12月3日,請黄耀榮醫生看病,尚未好轉。

  是年,冼玉清花費多年心血的專著《廣東釋道著述考》及《漱珠崗志》完稿。並於《羊城晚報》發表《居廉故居及其他》、《廣東草藥專家何其言》、《抗敵英雄林福祥》、《借書苦讀的邱瓊山》、《丁杰創制的開花砲》、《冼星海中學時二三事》、《冼星海練字的故事》、《黄小配與〈廿載繁華夢〉》、《抗敵先鋒黄琮》等文章。

  1963年68歲

  1月至3月,右腿依然病痛,日請醫生治療。

  夏,《廣東印譜考》自費油印出版。

  9月,入中山醫學院第一醫院醫治割乳瘤。

  國慶,中秋節前夕,省委統戰部張泊泉,譚天度兩部長前往醫院探望,省文史館也屢派人送水果、餅食物品慰問,冼玉清十分感激。冼玉清當時有詩句雲:“筐滿鷄心柿,盤堆鴨咀梨”。

  12月,任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

  是年,《清代六省戲班在廣東》刊於《中山大學學報》。於《羊城晚報》發表《愛國詩人黄節》、《廣東文獻學者黄佐》、《冒死直諫的何維柏》、《韓愈與廣東》等文章。

  1964年69歲

  2月,先生病發,腿骨關節大痛。

  3月,入醫院就診,醫生謂冼玉清有骨瘤癆之疑。

  4月,去香港瑪麗醫院照X光片,醫生謂既非骨瘤,又非骨癆,恐係跌打後遺。

  5月至7月,病尚未愈。

  10月,冼玉清從香港返廣州就醫,時陳寅恪贈詩雲:“海外東坡死復生,任他蜚語滿羊城。碧琅玕館春長好,笑勸麻姑酒一觥。年來身世兩茫茫,衣狗浮雲變白蒼。醉餓爲鄉非上策,我今欲以病爲鄉。”是年在香港休養及治病。於香港《大公報》先後發表《談清末的〈知新報〉》、《康有爲與“萬木草堂”》、《鐘聲已渡海雲東——記寒山寺大鐘的被盗與康有爲題寒山寺詩》等文章。另於《羊城晚報》發表《冼星海在廣州讀書的時候》等文章。

  1965年70歲

  1月,病入廣州先烈路腫瘤醫院。

  住院期間,冼玉清毅然决定把自己存在香港中國銀行的十萬港元捐贈給中山醫學院第一醫院等公益事業單位。冼玉清還將她畢生珍藏的文物和書籍,分别贈與廣東民間藝術館、省文史館及中山大學等單位。

  5月,香港中華書局出版冼玉清《廣東文獻叢談》。是年,《以醫世家之海南邱氏》、《談淡歸和尚》刊於香港《大公報》。《粤謳與晚清政治》完稿。

  10月2日,冼玉清因癌病醫治無效逝於廣州腫瘤醫院。4日,廣東省文史研究館等組成“冼玉清先生治喪委員會”。許崇清爲主任委員,張泊泉、侯過爲副主任委員,委員有任泊生、譚天度、饒彰風、馮燊、楊奎章、胡希明、胡根天、陳序經、容庚、陳寅恪、商承祚、柯麟、陳國楨、羅理實、蕭雋英等。7日下午三時,於廣州東川路殯儀館舉行公祭。主祭人許崇清致祭詞曰:“翳惟先生,皓首傳經。潜心述作,卓有嘉名。書城坐擁,曆數十年。既勤講學,復發幽潜。解放以還,參預政協。更勷文史,彌珍晚節。如何不幸,遭此頑疾。溘然去逝,哲人痛失。尚饗。”

       注釋:

  〔1〕指陳子褒,廣東新會人,與康有爲同科舉人,參加“公車上書”。戊戌政變後赴日本考察教育,翌年回國,先後在澳門、香港創辦學校,致力於小學基礎教育的改革和平民教育的推廣。

  〔2〕冼玉清:《寫在鐘榮光校長歸葬後》,載1947年6月,《宇宙風》第一百四十七、第一百四十八期合刊。

  〔3〕冼玉清:《從化温泉最初的建築物玉壺溪館》,載《廣東文獻叢談》,1965年5月初版。

  〔4〕廣東省文史研究館編《南方鼓吹》。

  〔5〕冼玉清:《流離百咏》。

  〔6〕麥廣達:《著名書法家麥華三》,載廣東文史資料第六十輯《群星璀燦》。

  〔7〕蔣天樞:《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

  〔8〕冼玉清:《漱珠崗志》手稿。

  (作者:莊福伍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