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創業者”永遠在路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1 06:40:20  


  據創投公司的估計,10家投入資金的公司中,大約4到5家會失敗,3到4家會平穩存在,1到2家會上市幷有高回報(獲利10倍、100倍)。但往往能帶領公司成功的人,常常是以前的成功者。在美國,這些人有個專屬名詞叫“連續創業者”。在“連續創業者”中,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被迫離開蘋果後,他二度創業,將公司名字定爲”Next“,其後他又投資電腦動畫製作公司皮克斯,令他反敗爲勝,一躍成爲動畫王國——迪斯尼的最大個人股東。

  過去由於歷史、文化原因,中國企業家多的是“從一而終”,少的是“連續創業者”。其實以矽谷爲例,在矽谷“生態系統”中,“連續創業者”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如今,“連續創業者”終在上世紀末,中國互聯網黃金一代中出現。

  如今携程網的創始人季琦、3721的創始人周鴻 t、e龍的創始人唐越、卓越創始人陳年等,將原有公司股份套現後,紛紛將目光轉向了“next”。

  似乎他們從來不願意等待一個企業完全成熟,在投資目標上,他們有著土狼般不斷尋找新獵物的性格,擁有如獵豹般的犀利眼光。

  連續創業是樂趣

  “連續創業者”在美國幷不罕見,其中又以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最爲著名。

  喬布斯自創立蘋果以來,曾寫下一項又一項驕人成績,但却被“親生兒子”背叛,被迫黯然離開蘋果。最終,基於創業者獨有的頑强意志,令他成功爭回“撫養權”,帶領兒子走向另一個新階段,連帶使“次子”—皮克斯(Pixar)受惠,成爲另一個領域內的霸者。

  1986年,他基於興趣以1000萬美元向《星球大戰》導演盧卡斯買下其電影公司(Lucas film)的電腦動畫部門,創立皮克斯動畫製作室。其處女作《玩具總動員》(Toy Story)成爲史上首部完全以3D電腦特效製作的動畫片,甫一推出,已名震整個電影界。緊接下來,皮克斯製作更成爲票房保證,《海底奇兵》、《超人特工隊》等等,無一不賣個滿堂紅,由此皮克斯也成爲動畫領域的霸主。

  而在美國矽谷,黃炎松是華人“連續創業者”中的佼佼者。1982年,在被解聘甚至被迫要領失業救濟金的情况下,黃炎松創辦了益華電腦(Cadence),5年後益華在納斯達克正式挂牌,成立短短五、六年就坐上全球業界龍頭寶座。隨後他又創辦Pie Design System、Quickturn Design Systems、思源科技,均在業內取得了不錯成績,幷陸續上市成功。

  如今已届耳順之年的黃炎松,又改行做起了麥克風,因爲他覺得“聲控應用”將是下一波趨勢産品。

  其實對喬布斯和黃炎松而言,創業才是其生活中的最大樂趣。

  在漫長的“回歸路”,喬布斯得到的體會是:你必須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讓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你的工作將填滿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獲得真正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

  正是憑著對工作的熱愛,喬布斯創辦的多家企業成爲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創業幷不是爲了錢,其實隨著益華、思源的上市,黃炎松其實早已賺够了養老金,完全可以退休養老,但黃却總是笑說“在完蛋之前,還得做些事情,不會退休,寧可少做”。

  “如果我對一件事情沒有激情,我是絕對不會去做的。”季琦亦表示。而正是這種激情,誕生了携程、如家以及力山投資。

  “新投資行爲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情,但好在我們本身習慣于這種不確定性的環境,喜歡這種不確定性,這就是我們的興趣。”正是由於喜歡不確定,唐越將自己的下一個目標選定在投資。

  “連續創業者”們享受工作的樂趣,享受創業的過程,如果給他們很大一筆錢,却無事可做,那反而是對他們最大折磨。
  “賣”出去的成功

  在“連續創業者”中,頗多人玩的是“金字塔型加碼”,這是一種獲利時加碼的一種方式。他們深知,在已最佳化的部位之上加碼祗會引起過度交易的灾難。

  所以“連續創業者”往往在獲利時繼續加碼,一旦達到獲利最佳化時就收手。他們屢次開創新事業時,總在該事業達高峰時就急流勇退,玩的就是這種下注方式。

  季琦創辦携程、如家,均在公司突破發展瓶頸後離開,從而獲得股份的最大收益;唐越在創辦e龍的短短7年內,2次出賣公司控股權,6800萬美元拋出,到300萬美元買進,再到1.6億以上價格再度拋出,唐越在高拋低吸中獲得了最大收益。

