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寫生後寫意方傳神——讀青年女畫家徐碧賢畫作有感



  近讀畫論,讀到齊白石64歲時在題畫上有段名言:“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後寫意,寫意而後複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得也”(見《中國繪畫美學史》612頁)。深感大師對繪畫形神關係論述之精闢。近又讀到青年女畫家徐碧賢水墨淡彩的寫意畫作,結合她多年來的創作實踐,更印证了大師畫論的深邃哲理。

  徐碧賢是廣東順德水鄉畫派的後起之秀,她從小得到嶺南田園畫家葉其青的指導,在珠江三角洲的鄉間小道中堅持寫生、堅持創作,走出了一條自學成才的康莊大道。更爲可貴的是,由於她的文學修養和悟性,她的水鄉風情畫已冲破了同伴們或者清甜秀美、工細潤澤,或者色墨淋漓、用筆蒼勁的寫實“圍墻”,逐步形成了細綫水墨淡彩的寫意風格。她的畫作猶如一首浪漫的田園小詩,給人以清新、朦朧、如入夢境的美的享受。她亦喜歡以稚趣、活潑的兒童入畫,以淡墨、破墨、化墨的自然肌理效果表現水鄉兒童的天真和童趣。其代表作品有入選全國第八届美展的《摸魚兒》、入選全國第二届體育美展的《小燕子》、獲全國第二届職工美展優秀奬的《春水摇籃》等。

  無論是畫景物或人物,徐碧賢都喜歡實地寫生,但她往往面對實景不輕易下筆,她總是思索着如何把眼前瑣碎雜亂、物象平平的田園小景概括歸納成一種自己喜歡的藝術語言或圖象符號,她曾經嘗試今天用一種方法畫芭蕉,明天用一種方法畫竹子,這樣一枝一葉的反復練習、探索,終於悟出了適合抒發自己平和、清淡意趣和韵致的細綫勾勒、淡墨淡彩渲染滲化的造型手法。正如唐代王昌齡在《詩格》一書中提出:“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徐碧賢作品中的畫境已經是水鄉田園的物境經過作者平静、淡雅的情懷心境的觀照和過濾,既取象於自然又超越於自然的藝術意境。徐碧賢筆下的水鄉形象,不單是小橋流水、瓜棚菜園、桑基漁塘等的物象再現,更是好性情中的平淡、率真、純净、充滿生命韵律的流露。

  當然,徐碧賢還年輕,她目前的藝術風格還只是初步的,還有待於深化、提高和推向極致,而且一個年輕的畫家過早地固定自己的畫風,雖然可以駕輕就熟,但又很可能會自己給自己築起“圍墻”,妨礙了自己向更高的藝術高峰攀登。所以徐碧賢今後仍需不斷努力加强自己全面的藝術修養,多讀書、多向傳統和外來藝術吸取營養以豐富自己的表現力,而水鄉的情結,故鄉的觀念,在寫生後寫意,在寫意後複寫生的創作方法却又是永遠不能丢掉的。

  (作者:樑根祥 佛山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副研究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