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勸君更飲一杯酒,漢川官員有任務。新華社昨日報道,湖北省漢川市政府下發紅頭檔攤派白酒“小糊塗仙(神)”。《新京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此事初看上去實在荒唐———全國兩會剛一閉幕,該市政府辦公廳就向各市直機關和各鄉鎮農場下達喝酒指標,市政府接待處10萬元,市公安局2.5萬元,仙女山鎮7萬元……全年共需完成200萬元。某鎮全年接待費才1萬元,喝酒任務就有2萬元,平均每天要喝3瓶酒。有人驚問:喝得醉醺醺的官員如何為民辦事?
社論指出,漢川市政府勸人喝酒只是表面現象,關鍵並不在於官員們是否喝醉,而是他們利用行政權力維護一家企業的利益。這是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是指地方政府利用國家法律法規之外的地方行政手段保護地方利益,它的首要表現,即是限定單位或者個人只能經營、購買、使用本地企業或者指定企業生產的產品,或者只能接受指定企業、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提供的服務。雖然漢川市有關方面申辯,政府檔只是宣導而非強制喝酒,但是等到這些官員喝完指標,就既沒有經費也沒有酒量了,所以明顯是一種變相強制。
地方保護主義源於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以後中央和地方關係的調整,尤其是分稅制以後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動力。它的弊端已經被反復鞭笞:一些地方政府濫用權力,破壞市場經濟秩序,阻礙商品的正常流通,妨害自由公平貿易精神;推行長官意志,製造尋租空間,培育腐敗溫床;過度保護企業,使其依賴權力而喪失正常的市場競爭力,最終危害了企業發展,甚至導致重大產品品質或安全生產事故。
因此,國家一再出臺法律和政策,堅決打擊地方保護主義。漢川市政府這一紙勸酒令,明顯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行政許可法》,也違反了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有關檔的規定。
社論質疑,問題在於,假設漢川官員並沒有被小糊塗仙(神)灌醉,他們為什麼甘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上演勸酒滑稽劇?為什麼地方保護主義在各地屢禁不止,甚至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這是因為搞地方保護主義的甜頭也是明顯的:在權力的庇護下,本地企業或者指定企業壟斷市場,獲得更多利潤,繳納更多稅金,同時刺激相關產業,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所以,這些政策往往都在“發展經濟”、“造福一方”、“為民謀利”的大旗下公然施行,地方官員往往名利雙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