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上周五人民銀行突然宣布,提高銀行等主要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半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八,其目的是防止貨幣信貸增長過快,以確保經濟穩定。雖然採用這項貨幣收緊措施基本合理,但今後對於宏觀調控的大方向和具體方式,均須小心處理,以免影響經濟發展。
社論說,觸發央行採取行動的主因,是近月貨幣及信貸增長過度,如五月末廣義貨幣增幅高逾一成九,遠超一成六的目標上限,而頭五月信貸增加量達一萬八千億,為全年預計額七成多,比去年同期的增加額亦超出約八成。目前中國金融體系流動性過高,並非來自基礎貨幣急升,如首季末其升幅未及百分之九,遠低於貨幣增長。外匯儲備大升帶來的銀根鬆動,已大部分為央行的沖銷措施抵銷。流動性大升,主要來自加強放貸的乘數效應,特別是銀行等近期出現了由降低超額準備金來增加貸款能力的現象,令超額準備金率在今年首季末降至百分之三。
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準備金率確是有效的抑制信貸急升手段。它除了可凍結資金外(估計升半個百分點可凍結約千五億元),還可降低乘數效應,和制止銀行等不斷降低超額準備金率:這在國有及股份制銀行,已降至少於百分之三的較低水平。如這次提高準備金率效果不足,央行還可再進一步提高。升至百分之八也只是回到九八年三月的水平,之前曾長時期維持在一成三的高位。
社論認為,比起其他措施,提高準備金率的收緊效應更為理想。之前央行已通過向銀行發放金融票據吸取資金,今年來一共發放兩次各千億元,且是按銀行而發,放貸多者則多發,堪稱「精確武器」,但這不如提高準備金率有較大固定性及便捷,
而準備金率同樣亦可因銀行而異。
此外,有人建議由繼續加息或加快人民幣升值來抑制經濟過熱,但都非良法。四月加息已普遍被認為效果不彰,而大幅加息又會增加資金流入及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在資金過多的情況下加息亦似有違市場規律。近日人民幣兌美元再破八算,而且是在美元轉強之際,似顯示央行有意放開升值節制。但人民幣升值一方面會對出口企業打擊甚大,在國際保護主義漲潮之際更不適合。另一方面卻不見得能有效抑制內部的投資及房地產過熱。而且升值還可能引致更多投機性資金流入,徒添金融波動。
社論指出,除了上述技術性考慮外,目前中國對於採用貨幣收緊等宏觀調控措施,還須作全面的戰略思考,特別是應注意以下幾項:(一)小心調控力度切忌過猛。目前中國經濟未有明顯的全面過熱,推行預防性措施時不宜用重藥,而且要注意滯後效應,收緊不會立竿見影。(二)要更注重資金導向及行業監管措施。經濟中更主要及深層次的問題是結構失當,故「一刀切」的收緊做法如加息、升值及提高準備金率等,均未必能對症下藥,需要的是更專門性的針對措施,對房地產行業尤應如此,必須出台配套的信貸、用地、投資審批、市場管理及稅費措施,才可取得合理而有效的調控成果。(三)對於投資增幅過高問題應按具體情況作科學分析,不宜濫施抑壓。中國正當發展加速及追趕先進之時,應把握戰略機遇力推現代化向前,切勿盲目勒馬。對地方及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也宜善加引導,而不能只憑死力堵塞。如今年頭五個月,城鎮到位投資金額增長逾三成,但來自國內貸款的資金只增約二成四,自籌資金卻猛增近三成八,因此單憑控制信貸已難以遏制投資熱潮。(四)要預防發生資產泡沫。最近調查顯示,居民投資證券意欲大升而致儲蓄增量大減,故要防止過熱由房地產等固定投資項目轉向金融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