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鐵礦石到岸價中,價格談判帶來的波動很容易被海運價格的波動消解掉。 |
中評社廣州1月4日電/原本預計是一場艱難拉鋸戰的2007年度全球鐵礦石談判,僅過了十余天,代表中國鋼鐵企業進行談判的寶鋼集團就以閃電之速,於去年12月21日與世界最大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CVRD)公司達成9.5%的漲價協議。第二天,寶鋼又同另外兩大生產商——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和哈默斯利公司,一致達成9.5%的漲幅。
寶鋼這一“快刀斬亂麻”的舉動,令業界目瞪口呆。與往年不同,寶鋼2006年一改往常堅決反對任何漲價的強硬態度,率先接受漲價;相反,在世界影響巨大的日本5大鋼廠聯盟以及韓國浦項在此前的談判中,則是拒絕了三大礦商的任何漲價。據瞭解,寶鋼此次與淡水河谷公司達成的價格協議,是寶鋼代表中國鋼鐵生產企業第一次與世界上的鐵礦石巨頭達成年度基準價格。
有關市場人士認為,此次首發基準價9.5%的漲幅,基本符合目前國際鐵礦石市場的供需情況。作為國際鐵礦石海運貿易增量主要流入地的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依然呈增長趨勢,但增長幅度已出現明顯的回穩和減緩跡象。中國鋼鐵業不含礦山的固定資產投資2006年已出現負增長,國內市場鋼材消費強度也有下降的趨向。
據人民日報報道,早在2006年10月的中國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上,以寶鋼為首的中國鋼鐵企業就向世界主要鐵礦石生產商透露出目前國內鋼鐵產能過剩、國內鐵礦石自身產量增長迅速等信息,力求讓它們感到大幅度漲價失去現實基礎。同時,寶鋼與全球鐵礦石供應商提前溝通,深入談判,其中與巴西CVRD公司在2006年12月初就達成初步共識——2007年度鐵礦石價格將漲價5%—10%。
事實上,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鋼鐵生產國,中國在2004年才第一次出現在鐵礦石談判席上。作為最大的買主,卻總是沒有在價格談判中占到半點優勢,這樣的局面顯然對中國鋼鐵業的發展不利。
在2005年度談判中,寶鋼被動接受了日本鋼鐵企業與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達成71.5%的漲價幅度。在2006年度鐵礦石談判中,以寶鋼為首的中國鋼鐵企業雖據理力爭,但德國鋼鐵企業率先與鐵礦石巨頭達成19%的漲幅,使中國企業仍處於被動,最終接受這一漲幅。
在2007年度鐵礦石談判中,鋼鐵企業對定價權的爭奪十分激烈,為了此次談判,日本新日鐵和韓國浦項此前就已經宣佈聯手。上海鋼鐵業預警機制專家組成員賈良群指出,寶鋼率先簽訂9.5%的漲價幅度,這個幅度,不僅僅代表中國主要鋼鐵企業接受的價格,日、韓、德等鋼鐵企業,也只能接受這一漲價幅度,使得這一價格成為2007年度鐵礦石的全球價格。
同時,隨著中國鋼鐵業的發展,中國對進口鐵礦石需求量在全球的權重還有可能增長,本次談判獲得主導權,在下一次的談判中,以寶鋼為首的中國企業就可以發出更強有力的聲音,在具體價格水平談判上有更大的砝碼。
取得首發定價權是中國鋼廠的“一個重大進步”,但不可盲目樂觀。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人士此前曾評論,雖然中國鋼鐵業在落實國家產業政策的過程中結構得到了一定的優化,但產業分散、產能增長過快等問題依然突出。“中國需求”只有在產業重組的實質推進中進一步實現“組織化”,“中國價格”的基礎才能更加堅實穩固。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專家徐向春指出,在歷經了連續4年大幅度上漲之後,在當前國產礦現貨價格低於巴西礦的市場背景下,長期協議礦仍能夠再次上漲9.5%,首先說明國際鐵礦石市場供求關係仍沒有明顯改觀,其次表明三大鐵礦生產商的市場控制力大大強於鋼廠,尤其是中國鋼廠的被動地位並未得到有效改善。
他認為,中國鋼鐵業應當樹立長期戰略思想,在加大國內礦山開發力度的同時,更要重視開發國外鐵礦資源。如果中國在國外能夠掌握1億—2億噸的新增供應量,將大大降低對三大鐵礦巨頭的依賴程度,擺脫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提高鐵礦石談判議價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