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崑義:“馬英九路線”雖然跟現在的李登輝意識相近,但絕非那個曾經連結過台獨意識的“李登輝路線”。 |
中評社香港5月31日電/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台灣海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授王崑義在即將出版的6月號《中國評論》撰文,分析“馬英九路線”的起源與雛形。
文章指出,要解釋清楚“馬英九路線”這個概念,它的起源既然是因為馬英九選擇台聯“立委”出身的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的風波而來,所以解鈴還需繫鈴人,沒有從賴幸媛的身上去找出意義,就不可能清楚未來馬英九要走的路線是什麼;特別是如果不能徹底弄清楚“馬英九路線”的意義,未來對他執政的發展可能形成誤判,結果很可能又要在台灣搞出一個李登輝或陳水扁,讓兩岸關係再出現波折。
文章在分析了賴幸媛的成長環境后指出,如果那時會出現林毅夫抱著籃球從金門游泳到廈門的現象,賴幸媛就是那個沒有抱著籃球游泳到大陸的林毅夫,她的“左統意識”,她是一個不敢言明自己心向“祖國”,卻醉心於社會主義的世新學生。
台聯所代表的“左統”和“左獨”意識的結合,賴幸媛便以“左統”面貌加入台聯黨。這也是賴會被說成像“大統派”,但又無法擺脫“獨派”色彩的主因,但事實上從年輕時代至今,賴幸媛只有“左統意識”,從來就沒有“台獨意識”存在,最多只能說她具有“親台左統意識”。
理解台灣意識與政治的發展歷程,就可以很容易來解構“馬英九路線”的取向,可以分成幾個面向來看:
——從政治權力結構來看,“馬英九路線”走的是統一的路線,這是毫無疑義的。
——從社會經濟結構來看,“馬英九路線”是接受“親台左統意識”,以避免碰觸連戰為代表的“右統”黨國體制。
——“馬英九路線”也是阻擋“右統”大力引進大陸富豪的“洪水閥”。他必須有一個阻擋“洪水”的機制,避免成為他們口中所說的“融冰太快會變成洪水”的憂慮。
“馬英九路線”就是“親台左統路線”。這不但符合他所說的要“擴大社會共識”,更是繼續執行蔣經國晚期讓國民黨台灣化的政策。
所以“馬英九路線”雖然跟現在的李登輝意識相近,但絕非那個曾經連結過台獨意識的“李登輝路線”,而賴幸媛就是要作“馬英九路線”的執行者,因此馬英九選擇賴擔任“陸委會主委”,無非就是要她扮演“洪水閥”的角色,並非是要她充作兩岸的“煞車閥”。理解這一點就可以清楚解讀出馬英九自己所說的,找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是一種“用心良苦”的密碼。 |