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容奇水鄉畫派的新生代——關於歐陽佩兒及其它
如果説,開放改革帶來了嶺南,特别是珠三角的經濟繁榮及巨大財富的積累和農村的城市化進程的話,那麽它不是以犧牲環境、切斷某些歷史景深與文化脈絡爲代價的,特别是我們的文化機構的無力與無奈,主政者缺乏精神準備或素質孱弱,這較之日本與西歐,尤爲突出。大道能通衢、洋房小車、空調煤氣也無以彌補那種缺失。小小的裝飾畫,需花鳥山水,無以寬懷。
容奇水鄉畫派諸君七十年代末漸别了政治第一和“三突出”後,逐漸探索出了塑造珠三角人“精神家圍”的路子,從必然來到自由王國,現在,已無法尋找消逝不遠的“順德祠堂、南海廟”,但那些見慣了的百年老屋及夾雜其中的小紅磚房、花籬雜樹、水浦堤岸、桑基魚塘、竹叢茅舍、旦花鷄犬,是我們祖輩生於斯,養於斯的地方。搬進瞭高樓,離之愈久愈牽腸掛肚,久違了祠堂家廟,會常覺孤獨荒神,水鄉的印象,包含了太多的爺爺公公述説的遠祖的壯行逸事,包含了……於是我們愈來愈多地看到了那些激情充沛、如歌如詩的畫作,那些生宣熟紙,絹素的畫面上有的白樂天的鮮亮律動,明白如話的畫境;有些或如賈島沉厚隽永!畫廊、展覽館、博物館、私第與府衙,富賈與巨公,終於奔走相告,鎖定了這個撩人心魄的創造至美的群體。
講到容奇水鄉畫,應該説在她的啓蒙時代即受過國内,特别是嶺南美術界前輩的呵護和指導,那時采用一種至今經實踐仍十分有效的傳、幫、帶的辦法,以“革命文藝隊伍”成長的模式,以團隊集中的中心任務式的美術創作爲凝聚手段,有黨政部門的支撑,結合時政、版畫、國畫、宣傳畫、連環畫、水粉水彩油畫一同,時勢造就了一批時下美術界的青年才俊,改革開放,美術界的學術風格復蘇,這班青年一代敏感到了傳統繪畫的魅力,迷上了嶺南畫派第二代、第三代大師的山水畫,而七八十年代的全國展、省展的集中創作與觀摩又加强了這種感染。當然,集中觀摩各家各説是如此的豐富,加之出版傳播條件的改善,使他們注意到了五代、兩宋、元人特别是明清的畫風,近百年京滬的畫派、嶺南畫派先祖的二居、以至潘、黄、石魯、李可染等的技法,都對他們的創作影響深遠。活用下鄉寫生的方法,那些心靈選境的山水畫正是建基於大量的觀察和勤奮的野外寫生的根基之上的。田園毓秀、民思智慧、地靈人杰、天時人事、孕育了這個優秀的群體,造就了多個在嶺南與國内外都令人矚目的畫家。
歐陽佩兒,早年畢業於佛大,繼而攻讀清華的學子。稚年受業於容奇水鄉畫派葉其青門下,並在容奇畫會這個氛圍濃烈的美術群體裏泡泡染染步步成長。從小學起,課外的週末,都是在畫叢中度過。30年過去了,現在可以講是“容奇”了。
科班出身的她,從設計學的角度,使她對寫生色彩、裝飾色彩、設計色彩都有系統認識。前者較感性,後二者較理性,這使她在畫面的色彩調度上能進退自如。在《農林晨曦》一畫中,她大膽的運用了經巧妙切割、剪影的重色塊,以襯托精微的主題,這裏她熟練的借用了平面搆成的設計理念來處理畫面,效果至佳。水鄉畫法的技巧、意境,如何與當代大城市的建築溶合,是可以而且也常會涉足其中的一個表現課題。在爲澳門回歸大展而作的《澳氹連珠水,親情飲一江》一畫中,她作了成功的嘗試,而在《春來遍地桃花水》這件作品中她又嘗試以空間設計中的高視點表現,近似軸測的方法去搆築她的畫境。
沉厚與斑斕,迷蒙與閃亮交替,寬闊與充實,淡雅宜人與如真具象,處處體現了佩兒作爲第二代容奇畫派繼承者的特色,也體現了她個人的審美追求與探索,沉實與激情的個性在其女性特有的細膩與豐富,這些都有機地溶化到她的作品之中。
佩兒,現年四十未到,還算是青年。“假以時日”“成長之中”“前途無量”的套話大可不必,不同年齡段的作品,自會各有各精彩,就讓我祝我們的女畫家青春常駐,藝事常新吧!
2004年春於佛山大學校園
(作者:李海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