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電視這塊大蛋糕誰都想咬一口。 |
中評社廣州10月26日電/國家廣電總局日前正式頒佈了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俗稱手機電視)行業標準,該標準由廣電總局科學研究院牽頭制定,採用的是自主研發的STiMi技術。目前廣電總局已將推行該標準的有關通知下發到其下屬的各個廣播電視局,預計11月1日開始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該標準被定義為推薦性行業標準,並非強制性國家標準,這一定位使得廣電和電信的手機電視標準之爭仍然留有懸念。
據南方日本報道,國家廣電總局在其通知中稱,STiMi標準將由廣電規劃院負責發行,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用於開展移動多媒體廣播業務,面向各類移動便攜式終端,提供廣播電視節目和信息服務。該標準的實施將會填補廣播電視在移動接收方面的服務空白。
在下發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實施通知中,廣電總局稱,此次頒佈的是整體標準的第一部分,主要涉及信道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製等內容。據業內專家表示,雖然該標準還不完整,但是這部分內容因為涉及到最為重要的傳輸問題,實際上已經為整個標準採用廣電的自主研發方案定了調子。“由此可見,廣電總局推廣其自主標準的決心很大,不過這種先頒佈部分標準的做法有搶跑的嫌疑。”
但是,在廣電總局的通知中,該標準的定義是推薦性行業標準。據瞭解,中國的技術標準一般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四大類,從效力上是遞減的,其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又分別有強制性和推薦性兩大類。“推薦性”的定位,使得STiMi標準能否在電信運營商方面獲得肯定支持和堅決執行成為了一個問號。
事實上,運營商方面的答復也的確模棱兩可,據中國移動方面透露,他們目前還沒有收到廣電總局有關實施上述標準的通知,而國家廣電總局的通知中也只強調了該通知會下發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廣播電視局,並未提及是否下發給了電信運營商。
一直以來,電信和廣電兩大體系在手機電視標準方面都存在較大分歧,廣電力主推廣廣科院自主研究的技術標準,此次正式頒佈STiMi為推薦性行業標準就足以證明其決心。但是電信運營商則更加樂於採用成熟的技術以儘快開展市場推廣。
據瞭解,目前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已經推出基於流媒體技術的“手機電視”業務。其中,中國聯通在2004年5月發佈了一項名為“視訊新幹線”的手機視頻服務與國內12個電視頻道達成協議,包括中央電視臺新聞台、央視4套、央視9套以及鳳凰資訊台等。中國移動更是直接入股鳳凰衛視,主動整合內容資源以完善其手機電視產業鏈。
其實不只是電信運營商,廣電部門內部的不少地方勢力也存在標準分歧。上海文廣、南廣傳媒等都已經在上海、廣州、深圳、東莞等地開始了手機電視業務的試點,不過其採用的則是源自韓國的DMB技術標準。
多方勢力角逐,這是目前中國手機電視行業的現狀,廣電和電信部門的對立,則使得情況更加複雜。此次國家廣電總局搶先推出推薦性的行業標準,在意圖奪得標準先機之外,也表達出了其想成為手機電視產業鏈中主導力量的強烈願望。
對於電信運營商,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王聯就曾在公開講話中進行過“拉攏”:“中國手機電視標準堅持自主創新並出臺統一標準以促進三網融合,可以利用現有的移動通信網,回傳以及對用戶的管理和授權,構成一個完整的移動多媒體廣播網絡”。
業內專家也指出,在手機電視領域,廣電和電信兩大陣營其實並非只能對立。如果廣電主要負責節目製作和廣播方式的信號傳輸,包括廣播網絡建設和運營、節目製作和發射;電信主要負責用戶管理和回傳網絡信號,還負責協調管理手持設備終端、網絡設備等產業方面的事情,以及手機電視的計費等用戶管理問題。“兩者之間是能夠實現雙贏的。”
據易觀國際《手持電視年度綜合報告2006》顯示,目前中國手持電視市場處於啟動期,基於無線數字廣播網絡的手持電視市場仍處於試驗階段,試驗地區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
諾盛電信分析數據顯示,2005年,手機電視用戶數達到50萬戶,市場規模1300萬元;2008年,手機電視用戶數將達到5220萬戶,市場規模13億元;此後,經過兩年的高速增長,2010年手機電視用戶數將達到9750萬戶,市場規模24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