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平凡之中擷浪花——記版畫家肖希正和他的創作
生活中的肖希正總是流露出一種質檏、誠實、親近和進拓的氣息,讓人感到對方善於商量和容易溝通。
肖希正擅長於把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美的、詩意盎然的浪花擷取下來。他不在題材上趨時費思,却重視自己對現實的感受。肖希正的美術創作以版畫爲主,近年來亦在探索國畫。畫如其人,不管黑白、版畫、水印版畫或是國畫,他的作品都體現出檏實無華、單純中見豐富,充溢客家風味的藝術特色。作爲中國文革老三届的知識青年,1968年至1972年肖希正經歷了五年之久的上山下鄉歷程,體驗了農民的艱苦生活。經歷了非常的磨練。但肖希正又是不幸之中的幸運者,於1972年考上了廣東人民藝術學院(即廣州美術學院)版畫係。他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如饑似渴的學習繪畫技法,經常在課室練習至深夜。經過三年的專業訓練,爲他日後的美術創作打下了良好的繪畫基礎和版畫技能。
肖希正的黑白木刻非常注意通過點、綫、面的有機結合去自理好黑白灰的調子。如代表作《山鄉新貌》,是一幅表現客家山鄉的風光力作。近景層巒迭翠的果樹叢林,中景縱横交錯的梯田阡陌,遠景雲烟飄渺的崇山峻嶺和巍然屹立的水庫巨壩都自理得很富空間感,反映了壯美的粤東山鄉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欣欣向榮的新氣象、新風貌。作者熟練的圓口刀法和三角刀法揮酒自如,這幅作品曾獲梅州地區美術展覽二等奬。《江山》、《又一幅新作》、《工餘》等黑白作品都是黑白灰關係處理較爲成功的。黑白木刻藝術語言的創新具有無限發展的潜能和廣闊的天地。肖希正爲紀念抗日戰争勝利五十週年而創作的獲奬新作《國難》,仍然保持和發展了他在黑白版畫藝術特色上的優勢。
水印套色版畫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精華,好的作品應具備“三味”:木味、刀味和水味。多年來,肖希正曾致力於水印套色的探索和實踐,并且小有成就,代表作《力的和聲》曾入選1989年廣東省第七届美術作品展覽。在霞光似火燒火燎的天幕上,三個頂天立地的煤礦工人在天橋上翻動鬥車倒煤,簡潔明快的用色、洗煉剛勁的形象,充滿“三味”的風格令人過目難忘。我國著名版畫家陸放先生説“能印好大面積墨塊,做到既黑又滋潤又不濫,水印木刻的印的功夫也就算到家了。”作品中大面積的黑色處理,是爲突出的“烏金”的開掘者們艱苦勞動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細讀肖希正的許多水印套色版畫作品,如《和山神韵》的渾滋蒼茫、赴日本展出的《故鄉路》的天地交融、《緑雨》的萬山朦朧、《陌生的故土中》的青山白房、《明日山更緑》中的倒映如畫以及《茶場春曉》中的單色多變,《青山緑水間》肌理效果的妙趣天成,都充分顯示出肖希正“到家”的水印功夫和對一版多套多印的淋漓發揮,令行家讚嘆不已!
他搞創作,習慣於深思熟慮,一旦成竹在胸,就在板面上起稿、定稿、開刻,廢寢忘餐,一氣呵成。其對藝術的勤奮刻苦,非常感人!
肖希正後期的創作鍾情於山水,緣於他長期組織群衆美術、攝影采風活動、客家山山水水已爛熟於心。爲尋求水印木刻與中國畫的結合,他近年又探索起國畫山水,自費到黄山、桂林、周莊等地寫生采風,感受大自然之美,既研習傳統又師法自然,他將版畫對景物的處理手法運用到國畫的創作中,自然又是一番品相。看其近年的山水作品,構圖完美,厚重、大氣,有作品入選廣東群文系列美展。憑着他的勤奮、執着、扎實的功底和深厚的生活積累,假以時日,肖希正的美術作品應有更大的收穫。
(作者:陳其偉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興寧市美術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