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筆恭而意縱——蘇百鈞《清輝》觀後感



  我對蘇百鈞當代工筆畫關注不多,但有的作品却過目難忘,蘇百鈞《清輝》即是一例。

  “工筆”與“寫意”是個錯位的對偶,萬青力認爲工筆應對率筆,寫意應對寫形。

  這種錯位本來不很重要,正如“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作爲流派概念已經約定俗成,大家沿而用之並無大礙,它並不否定其它流派中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精神;“抽象藝術”也是約定俗成的説法,其實誰都知道這種藝術也是有具體形象的。

  但如果因爲“工筆”與“寫意”對稱,工筆畫創作就可以不理會寫意畫理中許多美學精髓,那就糟了。蘇百鈞主張“‘意’是工筆花鳥畫的靈魂”, 説得好,這抓住了振興工筆畫的關鍵。在這點上,工筆與寫意的基本畫理一致。

  一、 立意。大而言之指藝術家獨立的創作系統的確立,小而言之指一件作品個性化的格體風神的確立。石濤所謂“得一畫之洪規”,亦指立意。

  立意需精神解放、解衣般礴、放浪形骸、曠達恣肆,需擺脱拘拘“迫於事”而進入“散懷抱”的狀態。讓個性、情思、才氣、靈感無拘無束地傾瀉,讓想象力自由自在地馳騁,否則立意何以高遠?

  《清輝》立意獨到之處在剛其所柔、柔其所剛;虚其所實、實其所虚。所繪三稜劍花屬仙人掌科,葉硬厚且有稜脊,其性剛也,偏擇白花開放之態以求其柔;此花素白薄命,意多哀婉,反以光華茂密之狀求其剛健。花卉畫,花爲主而葉爲襯,一般主實而襯虚。《清輝》則虚其花而實其葉,花在虚中見實,葉在實中見虚;工筆花卉畫其風易柔,作品却以單純大氣的張力結構求其大勢。難在一切都恰到好處、自然成文、不留鑿痕。

  二、胸臆。工筆畫與寫意畫一樣,它不是物象的照搬而是胸臆的表達。《清輝》把三稜劍花短暫的生命表現得聖潔而又輝煌,搆成了一曲劍膽琴心、俠骨柔腸般的詩情,它既是作者人格理想的象徵,又是作者精神氣脈的抒發。

  三、意象。對“物象”的精微描繪是工筆畫的一大特色,但這“物象”並非物象本身。既然工筆畫是胸臆的表達,物象必然要隨表達的需要而發生變化,成爲“不似而似”、“似是而非”的意象,成爲“外師造化、中法心源”的心象。工筆畫的程式,就是物象轉化爲意象的第一座橋樑。但照鈔程式和照鈔物象性質並無兩樣,那種媚俗的、匠氣的、標本式的、花布式的工筆畫並非没有程式,而是没有出人意表的意象和對程式的活用。《清輝》中花的暈暉、葉的動勢、形的錯落、色的朦朧等等均是“忘形(物象)得意”之象。

  寫意畫立意在胸,稱爲腹稿;工筆畫的立象則需落實爲每個細節都交待得具體入微的設計稿。工筆立象,或在不斷調整中逐漸昇華(漸悟),或在驀然發現後小心收拾(頓悟)。《清輝》最初産生於畫家掃墓時的一張速寫,雖没有花,但三稜劍葉的組合與動勢已經形成了作品的基礎意象,是爲頓悟。但作品的完成前後耗時一年多,正稿廢了五張,那五張正稿也成了調整過程的設計稿,這又是漸悟。

  四、 意境。王昌齡曾提出“物境”、“情境”、“意境”的“三境”概念。一境“故得形似”,二境“深得其情”,三境“則得其真矣”。由是觀之,意是對情的提昇、境是對景的提昇、意境是對情景的提昇。繪畫中這種提昇的入口處在空間境象,在主體對境象的縱向空間(平遠、高遠、深遠)高度投入的精神體驗,有空、虚、遠、深才有意境。意境中精神體驗的基本心理特徵是凝神寂照,有静、幽、穆、寂才有意境。意境是搆成“畫中詩”的關鍵因素。

  層層洇暈得虚,層層推遞得遠,在洇暈、推遞的關鍵處稍有粗則意境全失,這裏需要遠而心細。因此工筆畫在意境表達上絲毫不遜於寫意畫,甚至更優於寫意畫。寫意畫表達詩意可以輔以題詩,工筆畫表達詩意直接從意境可得。《清輝》得風流處正在虚静朦朧的意境。

  五、 筆意。在工筆畫中主要指筆韵、筆勢、綫意,在這方面,運筆的情意化、精神化的内在要求與寫意畫是一致的。如果《清輝》中花卉枝葉的勾勒僵硬呆板,意境也就没有了。

  六、大意。工筆畫不能象寫意畫那樣在“逸筆草草”、“意到筆不到”中寫其大意,但同樣需要避免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瑣碎雜亂、繁冗小氣仍是當前工筆畫創作中的突出問題。《清輝》的好處就在於立意、意象、意境、筆意諸方面均能在大舍中求其大意,在删繁就簡中突出了現代的平面搆成、色彩搆成、空間搆成。作品的宏大氣象的形式基礎來自它的畫面搆成。

  古典的搆成方式多爲内斂式,主體讓開邊框而聚散於畫心附近,周圍留白或較虚。突破這種古典搆成是振興工筆畫的重要環節。《清輝》的搆成方式爲外張式,主體冲出畫框(同時又意味着冲入畫框),主體與畫框、框内框外形成了更密切的關聯,它以左右流動爲主勢,以下傾斜爲輔勢,形成江濤横流般的大開大合、大争大讓的結構,它以淡藍的月夜意味的色調搆成了一種大静中的大動。一旦取景轉化成結構,取景便只能取其大意了。

  工筆畫是手藝活兒同時又是藝術,故其用筆不可不恭而用意不可不縱也。

  1998年8月17日於北京

  (作者:劉驍純)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