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盧延光與他的新古典主義山水



  認識盧延光似乎是一種緣份,與盧延光説説笑笑更是一種緣份。

  因爲有了這緣份,使我與他的談話就輕鬆、自由、瀟脱了。整個晚上在充滿説説笑笑中“采訪”。幾乎很少做筆記,只用腦在記,用心在記,用投入的眼神與默契的動作在記……

  他從“佛”到“道”,從“真、善、美”到“假、惡、醜”,從天南地北,到古今中外,談的很投入,聽的很盡情。談畫的,少了,雖少却精到、概括,令人興奮。談“佛”的,多了,但主旨却只是“善”,因而,終歸少了,正如“真善美”一樣,善就是美,美就是善,但“真”就不定是善。其最終歸宿乃爲“善”,“除了善良的,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什麽東西。”與人爲善,一切以善爲好,成了盧延光爲人處事的“哲學”。 

  因爲有了“善”,功名利禄少了,爲别人爲大衆謀福利多了。 

  因爲有了“善”,人脱塵了,世俗庸俗的東西少了。積德行善的東西多了。吃的穿的簡淡了,畫畫的風格也淡雅了。 

  因爲有了“善”,畫中少了“火氣”,多了古典。 

  因爲有了“善”,他當了十多年館長,建了九座“廟”—關山月、黎雄才、賴少其、楊善深等紀念館。 

  盧延光,是善的使者,美的傳播者。 

  盧延光,是一位全才的藝術家,他畫插圖、畫連環畫、畫人物、畫山水,總是平平淡淡厚厚實實的美。 

  他説,畫家是要給人美的東西,必須自己要先美起來。一個要成爲大師級的畫家,要有文化,更要有人格。他説,這是他當了十多年廣州美術館館長悟出的道理。他還悟出了自己對中國畫的看法—離開傳統的東西,是“大”不起來。哪怕是小鷄小鳥,大山大石,都離不開傳統。於是,他沉浸於傳統山水畫,浸淫於元“四家”的山山水水,在當中吸取營養,探索屬於自己的個性語言。他認爲,宋畫(山水)雖成熟豐滿,但像只快被宰割的肥美的猪,或許此時的畫家們生活得太舒適、太安逸、太悠閒了,總缺乏元畫的那種精神性的獨立、人格的張揚。我想,這大概是盧延光熱愛元“四家”山水畫的原因吧。 

  衆所周知,盧延光有顆善良慈祥的心,他樂施好道,不殺生,少吃肉,生活檏實簡淡,穿着簡簡單單樸檏素素。據他太太説,身上所穿的還是結婚時的衣裳。他的畫風與其人有相似又有不同。畫中追求簡淡、淡雅是其人品體現。但觀其畫却是密密又密密,重重叠叠,繁繁複復,筆精墨妙,境界幽深。還有那筆綫的曲曲折折,往往復復,墨色的濃濃淡淡,虚虚實實,寫景寫情寫意,形成了盧家山水新古典主義。 

  言談中,他推崇的是一種風格,一種信仰。在他的眼中,畫家的作品與人品應該是統一的,有了這統一,就有了一種讓人推崇的風格,像元“四家”的黄公望、倪瓚、王蒙、吴鎮,人品藝品俱佳,成爲後人學習的楷模。從明“四家”到清“四僧”,都從元畫來,甚至近代的“四王”,也從元畫來。看來,盧延光的新古典主義山水也從元畫來。可見元畫的魅力,可見盧延光的新古典山水的魅力。 

  盧延光認爲,信仰的力量是偉大的。有了信仰,就有了力量,就有了奮發向上的“座標”,就有了寬闊的胸襟與氣度。現在藝術家隊伍中出現信仰滑坡,急功近利,問題就出在缺乏宗教觀,缺乏信仰。縱觀藝壇大師人物,他們都能脱塵超俗,與世俗保持距離。他説自己雖不是“超人”,有時還因自己心直性急而往往好心辦壞事。但宗旨總想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積點德,修煉好。 

  時下,這位剛剛上任廣州市美協主席的“善人”,要做的善事可真多,他肩上的擔子不輕,好多人看着他,望着他。但他有信心,路一步一步走,事一件一件做,總會好起來的。他手下的拍檔更有信心,因爲他們都認爲,這位新任主席有魄力、有活力、有能力,跟着他準會辦好辦成每件事。看來,廣州要建設文化大市,盧延光要做的事太多了。因爲,他胸中總是裝着“普羅大衆”,多做點好事、善事。 

  人的境界高了,畫就好了。 

  聽一聽,看一看,盧延光其人,常常爲其人格魅力而折服。 

  讀一讀,品一品,盧延光其畫,常常有一股静静又静静,如老衲打坐頌經,常常透着一股淡淡雅雅、樸檏素素、簡簡約約、飄飄逸逸的氣息。 

  也許,這就是盧延光的新古典主義山水所要追求的空靈,有了這追求,畫中就有“禪”味了!

  (作者:張澤明)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