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心理嚴重 印對華“超常規”反傾銷調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6 18:27:00  


印度對中國綢緞發起反傾銷調查(資料圖片)
  8月25日,印度再對中國輪胎發起反傾銷調查,稍早前,印度還對中國絲綢和糖精等重要貿易產品進行了反傾銷。 

  近年來,雖然印度防範中國之心反映在經濟領域特別明顯,根據中國駐印度經濟商務參贊處的統計,中國已成為印度反傾銷最多的國家,到2006年7月,印度對中國反傾銷立案調查達到98起。

  南亞專家認為,這種“超常規”的反傾銷調查已經影響到中印雙方的經貿關係,必須在問題“擴大”之前儘快解決。

  ●印度一半反傾銷針對中國 

  反傾銷並不鮮見,但是一個國家一半的反傾銷案都是針對另一個國家,那麼這兩國的貿易關係顯然是出了問題。

  雖然目前印度是中國在南亞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但印度對中國頻繁進行反傾銷調查使雙方的經貿合作呈現出“傷痕累累”態勢。

  根據中國駐印度經商參處統計數據表明,目前,中國是印度反傾銷立案調查的最大受害國,自1994年印度對中國發起第1個反傾銷調查案件以來,截至2006年7月31日,印度對中國反傾銷立案調查有98起,占其反傾銷案總數的47.3%,總計涉案金額7.6億美元。

  記者從廣西、廣東商務廳瞭解到,印度在對授予中國企業市場經濟待遇問題上表現消極。據中國駐印度經商參處統計,2005年以來,印度對中國作出終裁的14起案件中,沒有一起授予中國應訴企業市場經濟待遇。涉案總金額和個案金額也在大幅升高。

  記者採訪發現,從印度提起反傾銷調查的商品來看,2005年涉案產品以紡織品為主,今年以化工產品為主。這同印度產業結構相關,說明化工、醫藥產業等傳統工業在印度工業中佔據很重要地位。

  ●反傾銷源于印度不安心理 

  雲南省社科院南亞研究所研究員王崇理和陳利君認為,如今在國際上,針對某個國家的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非常正常,但像印度這樣頻頻發起“攻擊”的情況卻很少,造成這樣的狀況,原因是多方面的:

  從印度來說,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能在短時間內使國內外各種複雜的關係得到調整,經濟增長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因此產生了強烈的自滿情緒。對於有著同樣發展經歷、但發展速度更為迅猛的中國來說,一直存在妒忌心理。因此,雖然印度也知道中印只有建立友好合作關係才能有更大發展,但其競爭防範意識並未減弱。

  專家指出,中印兩國在對外經濟的總體結構上是競爭大於互補:兩國都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作為主要合作的外貿對象,短期內也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兩國的出口商品結構也是如此,比如紡織品,雙方的競爭就非常激烈,因為中國產品價格低廉,導致印度產品的出口市場逐漸萎縮;印度主要依靠初級產品,而中國主要以製成品出口;印度的經濟體系雖然比較完善,但其製造業並不發達,而中國憑藉廉價的勞動力和發達的製造業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工廠”,連歐美國家都感到壓力,何況印度。

  此外,國際社會中別有用心的國家對持續高速發展的中國感到恐慌,編造出“中國威脅論”給印度造成更多不安。

  ●中國企業也有責任 

  被反傾銷對中國企業來說,也有無法推卸的責任。廣西社科院古小松博士說,首先,中國商品在進入印度時,多數打的是“價格戰”,採用的方式是“轟炸式”。中國企業只要看到某種商品在印度市場上銷量好,那麼短期內,這種商品就會鋪天蓋地地出現在該市場上,例如中國出口的建築陶瓷、紡織服裝、機電產品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其次,中國部分企業至今對印度仍懷著“扶貧”的心態,許多企業從印度考察回來都表示,“印度人很窮,當地衛生條件很差,根本沒法和我們比”。因此銷往印度的產品大多為初級產品,許多產品的質量較差、數量不足、缺乏信譽、不按時交貨,這些都引起了印方的不滿,致使兩國貿易糾紛增加。

  記者採訪發現,目前,這種“矛盾”已擴散到投資領域。據瞭解,印度以“給該國造成潛在‘安全威脅’”為由,禁止中國一些企業在當地投資,8月30日,《印度時報》報道,印政府已決定禁止中國公司投資或參與管理印度的港口。

  南亞問題專家建議,中印兩國都應擺正心態。雖然雙方存在競爭,但那只是小的利益分配問題,重要的是如何面對與發達國家的競爭。(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