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倍如何構築“重視亞洲”的外交? |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電/新首相安倍晉三能否打破日中關係的僵局,已經成為時下日本媒體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日本各種媒體每天都在跟蹤報導安倍亞洲外交的任何細節。在日韓首腦峰會已經初步有了眉目之後,安倍何時能訪問中國,成了日本媒體猜測議論的“重中之重”。但由於安倍外交的模糊戰術,日本媒體目前為停滯不前的首相訪華交涉顯得相當著急。
媒體拿訪韓作比較
環球時報說,與安倍希望訪華的消息擺在一起的是安倍即將訪問韓國,而且據稱已經談得八九不離十了。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安倍9月28日曾與韓國總統盧武鉉通電話,就儘早舉行首腦會晤達成一致。30日,《讀賣新聞》報導稱:“日本政府圍繞安倍10月8日或9日的訪韓,與韓國政府進入了最終調整階段。”文章分析,安倍此舉意在“積極展示改善被小泉政權搞僵的日韓關係,減弱‘鷹派’色彩,顯出‘安倍外交’開始轉向‘重視亞洲’”。報導同時指出:“政府還正就首相訪華與中方進行協商。但由於中方要求安倍明確表示放棄參拜才能舉行首腦會談,所以交涉將非常艱難。”《讀賣新聞》說,現在韓國國內有聲音認為,“與安倍舉行首腦會談,應先審視日中會談的進展狀況才為上策”。
《朝日新聞》則在頭版刊登醒目的大標題《首相8日訪韓》。報導指出,日韓都對儘早實現首腦會晤態度積極,“日本旨在同時改善與中國和韓國的關係,並已經向中方探詢10月首相訪華的可能性。但中國要求安倍首先在參拜問題上‘自肅’,所以磋商遲遲沒有結果”。至於韓國對安倍訪韓態度積極的原因,報導援引日本外務省人士的話說,“韓國原本就沒有像中國那樣把終止參拜靖國神社作為重開首腦會談的條件”。《朝日新聞》指出,“目前政府內部的主流看法是,如果不能實現日中首腦會晤,就難以讓國民認為新政權重新構築了亞洲外交”。不過,外相麻生9月29日表示,“應該從能做的地方開始,不必拘泥同時訪問中韓”。文章說,中日第6輪副部長級戰略對話於9月23日至26日在東京舉行,沒能就這個問題談攏。10月中旬中國高官還要訪日,屆時應該會對安倍的參拜態度進行仔細鑒別。
《日本經濟新聞》則對安倍同時出訪中韓表示出一定的樂觀期待。文章說:“日方的意向是先訪韓再訪華,但由於日程關係,也有可能改變出訪順序或將訪問推遲到10月中下旬。”不過,文章並沒有透露出中日雙方已經達成妥協的資訊。報導稱:“安倍判斷,要宣揚改善和中韓兩國的關係,分開訪問不如‘曆訪’更能起到維持平衡的效果,時間則爭取在10月下旬。”
右翼報章《產經新聞》則繼續甩出一貫的保守腔調,聲稱“據日方判斷,如果能實現日韓首腦會談,必將對以安倍首相任內不參拜為會晤條件的中國進行牽制”。
媒體期待儘快改善鄰國關係
早在安倍政權成立前後,日本媒體就發出“希望與鄰國搞好關係的殷切聲音”。《朝日新聞》還說,中韓都對安倍當選發了賀電,對改善關係“抱有期待感”。《日本經濟新聞》說,安倍也有意改善日本的亞洲外交,希望在年內與中國進行首腦會談,但對於中韓要求的停止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恐怕還需要費一番曲折。
不過,日本媒體也指出,安倍為了將參拜靖國神社問題與外交分開,決定採取不明確表態是否參拜的方針,這為他與中韓兩國修復關係增加了難度。“重建亞洲外交是小泉政權遺留下的最大懸案。首相也表示出了要同中國恢復關係的意願。但僅從人事來看,是不是真心實意(改善日中關係),著實令人感到疑慮”。
安倍如何構築“重視亞洲”的外交
日本媒體表示,如果說党總裁選舉時安倍推出只有4頁紙的“大綱式”執政構想,只是出於選舉的策略;9月29日他在國會所作洋洋近萬言的“施政綱領”中,僅泛泛提到“要強化與中韓的信賴關係,面向未來坦誠對話”,對於改善關係的具體策略以及對侵略歷史的認識隻字不提,則實在令人感到難以過關。次日的日本媒體、學者、在野黨,甚至自民黨內人士對安倍外交的評價仍然是“曖昧不清”。《朝日新聞》評價安倍政權“將歷史認識進行封存”,對其歷史觀表示出深深的擔憂。
對於安倍緣何急於改善同中國和韓國的關係,9月30日的《每日新聞》分析說,安倍本來希望借恢復與中韓中斷很久的首腦會談來彰顯其重整亞洲外交之成果,從而為新政權“撈取分數”,這有利於自民黨在10月下旬的眾院補缺選舉中獲勝。這次選舉普遍被視為自民黨與民主黨在明年參議院選舉的前哨戰。報導同時指出,“日中交涉難產的瓶頸在於安倍不否定參拜的可能性。如果交涉破裂,兩國圍繞歷史問題的對立情緒有可能進一步激化”,“如果不事先與中韓協調妥當,屆時就會使日中、日韓的對立更為鮮明,安倍政權將會重蹈小泉政權的覆轍”。目前日本外務省和執政黨內有擔心認為,“安倍首相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不讓步的情況下,便莽撞地要求訪問中韓,反倒是更加危險的”。
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9月30日在東京表示,只要日本領導人做出決斷,“北京的大門隨時敞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