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率真、平和、寧静致遠——記青年書畫家林桂堯



  林桂堯,一個從江西走來的美術專科畢業生。他從小受父親和鄉賢的影響,熱愛美術,尤愛書法。可謂到了不可一日不談、不可一日不論、不可一日不練的程度,大有不沾書法便覺茶飯不香的境界。

  桂堯在每天工作之餘,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走到其頗爲得意的張掛於自己居室中的巨幅作品“桃花源記”面前,端祥再三。夜闌人静之時,他尤其專注的看着,是在回想着創作過程中的那股率性和適意?還是寄望能在其中發現什麽值得批評改善之處?興許,他還想找到那值得加以發揮的希冀所在?……

  林桂堯最初學王,稍長學顔,繼而真、行、篆、隸皆有涉獵,取於帖,後醉心王鐸,鍾情於其流暢與灑脱,屬意大草而一發不可收也。

  古今學書者專攻大草的不多,成功者更是廖廖,張旭、懷素、王鐸、林散之等僅爲此中難得這佼佼者。大草氣勢開揚,直抒胸臆,爲酣暢淋漓之載體,美則美矣,然而有一個觀衆欣賞上的“可讀性”問題,怎樣將形式美與内涵情感乃至易懂易讀統一起來?這對於書家而言,是個不小的難題。

  林桂堯專攻草字無慮及流行與否,只是覺得適合自己的個性、氣質與愛好,看到一件優秀的草書作品就有一種説不出的衝動,而看楷書就找不到這種感覺。他坦言,目前的創作主要還是寫給自己看的,只要自己覺得滿意,抒發了情感便足够了。

  我很佩服桂堯的率直和膽識。他在書法藝術中所呈現出的張力也給予我良多的感受。

  林桂堯的書法有畫味,作品中經常有意無意間將篆隸的字形滲入大草的結體,加之行筆上的時楷、時隸、時草和節奏上的忽快忽慢、綫條的或長或短、或粗或細,讓人很明顯地感受到其現代書法的實驗,其駕馭整體篇幅的能力比較强,給人有痛快淋漓氣勢迫人的感覺,而其可貴者更在於能收能放、疏密得體、濃淡干濕錯落有致,處處體現出控制自如的瀟灑。

  林桂堯以大草爲主攻課題,却並不像世人一般的傾向於“動”,而是别出心裁地側重於“静”。我想這個“静”,應該是潜隱於“動”後面更深層次的内涵。這猶似看楷書,一般人只滿足於看其是否寫穩、寫準、寫精,而桂堯或許還要看其是否有“寓寫於工”的功力。

  林桂堯謙虚好學,個性平和,善於思考,如同一幅字體穩健又略帶動感的行楷作品,頗耐品味。

  對於未來的事業和發展,桂堯同樣是那樣的平静,那樣的怡然和自得。他認爲學習書法是一輩子的事,作爲一個書法藝人,要超脱,要静,像道家一樣無爲。我以爲,作爲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則必需有積極的人生觀,或者多少要有一點儒家式的經世致用的觀念以服務於社會。桂堯雖然没有講,但在我的觀察中,他其實早已在做,就是多讀書。我以爲這是非常重要和正確的。對於一個藝術工作者而言,多讀書,無論是從養氣、修身、齊家、明理諸多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作爲一個青年書法家,能够很早便認識到讀書的必要,尤其是在物慾横流生活節奏快速的今天,更顯出十分的難得。當然,桂堯絶不是一味地爲讀書而讀書以釣清譽,他主要還是想藉助書本的力量開拓自己的視野與思維,還要創造性地繼承傳統,在萬千生活現象中尋找出創新的契機,在墨海暢懷中溶進自己的創造,以區别於古人與他人。這,明顯地透現出當今新一代藝術工作者的價值取向與精神風貌,更體現了一個有事業心、有進取心的青年書家的睿智和遠大理想。作爲書畫同道的我,實在應該爲桂堯而鼓掌。

  2004年12月

  (作者:葉其嘉 中國美協會員、廣東省美協理事、順德美協主席)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