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消費的精神分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4 07:10:53  


  在輿論的壓力下,肯德基公司不久前停播了一則引起爭議的電視廣告片。按照公司方面的解釋,這是因爲“部分觀衆對廣告片産生了一些誤解”,認爲廣告劇情宣揚的是,吃了肯德基的鶏肉卷,輕輕鬆鬆就能考取大學;而沒有吃的學生,雖然辛辛苦苦備考,結果還是落榜了。這當然不會是肯德基公司廣告宣傳的本意,也沒有觀衆會信以爲真,把肯德基食品當作考大學的靈丹妙藥。但是,由此可以進一步討論的問題是:當今的廣告話語爲什麽會誇張到近乎荒謬的地步?

  我們的生活處在廣告宣傳的包圍之中,而時下流行的廣告策略是毫無節制地以誇大其詞來喚起“消費興奮”。

  收音機的廣告中介紹一個演出或晚會,最後的訂票電話一定要被說成是“搶票熱綫”才罷休;電視廣告中女主角們使用的化妝品猶如魔法,一定要讓陌路的男士們神魂顛倒、情不自禁而失態才算彰顯了“效力”。而時尚類産品的廣告語更是朝著“酷”“靚”“炫”的“動感”方向一路狂奔,這還嫌不够興奮,還要加上“超級”“絕對”“無限”“最”“最最”和“最最最”的形容詞渲染,最後還有“耶!”“呀!”“哇賽!”之類的感嘆詞尖叫……

  據說,這種“流行語匯”的轟炸策略最能吸引“新生代”消費者的關注。但面對如此“最最最”話語的狂轟濫炸,多少會讓人有一點“時光倒流”的錯覺,仿佛身陷“文革”時期標語口號的海洋———顛來倒去地就這麽幾個簡單的語詞,日復一日地高喊尖叫,幷自我宣稱爲“時代的最强音”。誇張,誇張到“窮凶極惡”的地步,誇張到沒有想像力的地步,誇張到令人厭倦而感官麻木的地步,還有什麽是引人注目、令人興奮的?作爲消費興奮劑的“廣告大話”還能維係多久?

  更爲重要的是,公衆在接受廣告轟炸的同時還獲得了另外一類信息———那些披露假冒僞劣産品和虛假廣告的新聞報道。公衆被告知,從食品飲料和日常用品到藥物和醫療産品,幾乎每一個消費領域都有暗藏的“陷阱”。而新聞報道在最後總是會善意地告誡消費者,要謹慎識別和判斷廣告的內容和産品的質量。

  但是,對付“專業化”的假冒僞劣産品和虛假廣告需要具備專業能力,而消費者自己多半沒有能力來做出專業水平的識別和判斷。因此,這類告誡實際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對“購買沖動的抑止”,它們是消費行爲的“鎮靜劑”,與廣告的興奮劑作用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也許,正是由於消費者同時受到了“鎮靜劑”的影響,廣告才要以愈演愈烈的誇張來激發消費興奮。假冒僞劣産品的充斥與廣告大話的盛行可能恰恰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那麽,在大量“興奮劑”與“鎮靜劑”的共同作用下,我們的消費神經不會瀕臨精神分裂嗎?

  對此,傳媒業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構建公共領域的話語(包括廣告話語),使得消費的鎮靜與興奮得以相互制約,最終使我們達致某種健康的平衡。

  來源:新京報 作者 :劉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