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台灣“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日前調整內閣人事,任命陳瑞隆為經濟部長、施俊吉為金管會代理主委。六月底,蘇貞昌任命何志欽為財政部長、呂東英為金管會代理主委,短短一個多月之後,他再度調整財經班底,並且,兩次人事調整,蘇貞昌都強調,人事布局由他一手調度,並非陳水扁交辦。
民進黨政府成立六年多以來,內閣人事更動頻繁,不但財政部經歷了許嘉棟、顏慶章、李庸三、林全、呂桔誠、何志欽等六位部長,經濟部也出現了林信義、宗才怡、林義夫、何美玥、黃營杉、陳瑞隆等六位部長。
社論指出,不但部長更動頻繁,就連“行政院”院長,也是五日京兆,不斷更換,蘇貞昌已經是扁政府成立後,第五任“行政院”院長。此外,一向輔佐院長總綰財經兵符的副院長,以及統領幕僚業務的秘書長,則更是走馬燈一般,換個不停。
財經人事宜安定,財經施政須連貫,這是施政最起碼的道理。也因此,當年李國鼎當台灣財政部長,一任就是七年;孫運璿當經濟部長,一任就是八年;嚴家淦兩度出任財長,總任期超過十年。扁政府可好,財經首長任期能超過兩年,就算阿彌陀佛了。
社論分析,細數民進黨政府成立六年多以來,十二位財經首長,以及負責協調財經政策的副院長,可發現來源大致可分三類︰一是國民黨政府長期培植,任官資歷完整的專業官僚,像是賴英照、顏慶章、林義夫、何美玥、陳瑞隆;二是學界或業界精英,像是許嘉棟、李庸三、呂桔誠、何志欽、林信義、宗才怡、黃營杉、蔡英文、吳榮義;三是扁政府所自力培植,具有行政資歷的技術官僚,例如林全。
許多歐美國家,文官制度健全,政務首長只負責與“立法院”打交道,擬定通盤政策,規畫長程目標。至於日常一般行政業務,則交由常任事務官僚負責,即便短期內首長出缺,部會業務照常運轉無誤。台灣則不然,部會首長大事小事都要管,沒有行政經驗,很難表現成績,任期自然不會長。
當年郭婉容出任財政部長,曾經感嘆:“實在沒有想到,財政部竟然有那樣多的單位,管那樣多的業務。”郭婉容之前長期在經建會、中央銀行擔任副首長,行政資歷完整,這樣老經驗的技術官僚,都受不了財政部排山倒海的業務,更何況毫無行政經歷,從學術象牙塔裡鑽出來的學者部長?
社論指出,由此可見,在台灣當財經部會首長,有經驗,沒經驗,真的差很多。不知為何,民進黨政府似乎從未正視這一點,一再起用欠缺歷練的學者出任要職,包括最近任命的財長與金管會代理主委,都是這樣。
扁政府之所以難以起用資深財經技術官僚,動輒以毫無行政經驗的學者、業者,充任財經首長,其實背後有其特定因素。基本上,扁政府欠缺眼光,始終不願培植財經技術官僚,陳水扁總共只培養了林全、賀陳旦兩員財經大將。在此之外,只好“撿到籃子裡便是菜”,想到哪裡,用到哪裡,沒有完整的財經人才供輸網路。
社論表示,早就數次提醒扁政府,如果不信任國民黨財經技術官僚,就應該從各部會簡任十職等以上官員中,拔擢親綠幹員,有計畫慢慢培養,假以時日,自會形成人才寶庫。然而,民進黨政府似乎熱中於短線操作,眼光短淺,見不及此。
猶有甚者,不但眼光淺短,炒短線用人,而且,即便所用得人,真的用到了人才,也不知珍惜,三兩下就消耗掉。舉個例子,張俊雄當院長,用賴英照當副院長,總綰財經兵符。賴的財經資歷極為完整,行政經驗超過二十年,在副院長任內表現不壞,但後來,卻也莫名其妙,跟著張俊雄一起離職。
社論再舉一個例子,日前期貨交易所董事長換人,由吳榮義取代王得山。王得山公務生涯三十餘年,自基層稅務員起家,一路當過稅捐處長、國稅局長、賦稅署長、常務次長、政務次長。這人,能力練達,無政黨色彩,也沒立場爭議,嫻熟財政業務,如今年紀不大,卻就此被割捨扔掉。
一方面,人才缺貨,財經部會首長難找,離譜到毫無財經行政經驗,從無資歷鍛鍊的學者,可以充任部長;另一方面,積年財經沙場老將,卻棄置閒廢。如此浪費人才,實在不是國家之福。
社論表示,寄望蘇貞昌,以恢弘寬闊的格局,延攬具有深厚財經資歷的技術官僚,出任政務委員,協助蔡英文副院長,提調整頓財經業務。唯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陳水扁喊過無數次的“拚經濟”口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