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日前,國務院宣佈在山西啓動的“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試點,被人們稱作“煤炭新政”。
有人擔心,“新政”將使中國的“第一能源”煤炭價格有所提高,幷傳導到能源全局。經濟參考報文章指出,煤炭可持續發展政策有利於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煤價因此産生的有限上漲不會對宏觀經濟有大的影響。
資源終有價 成本完全化
據介紹,“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試點政策”主要包括六方面內容:建立煤炭開採綜合補償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强化行業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安全生産責任制,提高安全生産技術水平;深化企業改革,完善煤炭成本核算辦法;推進資源市場化管理,完善礦業權有償取得制度;建立煤炭企業轉産、煤炭城市轉型發展有效機制。
“這六個方面涵蓋了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各個方面。”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研究所所長王宏英認爲,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完善煤炭成本核算辦法,以及提取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徵收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和建立煤礦轉産發展基金。
國務院要求在山西省試點完善煤炭成本核算辦法,將使資源價值、安全成本、環境成本等費用在價格中得以體現,構成未來煤炭價格的一部分。
而長期以來,中國的煤炭資源是計劃撥付無償取得,實際上執行的是資源“無價政策”。“煤炭業安全成本、發展成本、退出成本、環境成本等費用沒有或很少被計入現行成本。”山西省副省長牛仁亮分析說。
多渠道消化煤價上漲有限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專家姜鑫民認爲,隨著採煤綜合補償和可持續發展支持政策逐步到位,採煤的成本完全化和外部成本內部化,中國的煤價將因此有所調高。煤價調高可能影響到電價。中國發電裝機容量中煤電佔七成,目前電煤價格一直相對較低,電煤價格的上漲可能會比較顯著。
但他同時認爲,煤價的上漲將由煤炭供求雙方來共同消化吸收。主要還是以市場爲導向,促使用煤單位考慮用煤成本,企業通過加强管理等方式來降低成本對煤價的上漲進行消化吸收,同時也需要政府進行監管,通過適當的杠桿如環保政策調控。
王宏英認爲,煤炭可持續發展政策對煤炭價格的影響有限。因此不會對宏觀經濟有大的影響。他說:“煤炭新增成本因素很大一部分將在涉煤稅費的利用流向和分配調整中得以消化,主要是涉煤稅基减小,中央和地方政府向煤炭生産企業讓利。”
他進一步分析說,從基金徵收制度設計上看,徵收對象是煤炭生産企業,而不是終端消費者。從三個基金的構成上分析,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實際上相當于過去在煤炭主産省徵收的能源基金,數額也大致相當。
至於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實際上大型煤炭企業一直在提取;煤礦轉産發展基金,相當于煤礦現有第三産業和非煤産業發展基金。這兩塊基金國有煤炭企業不同程度上都在提留使用。祗是這次國家在政策上明確:這兩塊經費要在稅前徵提、列入成本,專款專用。實際上减輕了煤炭生産企業的稅收負擔,對煤價不會有大的實際影響。
煤炭産能過剩陰雲猶存
文章表示, 儘管“煤炭新政”可能刺激煤價,但煤炭業産能過剩陰雲不散,使煤價上調缺少市場供求的基礎。
國家發改委宣佈要警惕11個行業産能過剩問題,煤炭被列入特別關注的行業之一。國家發改委一季度末預測,今年全國煤炭的産能過剩壓力將逐步顯現。今年國內煤炭需求21.7億噸左右,其中發電用煤12.1億噸,加上出口8000萬噸左右,總需求約22.5億噸。與此同時,煤炭生産能力迅速增長,去年投産新增能力至少在6000萬噸以上,新建和改擴建煤炭項目增多,産能過剩逐步顯現。
總體來講,今年煤炭供需將保持總量基本平衡、比較寬鬆的格局,短期內不會出現全面供應緊張,也不可能出現嚴重供大於求,但不排除局部地區、個別時段出現緊缺或積壓問題。
另外,被國家發改委高度關注的還有鋼鐵、汽車製造、電力等行業。這些行業與煤炭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上下游關係,國家産業政策對它們的産能過剩問題將逐一抑制和調整,也會逐步减少煤炭需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