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讀畫避世——看吴子英的山水畫
看吴子英先生的畫,滿目蒼翠青山、潺潺流水、白雲繚繞、古樹虬根、奇石嶙峋、茅房草亭、泥爐烹茶、幾本舊書,數個男女,或對弈於凉亭,或曳杖於溪澗。這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理想的田園牧歌式生活環境,爲什麽子英會鍾情於過去的生活環境?難道這是子英對現實生活環境的一種反思麽?
時至今天,在科技發達的條件下,在全球許多地方,消費物資十分豐富,特别是在大都市里,人欲横流,物質的消費,有的已達到暴殄天物的地步。無厭的索取,使環境隨之而惡化,空氣渾濁了,没有飛鳥白雲;水體渾濁了,没有游魚清波。脚步急急,來去勿勿,均爲利來,均爲利去。生活節奏十分緊張快速,人人疲於奔命。黄賓虹先生論畫時説:“物質文明之極,其弊至於人欲横流,可釀成殘殺諸禍。惟精神之文明,得以調劑而消弭之。”於是,確實有許多人又懷念起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環境,喜歡起仿古的藝術品。
從事培訓環境教育培訓者的國際組織巴迪基金會的楊女士在最近一次國内的培訓班上,要求學員回答未來五十年内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是什麽?五十多個學員提出了一百多個答案。楊女士歸納爲:在優美的自然環境裏,有豐富的消費物質,人們和睦相處。
未來五十年,相對於歷史的長河,只是一瞬間;相對於個人的生命,却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未來五十年,我是看不到了。不過,要回到500年或1000年前的生活環境,我相信,那不可能,歷史不可能作那樣的倒退。但是回過頭來,認認真真的看子英的畫,確實是可以使我十分緊張的神經鬆弛下來。
子英是名畫家吴静山先生的哲嗣,從小在父親的嚴厲督促下學畫,既臨摹古今名家各種作品,又遊歷了國内許多名山大川。移用傅雷先生評論黄賓虹先生畫作時的説法:“摹古鑒古,乃修養之一階段,籍以培養有我之表現法也。遊覽與寫生,乃修養之又一階段,由是而進於參悟自然之無我也。”子英既然有了摹古鑒古、遊覽與寫生之修養,因此奠下了良好的筆墨和造型基礎。胸中自有真山水丘壑,所作作品便有煙嵐清風,此之謂也。
我和子英是忘年交,相交多年,深感子英之虚心好學的精神。我不懂繪事,子英却通過其他方面吸取我對他有用的東西。有一次,我正在和朋友侈侈而談怎樣辨证的認識世界客觀事物時,子英突然插言道:清人鄭績論學畫時説,自外而入者,見聞之學,非己有也;自内而出者,心性之學,乃實得也,善學者重其内以輕其外,務心性而次見聞。而時下的藝術創作觀强調的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兩者好像是相反的,其實是一個統一體的兩個方面,只要掌握得好,運用得當,是有利於提高作品的水平的,這就是辯證法啊。於此,也可以窺見子英的悟性。
我讀子英的畫,確實感覺他已進入傅雷所説的第一階段。我希望子英再加把勁,盡快跨入第二階段,如何“參悟自然之無我”,創作出更多的好作品,讓希望暫時躲避喧囂塵世的朋友有所寄身矣。
(作者:伍慶禄 《珠江環境報》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