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8月以來,已經有300萬桶俄羅斯烏拉爾原油被注入鎮海基地,這一數量接近該基地設計總量的10%。此舉意味著中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實現零突破。但目前是啟動戰略石油儲備的最好時機嗎?現在動手會不會導致原油價格劇烈波動?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多數專家表示,鑑於國際油價的居高不下,國內油田陸續進入減產期,為保戰略安全,中國建立石油儲備勢在必行,而相對透明的儲備策略不但不會導致油價上漲,還可以通過減少不確定性來避免油價震盪。這是因為戰略石油儲備不但能調整經濟增長方式,還可以起到一種威懾作用,使人為的供應衝擊不至於發生或頻繁發生。
中俄合作創雙贏
根據測算,如果完成國際平均水平—90天的進口量,中國需要9,000萬立方米的儲備。專家表示,比較可行的儲備策略是,中國可以配合石油進口小量逐步購買儲備,盡量降低儲備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而中國第一桶進口原油選擇了從俄羅斯進口是非常明智。
近年來,中國成為原油消費需求增量最大的國家;同樣,俄羅斯也成為原油生產增量最大的國家。但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顯然無法撼動美國與沙特長達40年的“夥伴關係”(以下簡稱美沙聯盟)。在這樣的情況下,中俄合作就成為美沙聯盟最大的制約因素。在過去三年的高油價時期,俄羅斯正是憑借搶佔原油市場而走上經濟復興之路。在這個時候,與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大國—中國的合作,將有助於俄羅斯經濟的下一輪增長。另一方面,中國在與俄羅斯的合作中,也將得到難得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