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金龍强”和他的重彩畫
2003年7月20日,這一天,對於劉志强,對於廣東重彩畫史也是值得書寫的一天。
這一日,廣東重彩畫家劉志强携數十幅重彩畫作品,在廣州市海珠區大型社區之一——“南景園”舉辦個人畫展,其中有近半作品都以金龍魚作爲題材。據悉,這是廣東首個重彩畫個人畫展,畫展受到業界與社會的關注,《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信息時報》、南方電視臺等媒體均對這一展事作了報導。
重彩畫與其它畫種的主要不同是使用材料的創新以及綜合繪畫手段的運用,並由此産生一種新奇耐看、肌理萬千等其它畫種所無法替代的藝術效果。近觀《劉志强畫選》中十多幅重彩畫作,我認爲志强君在新材質、新技法的探索中,已積累了相當的經驗,並確立了自己的個人風格。
劉志强的重彩畫,基本上都以“魚類”爲主。這是爲人們所喜見却又容易流於俗氣的題材。其實,任何物像本無雅俗之分,關鍵的是畫家如何去發現、提煉與昇華。最後“結晶”的程度也與畫家本人的學養、技巧有着莫大的關係。劉志强習畫三十餘年,之前以國畫花鳥爲主。2000年,入讀廣州美術學院中國重彩畫高級研究班。該班授課的導師都是國内漆畫、工筆重彩等方面的頂尖級人物,如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主任蔡克振、中央美院教授蘇百鈞、廣州美院教授陳文光等,在這些名師的悉心指導下,使劉志强無論是技巧的掌握、視野的拓闊,還是審美取向等方面均有了質的飛躍。其後他創作的系列作品,陸續入選全國、省、市美展並獲奬,論著《來自材體的啓發》還發表在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廣州重彩畫集》,頗受業界與社會的關注。
就製作程序而言,我對重彩畫瞭解不深。但就畫面效果來看,劉志强還是充分發揮了新材質、新技法的特性。他的系列水族重彩畫,將傳統國畫意境的深幽、油畫筆觸的厚重、日本畫華麗的裝飾性有機揉合在一起,互動滲透,同時又恰到好處地施展貼箔、薄罩、涂抹、皴擦等技法,使畫作呈現异常豐富的色彩、肌理效果,平淡的水面、光滑的魚體頓時豐厚起來,斑駁光離,令人臆想翩躚。這些效果又統一在一個色調中,畫面或激盪熱烈,或深邃幽深,或温暖祥和。他的“招牌菜”(擅長項目)“金龍魚”描繪更見功力,整體之中又有豐富耐看的細部刻劃,色彩濃重沉着,金箔的運用也恰到好處,幽光閃爍而又毫無俗氣。將這種觀賞性水族動物描繪得如此大氣、深沉、耐看,足以顯示作者的色彩、搆成、技法的駕馭能力。難怪乎他的“金龍魚” 能在省、市畫展獲殊榮,“金龍强”的别稱不脛而傳。不少“金龍魚”還作爲外事禮品,“遠游”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鑒於劉志强在重彩畫取得的成就,最近他還當選爲廣東省中青年書畫研究院副秘書長,2003年8月,他應邀參加由中國美協副主席肖峰率領的“情係天山——全國著名書畫家新疆采風考察代表團”,遠赴新疆進行藝術交流活動。
劉志强勤作重彩畫之餘,也没有丢棄他的老本行:寫意花鳥畫。他的國畫早年師從嶺南名家黄安仁、周志毅、樑占峰等,畫風清雅秀潤、清心可賞。其作品以筆名劉一奇從86年起陸續在《南方日報》、《廣州日報》、《廣東僑報》、《珠海鄉音》等刊發表。
藝途無涯,善思有徑。劉志强以重彩畫爲主攻方向,使自己的繪畫事業躍上了新的臺階,也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發展空間。作爲新興的繪畫形式,重彩畫還有許多有待深入探究、挖掘的技法特性,如何將重彩畫的材質之美發揮到極致,如何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新興繪畫語言的有機融合,也是志强君及有志於將重彩畫發揚光大的美術界同仁所要面臨的課題。我相信,只要勤思善學,持之不懈,重彩畫的明天會更好,劉志强的前程也將更燦爛。
2003年10月8日於珠江南岸海闊軒
(作者:張鐵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