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台灣立法院昨日舉行罷免陳水扁案表決投票。開票結果顯示:119票贊成罷免,0票反對罷免,棄權廢票14票(台聯及林為洲、林進興所投)。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痛斥,這是民進黨的大恥辱。力挺“黑金巨纛,台獨罪人”陳水扁,卻不敢讓該黨86名立委進場,以負責任的態度投下“反對罷免”的一票。留下了“立院零票反對罷免”的“憲政”紀錄,貽羞千古。
罷免案在立院暫告收場,但社會上認為陳水扁沒有資格作為領導人的民意卻愈燒愈熾。民進黨昨天在投票戰術上操作成的“立院零票反對罷免”,更充分顯示了立院的罷免案絕不是陳水扁的政治定讞。如今,弊案仍在升高,真相猶待釐清;排除了罷免案的政治干擾之後,司法機關及社會公眾追查弊案、探索真相的活動,勢將又回到視聽舞台的中心。因此,不到弊案查明、真相釐清的那一天,陳水扁作為領導人的正當性及合法性即不可能確立。
社論認為,這一場罷免風潮,不但是一場“藍綠政治角力”,也是一場“藍綠內部的政治角力”。其實,若就深一層來看,“藍綠內部的政治角力”,猶勝於“藍綠政治角力”。
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有兩條戰略主軸:一條是“挺扁、保蘇”,另一條是“分裂泛藍”。先談“挺扁、保蘇。民進黨的最高戰略利益是在“保蘇”;所謂“挺扁”,主要是讓陳水扁為蘇貞昌“卡位”而已。這可從兩方面來談:一、倘若現今的“副總統”不是呂秀蓮,而是蘇貞昌,民進黨就很可能支持罷免案;這一次罷免案,其實也反映了呂秀蓮已毫無政治想像空間可言。二、倘若陳水扁不保,出現“陳下,呂上”的局面,蘇貞昌亦將不保,成為下一張骨牌。為了“保蘇”,所以“挺扁”。
社論指出,民進黨的主要戰略利益是在“保蘇”,但在此次罷免風潮中卻操作成“挺扁”,這是操作失當,是戰略層次的敗筆。因為“挺扁”最後使民進黨陷於“貪腐的陳水扁代表本土,所以本土包庇貪腐的陳水扁”之論述困境,亦使蘇貞昌及民進黨皆淪為陳水扁的共犯結構,必須將陳水扁這個大包袱繼續扛下去。
然而,罷免案收場後,倘若弊案仍然愈燒愈旺,陳水扁夫婦的處境應愈來愈糟,則民進黨內“保蘇、保黨”的思維,就有可能超越“挺扁”;但那也只是形象與道德上的“切割”,不可能走上支持“二次罷免”之路。亦即,陳水扁與蘇貞昌雙方,既皆深知“挺扁/保蘇”是戰略利益的交換,則勢將繼續維持一種“既聯合,又鬥爭”的戰略關係。
社論認為,就蘇而言,其利益在“陳水扁卡位保蘇”;唯若與陳水扁綁得太緊,並不符蘇的利益。但就形同“廢帝”的陳水扁而言,卻希望能“蘇貞昌挺扁復辟”,亦即繼續挾持民進黨,最後使陳水扁在論述上及實權上皆回復其黨政領袖的地位。“卡位保蘇”及“挺扁復辟”,即是未來扁蘇之間“既聯合,又鬥爭”的互動關係。
至於民進黨的另一條戰略主軸“分裂泛藍”,其空間卻不如想像。因為:一、泛藍的戰線可能由罷免移向倒閣,民進黨若過度操作“分裂泛藍”,影響了泛藍內部的平衡,民進黨隨時都可能引火燒身。屆時,“保蘇”就成問題。二、泛藍是否分裂,操在泛藍內部者多(或直接地說,操在宋楚瑜者多),民進黨的運作空間不大。
相對而言,國民黨也有兩條戰略主軸:一條是“打扁、去蘇”,另一條是“分裂泛綠”。先談“打扁、去蘇”。倘若罷免案能扳倒陳水扁,則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扁下,呂上,蘇去”的骨牌作用;但如今罷免案未能使陳水扁下台,對國民黨卻也未必是最壞的狀況。因為:一方面,陳水扁的問題未因罷免收場而解決。現在,弊案仍像爆米花一樣爆個不停;陳水扁的貪腐形象仍然是民進黨甩不掉的包袱,也是泛藍最佳的政治標靶。二、另一方面,蘇貞昌的問題則剛剛開始。當泛藍的戰線順理成章地由“罷免”移向“倒閣”,目標就直接對上了蘇貞昌。
社論分析說,倒閣就是去蘇,這是符合泛藍戰略利益的。如今,只要弊案能夠“保溫”,“打扁”其實毫不費力,唯“打扁”的邊際效用已愈來愈小;蘇貞昌才是泛藍現今必須面對的主要目標,但蘇貞昌迄今卻一直置身在“打扁”的火線背後。因此,“倒閣去蘇”確實是泛藍可以考慮的戰略手段。
倘若發動倒閣,可藉“反對少數政府,提早經單一選區兩票制選出第七屆立院,訴諸新民意,建立多數政府”為號召。如此一來,一方面,在“憲政”原理及“憲政”價值上,倒閣皆師出有名;另一方面,倒閣後的新政局(建立“多數政府”),亦可期待。
但是,泛藍是否發動倒閣,內部的變數遠大於外部的因素。“罷免案”是宋楚瑜堅持要點燃的鞭炮;現在鞭炮放過了,效果見仁見智,已使民意對“倒閣”頗見猶豫,也使馬英九與國民黨對“倒閣”持保留意見。就馬英九及國民黨的立場言,倒閣應當是現今對抗民進黨的最佳政治槓桿;但倒閣亦可能成為撕裂泛藍的因素,難免投鼠忌器。
泛藍內部,對立院是否提早解散改選、改選後應為第六屆或第七屆,及選制應採新制或舊制,皆有歧見,若在這種情勢下發動倒閣,對泛藍內部的傷害,將更先於並大於對民進黨的衝擊。因此,不能貿然發動倒閣的原因,是在泛藍內部,不在外部。
社論認為,這場罷免案急遽強化了民進黨內“挺扁、保蘇的命運共同體;但泛藍卻因是否倒閣而可能陷於分裂,這是因為倒閣對宋楚瑜而言,其主要用意是在凸顯橘旗,而不是在對抗民進黨。倒閣的成敗,先要看宋楚瑜是否接受新“國會”為第七屆,其次就看馬英九及宋楚瑜能否以民意及黨紀壓著現任立委支持倒閣改選。然而,這些皆絕非易事。
至於國民黨用來“分裂泛綠”的籌碼,則相對有限。呂秀蓮已完全出局,謝長廷只是掙扎而已;台聯雖已警覺陳水扁將與李登輝爭奪“台獨”旗手的地位,卻亦不足以凌駕民進黨。
接下來的政局,主要變數有六:一、弊案的發展,二、馬宋的“聯合與鬥爭”,三、立院改選的法制準備,四、北高選舉,五、是否倒閣,六、扁蘇的“聯合與鬥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