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化已成為香港未來的挑戰。 |
中評社香港6月30日電/香港出生率已位列全球最低、人口持續老化,約4年後,港人供養率將出現40年來首次大逆轉,最終至2033年,每1.6人就要供養1人。香港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昨日警告,在人口轉變下,香港退休年齡或要推遲、中年退修(暫時退休去進修)、工作或要斬件;現在港人習以為常的“全職上班”模式,未必是未來的主流。
《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由港府政務司司長許仕仁牽頭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其轄下之“人口政策支援小組”,去年開始研究香港人口政策,成員包括11名商政及大學代表。小組召集人黃紹倫指出,待收到市民意見及完成報告書後,將呈交政府加以考慮。
“是否一定要全職上班?”黃紹倫認為,為了應付人口逆轉,現有“全職上班”的模式可能要作出改變,例如中年人在工作期間可以中途退修,將來再重投工作;企業的工作亦可以拆件,以小項目形式判給員工;日後亦考慮提高退休年齡;制定政策吸納海外人才,同時要正視長者福利。
小組警告,人口老化已成為香港未來的挑戰,其中長期出現低生育率,但在長期放任不管的情況下,已令全港出生率跌至全球最低,每1名女性生育約0.9名嬰兒,較日本的1.29、英國的1.7及美國的2.04還要低。
長者的預期壽命,卻同時位居全球前茅:向來是長壽之國的日本,男性03年平均78.4歲,但港男05年的平均壽命已超日本、達78.8歲;而香港女性05年平均亦有84.4歲,與日本03年的85.3歲相若。
壽命長、新血少,最終令人口急速老化。小組指出,1961年香港約有316萬人口,當時長者只佔3.2%;但05年690萬人口中,長者比例已達12.1%;估計2033年會升至26.8%。小組警告,若這趨勢持續,未來每名香港人,平均要撫養更多人。
自1965年起,香港供養率開始下跌,反映平均每名打工仔,供養他人的負擔下跌。以2005年為例,香港每2.7人才要供養1人,但約4至5年後,供養率將會出現40年來首次大逆轉,到了2019年,更會跌破2.5人供養1人的警戒綫。小組認為,香港應當在警戒綫來臨前,市民負擔較少時,訂出未來人口政策。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教授關銳煊批評,從港英年代至今,香港從沒有全面人口政策,即使現在已有強積金,但市民30年後,其實每月只會獲得有1,900多元,較每月約2,400元的綜援更少。“明年是特首選舉,相信人口政策會明朗好多。”
解決人口老化考慮方向
1.考慮將工作拆件,除了聘全職外,可考慮按項目計算
2.提供中途退修,讓打工仔可暫離就業市場
3.延遲退休年齡,減少退休保障的壓力
4.女性學歷提高,但就業偏低,可制定適合在職母親工作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