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學習北大:從校役夜班到平民學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5 12:36:41  


  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社評說,88年後,北大教室裏入夜時的讀書聲再次響起。但是坐在燈下的,不但是北大學生,還有許多來自北大校內後勤部門的務工人員。如果沒有看到務工人員渴望知識的眼神,就無法想像平民教育的珍貴。近日,北大平民學校開校,首批53名北大校內務工人員將在4個月內接受北大教師免費的教學。

  社評說,“平民學校”在北大的開設,不由讓人想起了1918年後的數年時間中,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發起成立的“校役夜班”,許多著名學者如傅斯年、羅家倫、張國燾和康白情等為校內工友講授國文、算術、理科、修身和外國語課程,毛澤東、鄧中夏等人也曾組建北大平民教育講演團,四處奔走。

  今天的平民學校距離它的前身,已整整88年了。平民學校的重生至少提醒人們,在歷史百年輪轉之後,在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權利,還沒有受到足夠重視,這種現象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尚待時日。至少到今天,外來務工人員在我國各大城市都大量存在,他們缺少繼續教育,因此與社會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這樣只能使他們長期從事簡單勞動,很難擁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社評表示,因此,平民學校講述了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理念。教育的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可以五指長短不同,財富多寡不一,惟一能真正在心靈上實現絕對平等的,就是對知識的擁有和享用權利。而平民教育不但是通向教育平等的重要道路,也是通向社會平等和發展的橋樑。

  中國教育資源的匱乏是一方面,遠未充分、公平地利用教育資源似乎更為嚴重。目前的教育模式,教育資源注重向高處流,以廣大農村為代表的“低處”則相對資源缺乏,這導致了精英教育與底層教育的脫節。北大舉辦“平民學校”告訴我們,以資源不足為由忽視對低層人群的教育,有違平等分配公共資源的宗旨。北大是中國的最高學府,能承續歷史傳統,主動承擔扶助弱者教育之責,彌足珍貴;但從長遠而言,如何公平地分配教育資源,讓底層也能享受繼續受教育的權利,更是一個大課題。

  社評說,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大的平民學校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如果有可能的話,這樣的平民學校不應當僅僅停留在北大校園裏,也不應當僅僅只針對在北大務工的人員。畢竟,窮北大一校之力,開設的平民學校數量也有限。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北大的平民學校模式已經上報全國總工會,並且正考慮在北京70所高校中推廣。

  如果說,88年前的平民學校是“挽救國家厄運並創造一個可以安居樂業的社會交與後代”,那麼,今天的平民教育則應當有改造和提升一代中國人的志向。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要能夠伴隨著知識,從北大走向社會,實現百年平民教育的宿願。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中國以農立國,十有八九住在鄉下。平民教育是到民間去的運動,就是到鄉下去的運動。”今天的現代化,使得更多的農村人口走進城市,因此,走出北京,走出高校,在全國各大城市中開展平民教育,當是可取之途。

  社評認為,88年了,許多東西發生了變化,但有些東西卻永遠不變。讓我們認真聆聽當年蔡元培校長針對平民夜校的話:“聽差的來求點學問,於是大學中無論何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權利……而平民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是平等的。”的確,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真正無愧於我們的社會。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真正無愧於每一個建設和服務它的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