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何俊華畫集序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項重大的財富是對於大自然的尊重與熱愛。

  孔子説:“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和水培養了人們的道德與智慧。

  歷史歌咏大自然的詩文不計其數;表現自然美的山水畫名家輩出。十七世紀,荷蘭出現了純粹的風景畫時,中國畫的山水已經發展了一千餘年。

  二十世紀初,革命家陳獨秀對只重筆墨形式,不重自然真實的“四王”,提出了批評。而二十世紀末,名畫家張仃教授發表了《筆墨是國畫的底綫》一文,又對於“筆墨等於零”的主張進行了有力的批評。可以説,二十世紀的八十多年中,國畫在改革、探索、發展中大步前進,名家輩出,形成了繁花似錦的局面。可以預見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畫,必將呈現更爲燦爛多彩的局面。

  何俊華是二十世紀末成長起來的,至今,他仍未届“不惑”之年,可以算是位青年畫家。但他在山水畫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成就。他的作品在國内外多次展出,獲得奬項並爲國内外博物館收藏。而他的成就又不是偶然得來的。他不僅在廣州美院、解放軍藝術學院攻讀,受教於嶺南派名家;而且跋涉於廣東、山西、四川、河南、安徽、陝西、東北等地的名山大川,寫生作畫。一個人修養不但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裏路”。對於山水畫家來説,“行萬裏路”尤爲重要。所謂“胸中丘壑”必須來自“眼中丘壑”。有了豐富的觀察體驗,必然能創造出變化無窮的藝術形象。

  何俊華的畫,可能説既表現了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又發揮了傳統的筆墨技巧。如果以“詩意”來形容繪畫,他的作品有些近於“史詩”,有一些則近於抒情詩。

  比如《除却巫山不是雲》,作者以俯視的角度描繪了宛轉的江水和江心的帆船。以有力而縝密的筆法刻畫了兩側的高山。雲氣在峽谷間飄動,重重山巒更搆成了莊嚴闊大的景象。《萬壑争流》則在層叠的山巒上,重重瀑布,奔騰而下,令人如聞其聲。又如《九寨溝》,林木叢鬱,溪流交織,不同的枝葉,不同的色彩合成了豐富的樂章。這一類作品,描寫縝密,筆力堅實,氣魄宏大,屬於“史詩”的格調。

  而另一類作品—如《三峽深秋》、《長白山之冬》、《夏日》等作品,則筆法奔放、水墨淋漓,於簡約的形象中含有詩意,可以算是抒情詩一類的格調。

  這本畫集的編選,已進入二十一世紀,是何俊華創作的階段性的小結。相信,在新的世紀裏,畫家必有更豐富的收穫。

  (作者:遲軻 中國著名藝術評論家、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