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日前,又有兩家銀行被曝出將進行高層調整。上海銀行現任董事長傅建華將調任浦發銀行行長。短短11天,建行、中信、交行、太保等幾家金融機構相繼換將。上海證券報文章稱,中國金融機構 “連環換將”的序幕似乎漸次拉開。
緣何突然開始“連環換將”?
文章分析,目前,幾家大行已經上市,工行也上市在即,其他一些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也正籌謀上市,綜合而言,銀行的公司治理和風險控制能力大爲提高。儘管如此,但中國銀行歷史上遺留的問題遠非通過上市一步即可解决,鞏固成果、完善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今年底,中國金融業對外資全面開放承諾的大限將至,目前,距“短兵相接”祗剩不到半年的時間,而中國金融機構在不少方面還遠未達到能和外資抗衡的程度。在這樣的情形下,進一步强化公司治理、規範經營的重要性愈發顯得緊迫。
另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仍不健全,動輒仍有內外勾結的銀行大案頻頻曝光。而有關人士透露,剛剛卸任的太平洋保險集團董事長王國良在投資上就有違規行爲。
同時,相比經過百年市場化浸淫的外資銀行,中國金融業經驗豐富、同時熟悉國外先進理念和國情的經營人才尤其是領軍人才少之又少……
文章指出,結合這個大背景來看,此次的“連環換將”便顯然意味深長。
仔細觀察,新任命的常振明、張建國等便都曾有不凡的過去。兩人都有良好的海外經驗,常振明曾有海外留學的經歷,而張建國多年主管交行國際部、海外部、電子銀行部等,兩個人分別參與了兩行的改制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和上市全程。常振明任建行行長期間,與董事長郭樹清一道帶領建行實現在港上市,張建國亦帶領交行撥得內地銀行在港IPO頭籌。
文章認爲,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連環換將”事前幾乎沒有任何徵兆,以致有媒體稱“出人意料”。按說,隨著逐步開放和公司治理的逐步規範,目前中國金融機構整體上經營管理透明度已大大提高,董事會、監事會作用也大大提昇,風險控制能力也增强很多,但作爲上市公司任何事項的决定等的審批和信息披露應該有嚴格的程序規定,而相互間人事的轉任更涉及股東利益。因此,突然的換將行爲在使投資者疑惑的同時,也使自身形象受到影響。
由此,讓人聯想到歷史原因所形成的金融機構中的“官本位”思想。文章强調,儘管幾大國有商業銀行在股份制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擴大董事會、股東權利後,這種思想影響已經大大减輕,但中國金融機構,尤其是剛剛向市場化機制過渡的幾大銀行,在由國有銀行變身爲上市銀行,同時接受匯金公司代表國家和全民行使絕對控股權力之時,學會首先對股東負責將是非常重要的一課。唯其如此,才不會再次“令市場頗爲震驚和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