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謹防體制慣性吞噬惠農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5 07:06:58  


  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免除農業稅後本應减輕的農民負擔,在一些地方却呈現反彈勢頭,個別地方問題還相當嚴重。新華網發表評論指出,免稅之後農民負擔反彈形勢不容樂觀,必須引起各地高度重視幷堅决予以遏止。 

  文章稱,在安徽無爲縣,2005年六店鄉政府以紅頭文件形式向各村下達包括農業開發項目費、以資代勞費、圩區抗灾費和村村通資金共4項“公共性財貿任務”。該鄉石山村在向村民徵收費用時,又擅自在鄉里規定的收費標準上額外加碼,未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違規徵收“一事一議”費和生産性收費,搭車收費27萬元。去年石山村農民畝均負擔157元,人均負擔231元。六店鄉全鄉合計農民負擔任務達324萬元之多,絕大部分是不合理的負擔。 

  類似的情况也發生在安徽六安、廬江等市縣。在六安市孫崗鎮,不少村民的“涉農補貼卡”變成“傷心卡”,當地村幹部在村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將他們“涉農補貼卡”上的錢取走,抵扣“莫須有”的水費和未經村民代表討論的“一事一議”費。在廬江市,一些地方甚至仍在違規向農民追討國家明文禁收的農業稅尾欠。 

  近兩年,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推進和全面免除農業稅政策的實施,農村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景象。但上述事例却提醒人們,免除農業稅後,農民不合理負擔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較之以往更趨隱蔽、更加複雜。 

  文章認爲,“體制慣性”是農民負擔反彈的潜在因素,一些地方基層政府部門人浮于事、經費不足,很容易盯上農民的口袋,侵害農民利益。特別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下,各地想辦、要辦的事情很多,如果指導思想不明確,操作方法不慎,極易導致不顧民情民意盲目建設,從而加重農民負擔、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爲,使新農村建設遭受挫折。 

  文章指出,個別地方出現的增加農民負擔問題,必須嚴肅認真查處。减輕農民負擔是一項重要工作,要通過落實各項减負政策,嚴明减負紀律,特別是結合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探索源頭預防措施,完善相關的監管制度,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從根本上預防和遏止農民負擔反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