  風險投資的盛行,使得“賣”出去的成功成爲可能。

  作爲中國互聯網的黃金一代,周鴻從一個創意出發,成立3721網站,轉而將3721 標價 1.2億美元賣給了雅虎;而卓越創始人陳年,也在將公司賣給亞馬遜後,完成了從創業者變成職業經理人,再到創業者的循環。

  “我們看到的企業往往是他們最輝煌的時候,其實在這之前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甚至是我們都不屑于去搭理的。一個企業不可能突然燦爛。”重新開始創業的陳年,正試圖完成又一個從燦爛 ——沉寂 ——燦爛的循環。

  “在美國,風險投資家投資那些連續創業者最容易賺錢。他們會情不自禁地永遠創業,把公司當作産品,賣掉一家再繼續創立一家。”漢鼎亞太投資公司創始人徐大麟如此認爲。

  的確,他們幷沒有陪一家企業“慢慢變老”的想法。

  “如果你告訴我前面的路上有什麽,我就沒有興趣繼續走了。對我來說,更能激發我激情的是一種不可知。” 季琦說道。

  “創業者就要勇敢地把企業交出去,理智地交給合適的人。這樣,你的利益反而能得到更好的回報。”唐越如是說。

  “如果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有利,我會考慮在合適的時間從資本上退出公司。”陳年表示。

  “沒有永遠的企業,祗有永遠的企業主。”這是“連續創業者”們的共識。早已過退休年齡的黃炎松,也笑稱,“英名可以敗掉,但生活不會,自己對名,沒有對利需求那麽大。”

  的確他們永遠不會變成微軟的蓋茨,英特爾的葛洛夫,但他們仍舊是高科技企業“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知己知彼的成功

  曾有位“連環創業者”坦言,“管理兩百人以下的公司,大概沒有人會贏過我,但是超過兩百人的公司,我就沒轍了。”

  “連環創業者”之所以連續創業,往往是因爲他們的能力和個性更適合創業,而不適合守成。

  黃炎松就覺得,創業重要的是做到“知己知彼”,他覺得自己是創業型的人才,在把企業帶到一定高度後,他就會選擇退出。

  爲何無法和創辦企業長厢厮守,季琦坦誠說道:“我管理企業,就不如建章(携程董事長梁建章)。”

  唐越亦覺得,企業發展的每一階段都需合適的領導人,當創業者幷不具備企業發展所需要的階段性特質,興趣與能力也幷不能支持企業發展的需要時,“創業者就要勇敢地把企業交出去,理智地交給合適的人。這樣,你的利益反而能得到更好的回報。”

  當然對於靠“賣”出去的成功創業者而言,似乎很難渡過從創業者到職業經理人的轉變。周鴻 在離開雅虎時,頗有一些人奇怪他“沒把碗里的肉吃完”,就離開了雅虎。但周却覺得,“事實證明了,在中國互聯網市場上,美國公司統統都不行,必須是本土公司才行。”

  作爲創業者,陳年似乎也很難接受卓越在被亞馬遜收購後發生的改變,很難用打工者(職業經理人)的心態來考慮問題。

  於是,再度創業成爲他們的最好選擇。

  “創業比守業容易得多。”季琦覺得。似乎每次季琦身份由創業者變爲管理者時,他都會考慮退出。但同時他又覺得:創業者具備的素質未必是經理人能擁有的,比如勇氣、冒險精神。

  當然,“連環創業者”在中國的出現,亦和中國市場充滿大量機會有直接關係。季琦就認爲,其之所以兩三年就經歷一次創辦企業、壯大企業、再離開企業的過程,就是因爲中國目前的機會實在太多,企業的生命週期大大縮短了。

  其實對“連環創業者”而言,創業就如同沖浪,他們永遠在迎接那個未來那個更大的浪。

  “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一環

  矽谷是高科技創新企業的搖籃,但正是下列4種企業家的存在,保證了矽谷“生態系統”的健康,爲企業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第一, 願景型高技術企業家(long-term vision entrepreneur),他們經營和管理企業從産生、發展至成熟的整個生命週期。典型代表是微軟的蓋茨、戴爾電腦的戴爾。

  第二, 收購型高技術企業家(acquisition entrepreneur),他們收購衆多其他公司,幷通過整合後發展它們。典型代表是思科的錢伯斯,Oracle的埃里森。

  第三, 轉換型高技術企業家(transformational entrepreneur),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他們將企業再定位(redirect)于某一新技術或新市場。典型代表是太陽微系統(SUN)的麥克尼利。

  第四, 連續創業者(serial entrepreneur),他們連續不斷地創建新企業。

  來源:東方企業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