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頗具“墨竹”藝術情結的電視人——藝術家蔡照波素描



  在人才濟濟的廣東電視臺,蔡照波絶對是個業務精通、才情俱佳的電視精英—這不僅是因爲他在電視領域中碩果纍累,還因爲他有一顆藝術性靈的質檏的心。

  現任廣東電視臺副臺長的蔡照波,早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先後在廣東電視臺多個部門從事採編或行政工作。他擔綱策劃、編輯或參與製作的電視節目已獲得“中國新聞奬”等國家級和省級奬勵五十多項。去年,蔡照波還獲得廣東新聞界先進人物的最高榮譽—第五届廣東新聞“金梭奬”。


  參悟生活的“禪機”

  人們總喜歡用一種慣性思維去思索、探究—你拿了“金梭奬”,就一定是頭只會埋頭苦干、任勞任怨、不食人間烟火的老黄牛,什麽人生追求、私心雜念仿佛都與你毫不相干。其實,在肯定自己是個老黄牛之餘,蔡照波更希望强調自己是個“人”,一個具有血肉之軀、對生活有感悟有追求的人。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筆墨丹青、散文隨筆以及對生活“禪機”的參悟,不知不覺中竟成了蔡照波爲人處世的原動力。

  回顧二十多個春秋的電視生涯,蔡照波可謂是兢兢業業、一步一個脚印。

  其實這二十多年裏,面對電視領域外的種種誘惑,蔡照波並非没有動過心。有段時間,他曾想到大學校園當一名新聞專業教師;還有段時間,他割舍不了内心深處的文學情結,産生了到出版社辦文學雜誌的衝動……

  由於種種客觀及主觀的原因,蔡照波終於没有走。宛如“聲聲風鈴摇動了煩躁的塵俗,沉澱爲心頭的寧静”,他留在了電視臺,繼續默默耕耘着自己在電視領域的“一畝三分地”。

  “生活並非毫無波瀾的,有了生活感悟,反觀現實,就會有某種啓發;面對社會誘惑,就會使你去選擇、去决斷。”蔡照波如是説。


  藝術家的資質與品性

  蔡照波出生在人文薈萃的古城潮州,家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迷人的山山水水鑄就了其詩人的品格和畫家的悟性以及藝術情懷。“我是在潮州西湖邊一間老厝長大的。家裏的門窗雕龍畫鳳,處處可見精美的潮州木雕;老厝與西湖間有斑駁的石板路相連,屋後是蕉園,院裏有口井,可謂是年年庭院栽荷花……”

  藝術源自於生活。這句至理名言在蔡照波身上實在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喜歡篆刻和書畫,常以藝術的眼光觀照生活,“以空疏之心去解悟人生”;他喜歡文學,常以“藝術家的資質與品性”和用詩人的情懷傾訴生命,仿如一個拾夢的“夜遊人”;他喜歡避開都市的喧囂,濾去生活的雜質,静静地感悟人生;而這些藝術情懷,又默默融入蔡照波的電視作品中,實實在在地提昇着其作品的檔次、品位與深度。


  頗有墨竹情結

  “對電視對藝術和對生活的感悟其實是相輔相承的,比如生活中的我就很喜歡畫竹子,有句話叫:‘竹本無心,外生多少枝節。’這句話是藝術也是生活的,對社會、對藝術都適合。”蔡照波對藝術有自己的領悟。

  在我國歷史上,畫竹高手不少。但作爲倡先導後的“墨竹”派,倒不見多。若要尋索其筆底,總應有其“獨具本墨”的畫藝,這樣才能惹得歷代“痴丹青墨竹者”透心的關注和肯定。照波之竹是才情之竹,尤其他酒後揮筆,那竹的意韵更是能出現“天然奇逸、妙潤精藴”的品勢來。如果説這“竹”的墨韵與意趣有“李白”與“杜甫”之分,那照波的“竹”,當然是屬於酒仙“李白式”的了;即是説,他的墨竹筆勢恣肆飛揚、跌宕熟美,謀篇多變機生,荒幻意實並顯,在才情上多向“酒仙”靠攏了。

  照波的墨竹是他藝術性靈在藝術空間感悟過程中生發出來的怡情表象,只要酒後有筆墨伺候,照波胸中就會勃勃有畫意起來。他酒後的寫竹,實在是其胸中之竹的大寫意。清代板橋畫竹跋句有雲: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照波畫竹時,是否也有這種心理狀態?那竹之美竹之韵,在照波心中眼裏是否已在晨曦的竹林裏,交織着煙光、日影、露氣?不管怎麽説,此時,那竹的疏枝密葉已使畫家涌動起了不可抑制的創作欲望。

  我們這代人有這代人的文化責任和藝術追求。燕趙悲歌、荆風楚韵的名士之氣,或以狂放隨性或以任俠情懷,將心中感慨一任傾瀉於筆墨間。照波作爲當代人,自然有當代人的情懷。繪畫是藝術而不是技術,作品是畫家自我人格、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照波的墨竹,是把傳統的經典表現手法進行了適合自己這個時代並符合自身想像而“改裝組合”出來的東西,是一種已經昇華爲文化藝術符號的東西。是欣賞者難以忘懷的。照波的墨竹亦傳遞了空靈美的意境,那虚活靈妙的“大虚”常在其作品中有所顯現。

  人生真是一個不斷認識不斷摒棄的過程。讓現實之竹成爲墨竹,就是照波不斷在創作中對中國畫作爲國粹去理解的過程,那種任何用簡單的劃分而讓人忽略其中藴含多元化韵味的理解,都不是照波願意接受的。明人作書畫多以縱筆取勢,以圖率真;照波墨竹的用筆就是在這樣一種筆勢下做到了縱而能斂、放而能收、險中求穩、恣肆率真的。

  我們這個時代的“墨竹”表現手法,不應是單一或説類型化的。照波的“墨竹”就是屬於照波的,是照波特定擁有的文化範疇的表現。當然,我們不用擔心“墨竹”會在大衆的視野間消失,因爲揮“墨竹”者們肯定會通過飛揚舞動的墨韵在不斷展示他們心中的快樂體驗的。蔡照波,當然就是其中“率真性”極强的一位。

  2004年9月於廣州暨南大學

  (作者:劉胄人 書畫家、文藝評論家)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