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泰國應以穩定為先”的社論,指出自從今年初以來,泰國的局勢便一直處在動蕩不安之中,風波的焦點是首相他信。反他信的政治勢力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街頭示威,要把他們眼中的濫權腐敗領導人趕下台。面對壓力的他信則似乎在采取迂回戰術,時而退隱時而浮現,對首相的職位若即若離。
社論點出,簡而言之,泰國政局的前景就像首相的命運一樣,無法明朗化──這包括他信當前的自行復職之舉。
“休息”了一個多月的他信,前天主持了一次內閣會議,並且對記者說,他已“完全復職”。他信在上周末晚上進宮覲見了泰王蒲眉蓬,政府發言人也在被媒體問起的時候回答:“只要是重要的職務,他信就會回來親自處理”。
然而,視他信復職為非法的,也大有人在,包括一些律政界人士。民主聯盟發言人則表示,等到下個月泰王加冕60周年慶典之後,反對派會繼續發動大型示威。
社論分析,從法律上說,他信的相位的確是充滿爭議。這因為憲法法庭判決,4月2日的大選無效,他信與執政黨的“勝利”於是就不算數了。大選無效,泰國目前是由臨時政府掌權。
眼下局面依舊難堪,是由于憲政風波並未因法庭的判決而結束。上星期,選舉委員會向內閣建議,重新舉行大選的日期從10月22日改為29日,被最高法院及反對黨指為辦事不公,偏袒他信政府,眼前連選舉委員會也面對了辭職的壓力。
到底誰是誰非,誰說了算,恐怕沒人說得准。綜合事態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泰國眼下面對的問題顯然超越了一個政壇人物的去留。試問,倘使領導人的“專橫”是要不得的話,那麼群龍無首,連選舉的日期細節也足以爭論不休的局面,難道就會給泰國帶來美滿的出路嗎?
社論指出,泰國目前最需要的,是政局的穩定與決策的有效施行。事實上,泰國好不容易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打擊之後逐漸恢復元氣。即以目前的政經現實來說,一個能夠承擔政治決心的強勢政府,是至為必要的。
上星期,泰國南部的回教動亂地區發生襲擊公務員、擄走兩名女教師並加以毒打的事件,導致100多所公立學校停課。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泰南治安穩定與宗教和諧的實現,正顯得遙遙無期。
社論表示,宏觀上看,泰國國內的投資環境與國際聲譽,也不知何時才能重回正軌。日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與發展研究院(IMD)最新的報告指出,在60個國家當中,泰國的競爭力排名下滑5個名次,至32位。相反的,馬來西亞、中國和印度的名次大幅上升,相繼為23、19和29位,一一超越了泰國。
分析員表示,泰國經濟增長明年將不能達到6%左右,預期只有4%。泰國原本是東南亞一大經濟體,如今競爭力節節下降,預期無法樂觀,自然是政局動蕩,危機遲遲無法解決的後果。雪上加霜的是,反對派把投資設廠、上市掛牌等商業運作都泛政治化,國內外商家不得不步步為營。
當下嚴峻的事實是,缺乏明確領導人的看守政府在國際上並沒有足夠的公信力。泰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是美國和日本,目前泰國與這兩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寸步難行,顯然是由于政府還沒有到位的緣故。而直到10月選舉之前,22日也好,29日也罷,要是領導位置權力懸空,泰國政府只好准備擺出五個月的空城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