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自在天空—讀劉詩東畫作
青年畫家劉詩東有一枚常鈴於畫角的印章:“自在天空”,這不僅僅是他所心儀的自由藝術境界,也是他目前藝術創作狀態的一種寫照。
東方人初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後又變成“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這是一種昇華,一種新的境界,它體現了中國傳統的一種哲學觀:我們今天看到的山與水,它不僅只是山與水,它還代表着一種精神、境界、意趣!習畫的過程大概亦如此。然而,要想順利跨過那三道門坎,却並非人人所能爲之事。有的人窮其一生也悟不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玄機與奥妙,成了技法、物像的奴隸。當然,要跨越那幾道門坎,需要一個痛苦的探索、裂變的過程,它體現了個人文化素養、審美情趣的昇華,以及個性與自然物像之間的心靈呼應與契合。只要跨過這幾道“門坎”,它面前將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以這麽説,劉詩東已經順利跨越了那幾道藝術創作的“門坎”,並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展現在他面前的是一片自由自在的藝術天空:臆象隨心構建,筆墨盡情宣泄!
劉詩東能够跳出“那山那水”,用心去構建自己的“彼山彼水”,這得益於他良好的藝術素養與闊廣的藝術視野。他八十代末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後又入讀該院山水畫研究生課程班,接受過學院式傳統的基礎訓練,並深受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他既沉醉於中國畫特有的筆墨情趣、民間鄉土質檏的造型色彩觀念,又十分欣賞西方現代搆成意識以及意念紛呈的抽象表現手法。多年的實驗創作,劉詩東一直嘗試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中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契合點,一個屬於時代的繪畫語言。從劉詩東系列代表作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在這方面探索的印痕:《金秋》(入選第八届全國美展)—民間色彩、裝飾意趣與現代平面搆成相結合,鄉間秋日的絢爛、村舍單純閒適躍然紙上;《夢歸故園》(入選第八届全國美展)—水墨淋漓與畢加索分解的立體主義相結合,表現出一種迷離、華潤、夢幻般的故園景色;新作《岸邊》(美國西雅圖“樂雅齋”畫廊收藏)—民間質檏、拙稚造型與現代點綫面的相結合,水鄉的靈動、閒適、韵味淋漓盡現。多種手法的嘗試,打破了傳統國畫的筆墨、造型、構圖、色彩的程式化,使畫作表達出如詩如歌、夢幻般的感覺,給人以豐富的聯想,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
筆墨當隨時代。這是每個習畫者老生常談的話題。傳統中國畫講究内斂、淡雅、含蓄的審美創作原則,雖造就了豐富悠遠的意境,却也給人一種幽閒、壓抑的感受。現代社會從文化上、觀念上、生活形態上都與古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整個意識形態發生了蜕變,審美意趣也變了,因此藝術不創新不跟時代是没有出路。劉詩東敏鋭地意識到這一點,他的畫作,東方的意趣、西方的搆成相互揉合,通過豐富細膩的色彩變化,重叠交錯的物象分解組合,笨拙、靈動的綫面造型,産生出令人臆想翩躚、如歌如詩的感覺,對應了現代人在快節奏生活中,在生存壓力中所生産的隱晦、迷茫、不甘寂寞而又渴求回歸閒適、單純生活的復雜心緒。勾歷起人們幾多童年幸福的回憶,以及夢底裏對家鄉故園朦朧的回想與精神向往。——這也許是越來越多中外人士喜歡他的畫作的原因吧!
2003年2月10日於羊城珠江南岸海闊軒
(作者:張鐵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