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廣州1月22日電/前天,為期兩天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結束。此前,不定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只在1997年和2002年召開過,其中1997年時逢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這兩次會議都涉及到金融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和突破。
因此,今年1月19日—20日召開的第三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也受到高度重視,被廣泛寄以金融深化改革的期望。
溫家寶總理在會上指出,中國金融業處在重要轉折期和重要發展期,必須努力把金融改革發展推向新階段,促進金融業持續健康安全發展。
據南方日報報道,業界普遍認為,在良好的預期之下,國有金融管理框架重構、國有銀行及政策性銀行改革、農村金融體制設計、企業債市場建設、外匯投資管理等多個領域有望實現突破,這些都讓公眾對此次會議寄予了厚望。
焦點一:政策性銀行變身,商行再添三虎將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中國將從國家開發銀行開始,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今後,對政策性業務將實行公開透明的招標制。這意味著以往主要依靠國家指定的重點工程項目作為主要業務來源,並享受國家財稅政策特別“惠顧”的政策性銀行,今後將開始與其他商業銀行站在業務競爭的同一條起跑線上。
表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議上說,按照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原則,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首先推進國家開發銀行改革,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主要從事中長期業務。
解讀:“這一重大決定意味著以往實行政府指令性運作的國家政策性銀行,將啟動全面的商業化改革運作,向真正意義上的銀行轉型。”中央黨校教授趙傑說。
1994年,中國組建了三家政策性銀行,即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當時的組建背景是,推動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改革,需要把政策性貸款分離出來,讓四大行專門從事商業銀行業務。
據瞭解,三家政策性銀行的情況各不相同,國家對其改革的安排是,堅持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原則。“根據會議透出的精神,率先推進改革的國家開發銀行將會按照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中國社科院金融學博士徐大公說。
從中國的國情和現實情況看,今後還會有體現國家戰略、支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政策性金融業務。“但是,必須改革政策性業務的運作機制,對政策性金融業務實行公開透明的招標制,各家銀行都可以按照市場競爭的原則承擔政策性業務,通過優質服務和良好的管理提高競爭能力。”此間一位權威人士說。
背景: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政策性銀行現在面臨的市場環境、任務和經營條件都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許多原有的政策性業務實際上已經逐步成為商業競爭。“不加快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就不能更好地發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還會產生和積累較大的風險。”中國人民銀行一位負責人說。
國家開發銀行於1994年3月成立,直屬國務院領導,目前在全國設有32家分行和4家代表處。截至2006年末國開行管理資產餘額達31014億元,累計本息回收率99.73%。“根據目前的資產質量,國家開發銀行如果轉型為商業銀行,將是中國資產質量最好的商業銀行。”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
農業發展銀行是籌集農業政策性信貸資金,承擔國家規定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並代理財政性支農資金撥付,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政策性銀行。
中國進出口銀行是中國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和對外承包工程及各類境外投資的政策性融資主渠道、外國政府貸款的主要轉貸行和中國政府援外優惠貸款的承貸行。
焦點二:農行股改確立整體推進
表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議上指出,穩步有序地推進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市場定位和責任,實行整體改制,充分利用在縣域的資金、網絡和專業等方面的優勢,更好地為“三農”和縣域經濟服務。
解讀:作為最後一家尚未實施股份制改造的國有商業銀行,2003年底,農業銀行向國務院提出注資股改、整體上市的股改方案。據透露,此後兩三年間,農行向國務院至少提交了三次股改方案。2005年底,有關農行是否應該分拆改革,以建立多層次、競爭性的農村金融體系的討論開始出現,隨即遭遇來自農行的強烈反對。據瞭解,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不會宣佈農行具體財務重組的規模,因此農行改制的具體步驟還需要根據實際情形穩步推進。
這次會議為農行股改作了定位,其全面整體股改的序幕即將拉開。但是,在這次會議以後,有關農行財務重組的規模、方式等進程以及其將如何在走商業化道路與服務三農間協調發展,仍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焦點三:超級金融監管機構尚未成型
表態:溫家寶指出,提高金融監管能力,強化金融企業內部管理,保障金融穩定和安全。完善金融分業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監管協調配合。強化金融監管手段,健全金融法制,加強對跨境短期資本流動特別是投機資本的有效監控,加大反洗錢工作力度,繼續深入整頓規範金融秩序。
解讀:目前,中國實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分業監管。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綜合經營的發展,這一模式出現了效率低下的問題。此前有一個討論的焦點在於:是否設立一個類似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的超越現有各監管部門的“超級”金融監管機構,即成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統一協調各監管機構。分析人士表示,本次金融會議透露的信息顯示,一個全面監管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尚未成型。
有學者指出,金融監管應按中國國情逐步推進,現在應先確定哪些領域交叉業務較多,需要聯合監管,哪些領域出現監管空白,需要趕緊彌補。另據知情人士透露,雖然本次會議決定暫不設立該部門,但是要在“一行三會”聯席會議的基礎上,增加財政部、發改委等相關部門的監管協調機制。
金融監管權力結構將如何整合,以及中國金融監管體制將如何過渡到統一監管模式,是在本次會議之後值得持續關注的問題。
焦點四:金融國資婆婆有待厘清
國有資產劃分為經營性、行政事業性、資源性三種,經營性國資中又區分為金融和非金融類,因此金融國有資產是國有資產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由於各種原因,金融國資的代表處於缺位狀態。目前,至於是否應該設立金融國資委,以及由哪個部門來主導成立金融國資委,一直處於討論的狀態。
解讀:有學者認為,在中國構建金融資產管理體系,可以考慮建立金融國資委,這樣就可以清晰地編制出整個公共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從而對國有資產一清二楚,進而可以與預算、資產運營等方面相配合、呼應。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建立金融國資委,即集監管部門與投資人於一身,這樣的行政權力容易導致設租尋租行為。至於由哪個部門來主導設立金融國資委,也存在財政部與央行的選擇爭論,還涉及匯金公司的定位問題。
這次金融會議並沒有提及這一系列問題。但無論是否將成立金融國資委,金融國資的代表出任問題在未來必須得到解決。
焦點五:企業債券審批發行有望減負
表態:溫家寶指出,加快發展債券市場。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完善債券管理體制。進一步推進保險業改革發展,拓寬保險服務領域,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增強防範風險意識和能力。
解讀:目前,全國企業債券發行的年度規模和規模內各項指標,都必須報國家發改委批准。而事實上,企業債發行市場准入門檻過高、手續複雜一直為業內所詬病。一家企業發債的審批時間一般要長達18個月,取得額度與監管發行由發改委全面負責,企業債券利率則由央行負責管理,而企業債券的上市審批又由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負責。這樣,發行人受到配額審核和發行審核的雙重制約,交易成本高,申請時間長,效率低,難以滿足企業對資金靈活安排的需求。
所以,企業債券的審批一直由發改委管理,央行、證監會都在各自的職權範圍內發行和管理公司直接融資債券。一直以來,央行致力於推動企業短期融資券市場,證監會則力推上市公司可轉債和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等。
這一舉措可視作對現行的企業債券管理的一次分流,並將迎來中國債券市場的又一次發展機會。可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企業債券將是資本市場中又一吸引眼球的投資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