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在“沖鳥礁”上做文章,目的是想讓礁群變成事實上的島嶼,然後再師出有名地將“島”周圍水域劃定為自己的專屬經濟區。 |
中評社香港4月25日電/4月18日,日本官方組織一批專家,專門研究擴展無人居住的“沖鳥礁”(日方稱為“沖之鳥島”)一帶珊瑚礁的辦法。同時,日本水產廳已經決定,從下個月開始,採用最新技術成果在“沖鳥礁”增殖珊瑚。
《中國青年報》刊出分析文章指出,“沖鳥礁”是一片珊瑚,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1.7公里,位於東京正南偏西約1740公里處的海中。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海平面升高,該礁群逐漸沉入海下,漲潮時僅有高約70釐米、面積不到10平方米的兩塊岩礁露出水面。為避免這個礁群完全沉入海下,日本在1987年投入285億日元,使用鋼筋混凝土立起了十幾根樁子。此後經過不斷加固,終於在礁盤上建成了離海面約7米高的平臺,上面建有供觀測用的設施。從此以後,日本加固、擴展“沖鳥礁”的工作便一直沒有停止。
2005年6月17日,日本國土交通省在礁群北部的混凝土制護堤上安裝了地址標牌,並公佈了照片。標牌是鈦制的,高1米,寬1.5米,上書“東京都小笠原村沖之鳥島一番地”、“日本國最南端的島”、“沖之鳥島由國土交通省管理”等字樣。2005年8月29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宣佈,準備在礁石上設置太陽能燈塔,試圖表明該礁群為“島”。同月,日本水產廳作出計畫,於2006財年撥款4億日元作為調查費用,準備在礁石周邊海域進行珊瑚養殖。由於礁群的開發、加固與維護費用十分昂貴,因此早在1999年日本建設省便決定,管理資金由國庫負擔。
為擴展“沖鳥礁”,日本技術專家過去採用的是將珊瑚的一部分切下來移植到礁群周圍的辦法,因為受傷的珊瑚很難成活,成活了也很難長大,所以不見成效。東京海洋大學一位名譽教授經過18年研究,發明了培育珊瑚蟲並將其移植繁殖的技術,被日本水產廳採用。今年5月,日本將從“沖鳥礁”附近海域採集20萬至30萬顆珊瑚卵,準備經培育後,於明年夏天移植到該礁群周邊的海底,期待這些珊瑚苗長大後能增大礁群的面積,並增高露出水面的岩礁。
日本不惜代價在“沖鳥礁”上做文章,最直接的目的是想讓礁群變成事實上的島嶼,然後再師出有名地將“島”周圍200海裏的水域劃定為自己的專屬經濟區。經過換算以後便可得知,一旦此事變為現實,那麼這一專屬經濟區的面積超過40萬平方公里,比日本的國土面積起碼要多出兩萬平方公里。
“沖鳥礁”周圍海域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有大量的鰹魚、金槍魚和墨魚,海底還有豐富的錳結核資源。已經探明的這些資源具有巨大的經濟利益,這是令日本一大批政客魂牽夢縈的核心所在。
實際的利益還遠不止這些,還有更廣大的前景可使日本領導人憧憬。小泉政府已經宣佈,在2009年前日本將重新勘測大陸架,將大陸架擴大到350海裏。“沖鳥礁”一旦變成“島”,那麼它的大陸架也在擴大之列。如此說來,日本的海洋領土和海洋利益範圍還將大為擴張。
日本欲變礁為島,可謂是煞費苦心了。然而,它的所作所為,卻有悖於國際法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規定:“島嶼應是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
美國也有學者反對日本變礁為島的做法。早在1988年1月21日,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亞分校教授喬恩•范戴克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沖之鳥島——至多有一張特大號床大小,由兩塊遭侵蝕的突起構成——無疑符合無法維護獨自經濟生活的岩石的記述,因此沒有資格享有200海裏專屬經濟區。”就連日本的《朝日新聞》也評論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能設定專屬經濟區的島嶼的定義是“自然形成的陸地”,採用鋼筋水泥的人工島是不被承認的。可見,日本的煞費苦心,到頭來難逃“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
中國政府的態度十分明確,主張嚴格按照國際公約確定“沖鳥礁”的性質及地位。同時,中國認為,“中日雙方的爭議不在於這片岩礁本身的問題,而在於‘沖鳥礁’的專屬經濟區問題。”中國政府還一貫堅持,應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處理這一問題。“沖鳥礁”雖小,然而對它性質的定位,卻關聯到是否尊重和遵守國際法規的大事。日本要成為地區和國際社會一個負責任的政治大國,就必須在這個問題上採取客觀、公正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