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飽蘸生活濃情 咏贊美好家園——樑敏桐的藝術追求
樑敏桐將是何等樣的藝術家,我未敢斷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敏桐對生活中的美敏感而傾情,無論是初試啼聲的小稿或是參展獲奬的創作,都縈逥着青春氣息與生活的摯愛。敏桐用清純和鋭利的眼光、明朗而簡潔的藝術手段來描摹繪製着動人的畫幅,並通過它向我們傳遞着這樣的信息:生活有情,生活有愛,所以生活有美。我用我的情我的愛去表現生活中的美。當一幕幕生活場景在我們眼前展開,一個在藝術之林跋涉着的年青畫者仿佛就在我們眼前款款走來,至於她是不是藝術家倒並不重要了。
於是,我又陡然覺得,樑敏桐首先應是時代生活的歌者,要不她那支畫筆便不會如此歡樂,畫面便不會總是明媚風光,更不會如此樂於追求裝飾品味!《燈宴圖》的喧鬧是因爲歲月的承平,《葵園》的戲逐是因爲兒童的幸福,《雀友》的閒適讓人想到“民亦勞止,迄今小康”,《天氣晚來秋》的恬静讓人們體悟祥和,……這衆多的畫作和乃師乃友們可能有點异曲同工,但正如此便合证了他們的真實,生活在現代南中國珠水之鄉的年青畫人,如硬要體味“鷄聲茅店月,人迹板橋霜”的行旅凄清,或窮愁潦倒的人間無奈,豈不太難爲了他們嗎?生活前進了、社會進步了,我們一般不希望年青朋友去想象萬人揪鬥走資派的場景或寫出紀録時代痛苦的流民圖,他們有條件歌唱就讓他們歌唱吧,無論用嗓子還是用畫筆!
本着對生活環境的熱愛而深嵌了鄉土之情,本着對生活本質的感受而産生强烈的表現意願,本來這不過是檏素意識下的平民思維。只是,盡管不少人抱有這種衝動却没有多少人能將之藝術化地留住,使之成爲時代的吉光片羽。樑敏桐這位水鄉小城之女無疑得天獨厚,她成長於畫鄉容奇。容奇,七十年代起便沾了“文化街”活動的光,一班對畫畫着迷的青年人鼓搗出一個水鄉流派來,因爲聲應氣求的緣故,群體圈子順時延伸壯大。當日的青年不少已華鬢飛霜,今日的青年則興趣盎然地不斷步入。樑敏桐也試着她藝術追求者的脚步,走到葉其青先生身邊執筆問道起來。在亦師亦友的氛圍之下,樑敏桐在理論和實踐上獲得飛躍。葉其青先生在這快樂的一群中所特有的長者風範和師傅情懷讓他們印象至深。如果説葉先生曾以他的畫風影響過容奇畫會一班同學少年也影響過樑敏桐,倒不如説葉先生以更大的熱情引導和啓發過他們善於尋找和珍惜自我,盡量不做别人的影子。所以今天我們品讀樑敏桐的作品時,更多地看到的是她而不是他。是之謂良師益友,是之謂善於學習。
屈指十五年,樑敏桐冷三九、熱三伏挎着畫板迤邐前行,生活之路常走常新。她享受着艱辛求索、亦耘亦獲的樂趣。先擱下那面對距離的惆悵吧,能不能沏上一壺香茶,漫品一下藝術苦戀之味呢?這時她會讓你在淺淺的笑容中察覺出絲絲人生真境界。
1995年以來,小荷初露尖尖角,一幅《小圃留春》入選“廣東省慶祝建國45週年美展”,其後《夏至》、《争春》等陸續入選省級展覽,其中《荔枝》還獲得三等奬;至於地市展入選六次,三次拿奬。其間又與畫友在北京、廣州、深圳舉辦畫展。爲讀物配圖,爲書刊所評介等。回頭細看,成績未必驕人,而對業餘耕者來説難道就只是差堪自慰而已嗎?
行文至此,我的外行馬脚終於全露,索性贅上幾筆:敏桐的畫,我以爲力度再需加强,氣象仍欠高曠,視覺之外的深沉仍未讓讀者獲取更多的啓迪,色彩明麗中淡而不遠,境的創造尚須時日。敏桐强調感覺,這對個性張揚十分重要,而理性的深入,我看也是很必要的。
(作者:李良暉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順德書法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